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元朝的行政区划和《元史·地理志》元朝除直属中书省的腹里地区外,分置十一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边远的个别行省外,这些行省都辖有若干路府州县。有的行省还辖有军(地方行政机构名)和安抚司(少数民族地区行政机构名)。路府州县的隶属关系有若干类型。路可直属于省,府和州也可直属于省(即直隶府和直隶州)。隶属于路的府,称属府;隶属于路、或直隶府、或直隶州的州,称属州。县可隶属于路,也可隶属于直隶府或直隶州,也可隶属于属府或属州、安抚司或军。路可以辖府,府可以辖州,州可以辖县,但路不一定辖府,府不一定辖州,州不一定辖县。路可能直接辖州,不用府作为中间环节;也可能直  相似文献   

2.
张欣 《文教资料》2014,(16):100-102
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在行政制度上也有所革新。民初,地方行政区划仍沿袭清代制度,实行省、府(直隶州、直隶厅)、县(散州、散厅)三级制,省和府之间设道,实为监察区,不构成行政区。民国二年,北京政府颁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官厅组织令》、《划一现行各道地方官厅组织令》和《划一现行各县地方官厅组织令》、废除府一级行政建制,直隶州、直隶厅、散州和散厅一律称之为县。本文试图分析清末民初宣化府废府存县的原因,借以窥视清末民初地方行政废府存县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元代的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官学中,有中央官学,即国子学;还有地方的路、府、州、县学校,即地方官学,因学设孔子庙,故又被称之为“庙学”。本文所讨论的地方官学,主要指元代地方政府在路、府、州、县等各级政区设立的、以儒学为教学内容的传统官学。元代地方官学体系的发展概况,大致可以分为世祖以前,世祖、成宗时期,武宗至顺帝时期三个阶段。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羁縻府州是唐代中央政府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地方行政机构。羁縻府州的设置应该在唐初武德时期,并且在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设立。羁縻府州不同于一般的正州,有着明显的时间特点、地域特点和管理特点。唐代的羁縻府州在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少数民族政策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张婷婷 《天中学刊》2008,23(1):89-91
羁縻府州是唐代中央政府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地方行政机构.羁縻府州的设置应该在唐初武德时期,并且在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设立.羁縻府州不同于一般的正州,有着明显的时间特点、地域特点和管理特点.唐代的羁縻府州在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少数民族政策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公元1227年,夏四月,成吉思汗“拔德顺等州,五月,避暑六盘山”。之后,宪宗蒙哥和世祖忽必烈也曾先后驻跸于此。及至元九年(1272),忽必烈就封皇子忙哥剌为安西王,冬居长安,夏住开城。长安设安西府,六盘山设开城府,以镇守秦蜀,并于这一时期在开城设置了路、州、县等行政机构,“号为上路”。在这期间,开城设置过一整套行政机构和军事建置,但因元《开城志》散佚,也未发现另有专门著述开城历史的史料。本文依据相关史料就元代开城路、开城州、开城县及安西王府的重要官员作一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元代的开城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7.
铜仁(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史前(新石器时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几个时期,但分属邻近政区管辖,有时处于失管状态,由当地土著大姓管理,元明清时期,先有土司制,1413年(明永乐十一年)贵州建省后,在今铜仁境设思南、铜仁、石阡、鸟罗四府,后清政府设松桃直隶厅专管苗务。1912—1914年各府、厅、州一律改设县,至1943年(民国二十二年),今铜仁行政区划基本固定。  相似文献   

8.
唐朝是中国地方政区沿革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唐玄宗时把“府”加入到地方行政区划中来,唐太宗时设置的“道”和唐睿宗时变成正式建制的节度使辖区(方镇)在唐朝后期逐渐跃居州(府)之上成为地方一级政区,使唐代的地方行政区划逐渐由简单的州——县二级制经州(府)——县二级制最终转变为道(镇)——州(府)——县三级制。府、道和方镇(节度使辖区)成为地方政区对后世地方政区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沈坚 《历史教学问题》2007,(2):F0003-F0004
①②建水古城朝阳楼云南省建水县历史悠远,古名临安府,明洪武16年(1383)设治于此,称建水州。清代因袭其名,直至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方废府改称建水县。自元以降,建水文风炽盛,  相似文献   

10.
折氏属党项族,唐末、五代、北宋时期占有府州。折氏家族利用特殊的民族认同和地理位置抗击来自外敌的入侵,为北宋立下汗马功劳。但是,注重清除割据势力的北宋政府,不断对府州加强控制,致使折家势力衰弱,最后在对外战争中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11.
衡阳是一座具有二千一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唐广德二年(764年)已成为全省性的商业中心,从三国起,均为郡、州、路、府、县治所,直到1942年1月设市迄今,素为湖南省第二大城市和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往往伴随着商业的发展。建国前,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的影响,衡阳商业的发  相似文献   

12.
清代是贵州古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重要时期。在明代“改土设流”的基础上,清代在贵州实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许多土司名存实亡。清王朝改变明代府、州、县与卫、所分治的局面,行政区划逐渐划一。由于这些举措,促使了黔中境内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管理体制也进一步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13.
宋朝建国后鉴于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的教训,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过去相比有较大变化,最显著特点是尽量分散地方行政机关职权,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实行路州县三级管理制。宣和四年(公元1112年)全国有26路、254州(府、军、监)、1234县。南宋失国土之半,仅置16路。 路为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置经略安抚使一人,负责一路军事指挥和安定边境重任,亦兼理民  相似文献   

14.
明代的府州县学与乡村社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建立之初 ,就十分重视地方学校的建设。朱元璋对长期战乱后出现的道德沦丧状况十分忧虑 ,曾多次倡议各地办学以兴教化 ,他说 :“治国以教化为先 ,教化以学校为本。京师虽有太学 ,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校 ,延师儒 ,授生徒 ,讲论圣道 ,使人日渐月化 ,以复先王之旧。”[1 ]自此 ,明代府州县开始普遍设立学校。从《明史·选举志》的记载看 ,政府对府、州、县学的教官编制、学生人数、师生待遇、教学内容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府设教授 ,州设学正 ,县设教谕 ,各一。俱设训导 ,府四 ,州三 ,县二。生员之数 ,府学四十 ,州、县依次减…  相似文献   

15.
灵州与环州     
《庆阳府志》载记将隋、唐时期的鸣沙县(灵武郡治北环州)与南环州(今环县)混淆了,阴差阳错出现两个环州。唐时的环州是现在灵武;唐肃宗即位在灵武。  相似文献   

16.
元代,在同一阶段内,有相同名称的路、州、县,而且分属不同行省。史书也不写明它是何省,觉得有必要加以区别。笔又发现另一特殊现象,往往把是“府”,是“州”的机构混写在“路”的行列中,而又把本是“路”一级构机“降”在“州”的队伍中,加以考证的。  相似文献   

17.
漳州①州、路、府名。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分泉州置州。治漳浦(今福建云霄,后移今漳浦),乾元初移治龙溪(今龙海市西)。大历后辖境相当今福建九龙江流域及其西南地区。元改为路,明初改为府,清辖境缩小,1913年废。元初陈桂龙起义于此。明清之际有大批农民移居台湾。②市名。在福建省南部、九龙江下游。鹰厦铁路有支线通此。辖芗  相似文献   

18.
乾隆时期创建乌鲁木齐都统及其在东部新疆设官驻军,移民屯田,是新疆历史上军府发展史的大事,其意义仅亚于伊犁将军府的创立。  相似文献   

19.
1909年1月,清廷以“现患足疾,步履维艰,难胜职任”为由,强行罢斥袁世凯——“着即开缺回籍养疴”。但袁宫保并未返回原籍项城,而是先在河南卫辉住了几个月,6月间又搬到彰德(今河南安阳)府城北门外的洹上村。直到1911年10月武昌首义清廷被迫起用袁世凯。袁在洹上村居住近三年的时间。彰德在太行山脚下,位于河南、直隶两省的交界处,是豫北的重镇,京汉路上的要塞。洹上村以面临洹水(又名安阳河)而得名。这里原有天津盐商何炳莹的一座别墅,面积约有200多亩,袁爱其朗敞宏静,即购  相似文献   

20.
秦汉时期东江地区行政区划建制促成东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最初交流、融合;"循州"和"惠州"州、府行政建制,则对隋唐和两宋时期东江文化的不断深化产生重要影响;明清时期东江地区行政建制的稳定性,制约和影响着东江文化开放、包容、创新性特征的基本形成;民国初年和国民党统治时期,东江地区行政建制的多样化,影响到东江文化新内涵的产生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