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作为一种复杂的语言接触现象,语码转换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双语或多语者的会话情境中的交际方式.然而,这种语码的转换到底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会话者又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转换呢?文章对存在于汉英双语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探讨出汉英双语者运用这种策略的动机以及其在交际中所起到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语码切换是双语者在两种或多种语言(或方言)之间转换的过程.在介绍语码切换的研究范式和理论模型,概述影响语码切换及代价的因素之基础上,提出对未来研究的设想,以为研究双语者的语用提供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双语者常面临语言选择尤其是语码转换的问题。有诸多因素会影响双语者的语言选择包括语码转换。本文综合现有的文献,对影响语言选择的一些因素和理论作一总括,最后也介绍了语码转换研究的新方法-会话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社会语言学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为基础,结合汉英双语者语码转换使用情况,量化地从策略性、应用性、习惯性和心因性四个角度考察交际主体的主观因素及对语境的主观认知所引发的语码转换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5.
关于语码转换的研究一般多从交际者的主观因素和交际情景的客观因素这两方面入手,往往忽略了语码自身的价值对语码转换的影响.从语码的语义、关系、情感、风格价值四个角度对比分析了汉英两种语码的价值量及其对语码转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码转换是指操双语者在同一或不同话轮中对两种语言进行交替使用的双语现象或言语行为。语码转换是语言之间发生接触、互动的必然结果。文章以当代高校学生之间日常语码转换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旨在阐述高校学生语码转换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中国学习者加工句子层面的英汉汉英宾语语码转换时的认知神经机制。结果表明(1)加工英汉语码转换时,转换后的单词诱发更大P200和N400;(2)加工汉英语码转换时,转换后的单词诱发更大的LAN和LPC;(3)英汉汉英转换代价的非对称性表现在汉英比英汉语码转换产生更大的P200、LAN和LPC。据此,我们认为在句子层面存在英汉汉英宾语语码转换效应及其非对称性,并基于IC 模型与BIA+模型,构建了宾语语码转换的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8.
李霞  白娅  刘禅  杨晨  强李兵 《海外英语》2012,(17):66-67
语码转换是拥有双语或者多语能力的会话双方进行语言交流时的一种常见现象。近年来,这种语码转换现象引起了不少语言学家的关注。语码转换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且转换过程受到不同方面的因素的制约。该文将通过实例解析大学校园语境下双语或多语能力者交际中语码转换的交际功能及其在大学校园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BBS(Yat-sen Channel BBS)使用者在会话当中经常使用语码转换,尤其是在中英文之间切换,以达到特定的交流目的。这里基于原用语框架(Matrix Language Frame)通过观察和分析BBS会话中汉英双语现象,从结构语言学的角度讨论语码转换和语法规限的关系,并提出X ing转换结构。  相似文献   

10.
刘茜  王丽  刘革 《考试周刊》2012,(59):25-26
语码切换是指双语者在两种或多种语言(方言)之间转换的行为。对语码切换及代价的研究主要是在言语产生和言语理解两个层面展开的,文章对国内在这两个领域的相关研究做了较系统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言语产生与言语理解中的语码切换行为和机制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1.
双语言语产生中语码切换的特点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语者在两种或多种语言(或方言)之间转换的过程称为语码切换。本文概括介绍了双语者言语产生中语码切换的动态加工特点,并用双语言语产生理论解释说明双语者语码切换的心理机制。在评述当前研究的基础上,对今后双语言语产生中语码切换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在主体语框架理论指导下,笔者对校园语境下的大学生语码转换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使用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语码转换能力、类型和作用与所学专业相关;在课堂发言语境下他们的语码转换行为有显著性差异。希望英语教育工作者掌握学生语码转换的特点和规律,寻求恰当的语言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建议相关教育部门重视大学生语码转换行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规范汉语言文字的使用和保护方言。  相似文献   

13.
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它也存在于高中英语课堂这一特殊的教育域中。对这类语码转换的认识,体现着人们对汉语在英语课堂中的作用所持的相应态度。本文试分析了英语课堂中的四类语码转换,并指出恰当地运用语码转换,有助于增强交际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否定是最常见的语言现象之一,英语、法语、汉语各有一套否定词语,三种语言的否定词语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着明显的区别;通过对英、法、汉三种语言的否定词语的对比分析,使中国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和法语专业的学生能恰当地使用中介语,更好地学习、理解、掌握和应用目的语,从而促进外语教学和跨文化沟通。  相似文献   

15.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概念,语言迁移与中介语关系密切,语言迁移的双向性对中介语的概念和模型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从中介语的定义阐明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的中介语应包括汉语中介语和英语中介语,并根据语言迁移理论中迁移方向的双向性,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其中介语更复杂,应该包括受汉语中介语对英语正向迁移而产生的英语中介语和受英语对汉语影响而产生的汉语中介语,进而引起了中介语模型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语码转换是指双语者或多语者在同一个话轮中转换语言变体的现象.该文拟从专门用途英语学科的殊性入手,考察专门用途英语课堂教学情设下教师会话过程中的语码转换成因,并同时对其功能进行批判式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流行歌曲歌词中的汉英语码转换为研究对象,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为理论基础,旨在探讨语域理论对汉英语码转换在流行歌曲中出现规律的制约作用:歌曲的主题(语场)、歌手与听众的角色关系(语旨)以及歌词的口语化特点(语式)决定了其中分句性插入为重、单词和词组性插入次之、语篇性插入较少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从意义的高层表示上看,汉字对汉语的记录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不同文化符号表示形式自然糅舍阶段,性质上,大致可概括为中庸式记录。二是汉字、汉语文化性磨合阶段,记录仍可归为中庸性质,但其内部正发生着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Using comparable measures of first language (L1) Chinese and second language (L2) English, this three-year longitudinal study examined the synergetic effects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 vocabulary, and word reading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development among 227 Hong Kong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s from Grades 2-4. Structural equation growth modeling revealed that all three factors were significantly linked to one another and to initial reading comprehension for each language. Across languages, L1 Chinese vocabulary was directly linked to initial L2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while L1 Chinese phonological awareness was indirectly linked to initial L2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via L2 English vocabulary and word reading. These findings underscore the synergetic effects of early phonological and lexical skills in determining early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in both L1 and L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