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俞樾是晚清著名经学家,“尊本重教”、“通经致用”是其治经治学的基本宗旨。从这一宗旨出发,他一方面继承孟子的“返本”思想和“养气”学说,另一方面则发扬了荀子“教化成性”的思想。与此同时,在尊崇传统道德即“法先王”的前提下,他也肯定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和“因时变革”的必要性,因而阐发了荀子“法后王”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从性恶论出发,创立了“隆礼重法”的德法并举的治国思想。本文试图通过对荀子的“礼”、“法”思想的阐释,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至今不泯的对于我国行政文化建设的现代启示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质论本是孔子提出的道德修养论的一部分,但是战国时期儒家又提出了以文质相互救弊为主要内容的“文质”论来解释历史,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战国至两汉时期影响甚大的“三统三正”说、“五德终始”说等不同的历史思想和历史哲学。这些历史理论在形式上是在解释历史,但其直接的目的则是通过历史的循环来说明现实和预示未来。它们一方面成为解释政权合法性的理论模式,同时也是匡正现实政治的重要理论武器。儒家的历史哲学也是其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和特色。  相似文献   

4.
余光中力图改变散文创作的固有模式,用新观念大气魄重铸散文之魂,以超越“五四”散文的强烈主体精神开启了中国散文的“重工业”时代。他的散文“重工业”说明确提出了现代散文发展的新目标。格局的宏阔性是他理想的“重工业”散文鲜明的形态特征,而品格的诗性是理想的“重工业”散文鲜明的内在特质。理解其散文“重工业”说的审美内涵,正可以从“扩大格局,加强感性”两个方面着眼。  相似文献   

5.
我国普通高校中开设的“两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是“两课”教学生命力之所在。巧妙借用社会学中的调查方法,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普通高校“两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隆礼重法"与王霸兼用——荀子政治思想研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是继往开来的一代大师。他生于礼制社会结构已经解体、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起来的战国时期。面对当时礼崩乐坏、诸侯异政、烽烟四起的政治现实,荀子进行了较为理性的思考,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兼取先秦诸子百家之精华,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政治思想。这一思想以“明于天人之分的”天道观、“性恶论”与“化性起伪”人性改造说、“明分使群”的社会控制论为理论基础,以“隆礼重法”的治国方略、尚贤任能的政治主张、重民尊君的王霸理念以及“天下一统”的政治目标为内容。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有内在规律的科学,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把握好“硬性”与“弹性”的尺度非常重要。把握好“硬性”才能在新形势下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服务;把握好“弹性”就能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生动活泼的局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有机地把“硬性”与“弹性”结合起来,并依据实际情况恰当地掌握其尺度,就会得到良好的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两课”教学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把师资培训、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持教学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继承性、协调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的实效性。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两课”在培养人才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主情思潮音乐思想,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最为合理的音乐美学思想.它以"童心"说为基础,以自然为准则,以主情为特征,向传统的礼乐思想发起挑战.是封建主义没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思想愿望在音乐美学领域的强烈反映.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的“表现性灵说”明显受到了克罗齐“表现说”的影响。林语堂本人也承认这点,但他所言之“表现性灵说”与克罗齐所言之“表现说”,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克罗齐的“表现说”是以人的心灵为基点,重视心灵的张扬与活动的艺术学说,是其整个心灵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克罗齐把人类的一切活动归诸于人之心灵“表现”的结果,其“表现说”自然也难逃片面性。林语堂的“表现性灵说”则是以人生为基点,重在内心的舒展与自由的艺术主张,与其整个近情哲学紧密相关。由于其近情哲学看重现世人生,要求通情达理,其“表现性灵说”自然也就不会画地为牢,陷入克罗齐那样的片面境地。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20.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