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当》2008,(11):8-9
中华武林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武当武术又称武当内家拳法,它产生于武当道门,以老庄哲学为理论基础,具有注重内炼修为,以武演道,以柔克刚等特点。武当武术的主体内容就是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传统称此三大拳种为武当内家拳派三大支柱。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一大流派,是内家拳派的总代表。  相似文献   

2.
《武当》2014,(10):64-64
武当武术,亦即武当内家拳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全面展示、传承、推广中华武当内家拳法,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联合有关机构和社会团体,在中华内家拳祖庭、太极拳发源地武当山,共建一所规模适中、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武术文化博物馆——武当武术博物馆。目前,项目已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3.
《武当》2008,(11):3-7
中国自古就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习惯上又将少林拳作为外家拳代表,武当拳作为内家拳代表。武当内家拳包括太极、形意、八卦等注重内炼内养、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武术功法。太极拳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考察太极拳与武当山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历史上,拳法被道门视为末技,在社会上统治者忌讳,加之文人雅士对其不胜了解,也将其视为不入流之物,故志书典籍载之甚少。况又经乱世践踏,传统太极拳几近断代灭绝。因此,研究此课题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4.
孔云鹏 《武当》2012,(10):12
拳谚有"百炼不如一站"之说。站桩既能增强体质,稳固根基,又可以提高技击能力。武当太极拳为内家拳之首,十分注重内功修炼。武当内功三盘桩是武当太极拳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站桩功法,它采用站式进行锻炼。基本桩法有三种,即地盘桩、人盘桩  相似文献   

5.
蒋剑 《中华武术》2000,(5):17-17
中国武术有两大著名的武术流派:少林与武当。武术界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作为内家派的武当拳发源在武当山,武当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明朝永乐皇帝  相似文献   

6.
柯超 《武当》2011,(12):4
2011年10月23日,武当赵堡太极拳湖北联谊会揭牌仪式在武汉梨园宾馆举行。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张天绪先生当选会长,刘国英、于建华当选副会长,朱志勇当选秘书长。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老子书画院院长尤中会,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西北电力大学教授白林鹏,南京市内家拳研究会秘  相似文献   

7.
黎大志 《武当》2003,(1):16-19
众所周知,武当内家拳以“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等为其主流,都与道家道教之阴阳太极五行八卦九宫之学密不可分。特别是内家太极拳,运用我国古代道家哲理阴阳学五行八卦演变之法,结合人体内外运行规律,形成  相似文献   

8.
张文 《武当》2023,(10):24-27
<正>松溪太极拳又称武当南派太极拳,它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内家拳术,是明代技击高手张松溪及其历代传人在继承武当内家拳的基础上,吸收了长江流域僧、岳、杜、赵、洪、慧、智、化八门精华,创编而成的一种风格独特的内家拳术。其动作古朴无华,技击性极强,打中有拿,拿中有跌,一招一式极重攻防。此拳术深蕴擒跌闭穴和反筋背骨之术,许多技法都可以在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拳经三十二势》中得到印证。因此,习练此拳术对于正确领悟以及探究原始的内家拳理都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静磨剑 《武当》2008,(1):37-37
武当内家拳技击要诀乃武林前辈所总结出的技击法要,为内家拳术的技击理论指导。武当内家拳技击要诀分为心法诀和技法诀。  相似文献   

10.
罗明福 《武当》2008,(1):4-6
武当武术又称武当拳、武当内家拳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她以道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具有内外兼修、以柔克刚的独特风格。武当武术博大精深,是传统武术内家拳派的总代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有关部门不懈努力下,现已挖整出武当派功法达29个门派280多个功法套路,其主体内容涵盖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其中尤以太极拳为秀。目前,太极拳已风靡世界,习练者以亿数计。练太极拳不仅成为一种特殊的健身方式,它还附加有许多政治、经济、文化内涵,还成了人们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说武当武术不仅是武当山的、湖北的,她更是中国的、世界的。新时代;弘扬武当武术,服务和谐社会的构建,服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