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计算机知识与应用能力也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必修课程,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础和重点,是一门集知识性、实用性和实时性的公共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这门课程的实时性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与时俱进。在原本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背景下,所培养出的人才已很难适应当前的计算机市场需要。本文通过结合近几年来的实际教学,总结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吉林师范大学辽源分院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一年级新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和计算机能力培养的起点课程,为后续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提供工具性辅助。计算机应用能力,尤其是办公能力的形成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必备的一项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3.
高校计算机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用于其工作领域,是为了培养学生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打基础,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结合我院经管系各专业的特点,和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在本院经管系开设数据库应用有着很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公共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以使培养的人才更好适应未来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标的基础课程。本文指出了搞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通过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和改革考试方式等措施来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以适应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高职学院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对于提高信息时代大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蒙和奠基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尤其是实践操作能力,做到学与用相结合、认知与行动相统一已成为各个学校及授课老师们共同关心和探讨的问题。文章就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知与行的几点思考。指出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从教学对象和课程的实际特点出发,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根据学生特点做到分级施教,并寻求最佳考核方法以适应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以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对教育人才的需求,切实提高师范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操作能力,西部地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摒弃教学方向不清晰、理论实践学时所占比例不合理、学习目的不明确等弊端,对教学进行不断创新,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环境、扩展知识、多渠道给在学生提供学习动力等方式将师范类大学生培养成新型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课程是高等院校用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拓展能力的一门课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意识缺乏,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怎样培养大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他们利用计算机来解决学习、生活及工作上遇到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重大的工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把应用能力作为培养目标,使大学生能较好掌握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大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和素养,使大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上能熟练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上遇到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代以来,以电子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培养情报意识,学习信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运用信息资源,具备良好的情报素质,是高等学校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必备的知识技能.文献检索课就是培养大学生具备情报意识,训练和掌握利用文献技能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因此,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可以使学生能及时,充分地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服务技术和图书馆文献,不断掌握新知识,了解和应用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和成果.  相似文献   

10.
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应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将来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