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网络的对外开放性、信息繁杂性、交互虚拟性凸显了网络时代增强高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迫切性。加强“两课”教学主渠道中的网络技术运用,开辟“两课”教学的网络新阵地,提高高校“两课”教师的网络素质是增强网络时代高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21世纪需要全面型的建设人才,而高校“两课”教学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因而,要提高“两课”教学效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推进,高校“两课”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专科学校学生基本素质相对较差,普遍缺乏学习“两课”兴趣,因此,专科学校的“两课”教学应从教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入手,通过兴趣教学调动他们学习“两课”的主动性、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过低的学术品位是造成高校“两课”教学实效性差的最直接原因。影响高校“两课”教学学术品位提高的因素有三:观念、管理及“两课”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两课”教学学术品位,是由“两课”的科学本性和大学教学的本质特点决定的。学术品位是“两课”教学魅力之所在,是解决马列主义“进脑子”的关键。提高其学术品位就要弘扬“教学自由”理念,营造宽松学术氛围。高校“两课”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并强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高校“两课”的开设主要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两课”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教育现状存在诸多问题。高校“两课”教育,要采取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6.
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给高校“两课”教学提出严峻挑战。创新是“两课”教学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观念创新是“两课”教学创新的前提和根本;教师队伍素质创新是“两课”教学创新的关键和基础,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是“两课”教学创新的途径和载体。  相似文献   

7.
高校两课教学实效性一直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增强“两课”教学实效?只有坚持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改革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配套进行,才能有效保障两课教学实效性。笔认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增强两课教学实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目前高校“两课”的教学困境,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提高“两课”教师素质;增强“两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针对性;“两课”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两课”的实践环节,改革“两课”的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9.
“两课”教学在学校育人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搞好“两课”教学改革,才能发挥“两课”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提高对“两课”教学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摆正“两课”教学在学校育人工作中的位置,是搞好“两课”教学改革的前提;坚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放在“两课”教学的中心地位,是当前“两课”教学改革的核心;在“精”和“管用”上下功夫,是搞好“两课”教学改革的指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两课”教师素质,是搞好“两课”教学改革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校“两课”教师主要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教师作为“两课”教学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成为影响“两课”教学效果的关键。为了完成“两课”教学的任务,必须从多方面加强教师的修养,提高教师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教学道德性是教学永恒的价值追求,其主要的实施途径就是通过教学的主体以及客体载体,对教学载体道德性的反思,必将使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学的道德内涵。  相似文献   

12.
育德是学科教学的内生追求,学科教学是育德的有效途径,学科育德的特征是隐性育德。学科教学的现实样态主要体现在育德缺位、课堂育德、育德随意化、育德运动化。要充分发挥学科育德价值,提高学科育德效果,必须增强学科教师育德观念及育德专业化水平,发挥多学科育德合力,定期开展学科育德教研,在课前设计、课堂活动及课后实践中都要凸显育德价值,借助健全的学科育德支持及评价机制,让育德真正走进学科教学日常生活,以学科教师务实而富有实效的“常态化”工作,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13.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从教材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方法,让德育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全面实现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具有导思导学的功能和激发学生积极体验的功能。所选案例要能够体现正确的价值导向,贴近现实生活,并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和教学水平,充分运用案例促进学生思考,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讨论。  相似文献   

15.
人格尊重——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环境的的影响,教师更担我着重要的责任,作为教师,应当以敬业,热情,平等的态度,创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知识形成健康的人格,从而更好地体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为汉语教师应该把汉语教学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不留痕迹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汉语言教学经验,从政治责任、教材内容、专业特点这三个方面,就如何使“教书育人,育于汉语教学之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加强德育的实效性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教学中真正体现主体意识,将德育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注重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层面,是实现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英语教学和汉语教学一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  相似文献   

19.
教书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学科德育是教书育人的本质反映。学科德育,它有利于教师对其在学校德育主渠道地位的认识,有利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书育人这一教育本质和师德核心的认识,从而自觉地履行育人的职责;有利于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相似文献   

20.
在思品课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自主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根据思品课的特点,教师一般可采用六种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播放音乐,渲染情境;巧设疑问,融入情境;运用漫画,感悟情境;讲述故事,展现情境;联系实际,实践情境;运用诗文,升华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