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利用逐小时的能见度和PM2.5及PM10自动观测资料,选取4种不同的灰霾污染日计算方案,对2014-2016年浙江省的灰霾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考虑能见度、PM2.5和PM10浓度及两者比值以及持续时间的4种计算方案都较好的反映出浙江省灰霾污染的分布形态,与同期观测霾日数和PM2.5污染日数的相似系数都超过0.95,计算效果较为理想;各方案计算灰霾污染日数的排序为方案4<方案2<方案3<方案1,各方案计算的灰霾日数普遍明显少于观测霾日数,方案1~方案3计算灰霾日数较PM2.5污染日数大都偏多,方案4计算灰霾日数与PM2.5污染日数相当,基于灰霾污染日是对视觉空气质量好坏的反映,灰霾污染日应大都是PM2.5污染日,且PM2.5污染日也应大都为灰霾污染日,方案4计算效果最为理想.浙江省灰霾日较多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杭州、嘉兴、湖州、绍兴等浙北平原地区和金衢盆地,较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浙南丘陵山地和浙江东南沿海地区,总体呈现出平原和盆地多,山区和沿海少的分布特征.从灰霾的日变化来看,呈现出明显的"正弦型"变化特征,峰值出现在08时前后,谷值出现在15时左右.灰霾的年内变化特征表现为冬季多、夏季少、春秋季过渡的特征.2014-2016年大部分站灰霾日数逐年减少,减幅普遍在30%以上,以温州站减幅最大,达70%,折射出近几年浙江省减排措施取得的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被列为环境领域的优先主题。而早在2010年,区域性的大气灰霾和光化学烟雾就作为防治的重点,被列入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中。由于我国长期缺乏自主研发的数值模式,重污染的预警、预报和溯源一直在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中面临尴尬。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的工业生产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成都市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繁荣的同时,也导致大气污染排放量远远超过了环境的自我调节与修复,使成都市灰霾污染日趋严重。在2015年,"成都市灰霾天气远超北京"这样的话题还曾上了微博热搜,引起广泛讨论。本文分析成都市城区灰霾污染现状、成因及危害,对成都市当前因如何治理灰霾污染提出了"以科技型、环保型、知识型等新兴产业为城区灰霾治理创造必要的外部环境条件;推广使用新材料、新能源,为城区灰霾治理创造必要的内部环境条件;倡导‘绿色出行’,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为城区灰霾治理创造必要的人文环境条件"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连市实际情况,对灰霾污染成因进行分析,总结了大连市近年来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采取的措施,并提出了联防联控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西安市环境监测站网站公布的数据,对2013年西安空气质量情况作了简要分析,2013年西安污染天数为227天,占全年63%,其中,重度污染与严重污染几乎全部分布在1月、2月、3月、12月;在以上四个月PM2.5平均值与最大值超标倍数均较高,可见,PM2.5在大部分污染天里作为首要污染物是影响西安空气质量指数的关键因子,其直接导致了大量灰霾天的产生,并据此对灰霾天的成因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灰霾现象频发,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控制灰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公众身体健康,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08年7月启动了“杭州市大气灰霾成因及关键污染因子预防控制研究”项目。项目历时三年,利用实测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杭州市污染物排放源清单,分析了影响灰霾的气象因素,研究了污染物区域输送对杭州市的影响。在系统研究杭州市灰霾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杭州市灰霾天气下不同粒径细粒子中化学组成的特征,解析了各源类对能见度下降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7.
《百科知识》2013,(4):1
事件2013年伊始,肆虐我国多个地区的灰霾让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74个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严重污染,北京城区PM2.5值一度逼近1000,超过世卫组织标准(PM2.5小于10为安全值)几十倍。灰霾为何如此"猖狂"?如何才能让灰霾彻底消散?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00年以来我国大气复合污染态势日趋严峻。卫星观测结果表明,我国约30%的国土面积、近5亿人口正遭受大气复合污染的危害。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关中、成渝等地区以细粒子为主要特征的大气灰霾污染尤其严重。各级政府多年来为此不懈努力,截至2012年专项启动时,一次污染物如PM10和SO2等浓度开始下降;但二次污染物如PM2.5和O3浓度并未明显降低。专项立项前,虽然国内相关研究很多,但是由于缺乏整体布局,研究存在不全面、不系统和“碎片化”等问题,难以全面认识我国灰霾污染问题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控制策略。因此,开展系统的灰霾追因及控制研究是科学治理灰霾污染的迫切需要。中科院按照组织落实“创新2020”及院“十二五”总体规划要求,2010年启动了“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立项论证工作。经过20余次研讨和论证,专项于2012年10月正式立项。  相似文献   

9.
声音     
正吴晓青: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12月19日,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透露,11月以来,我国东北、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频繁遭遇大面积灰霾污染,并呈现出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污染浓度高等3个特点。吴晓青表示,频繁重污染的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也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灰霾污染来势汹汹,我国要在"十三五"期间实现环境的改善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速度、幅度与公众预期之间仍存在相当的差距。"吴晓青说。  相似文献   

10.
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大气灰霾如何产生以及如何控制,不仅是大气科学研究面临的前沿课题,也是我国政府和公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中科院开展的“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将以大气细颗粒物(PM 2.5 )的生成、演化和控制为核心科学问题,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研究区域,通过可控实验、外场观测和数值模拟确定致霾污染物的组成及来源,阐明区域灰霾形成的关键物理化学机制,识别关键污染物和污染源,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气灰霾监测技术以及预测预警及控制决策模型,研发致霾关键污染物的源控制和过程控制技术,为控制灰霾污染提供科学可行的技术和政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科院通过实施"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B类先导专项,通过实验模拟、外场观测以及模式模拟等研究对大气灰霾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我国的大气污染由多种排放复合而成,表现为排放源多样,污染物成分复杂、浓度高,不同污染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根据灰霾形成特点,现阶段治理的基本思路应该在继续做好源头减排的同时,集中力量解决冬半年重污染问题,在管控措施上进一步增强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3):219-227
<正>1 灰霾污染物来源及其变化《院刊》:您的研究组多年来一直进行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包括承担"863"和"973"相关项目,对大气灰霾研究积累深厚,公众熟知的2008年北京"奥运蓝"、2014年北京"APEC蓝"的工作您都有参与,此间还多次通过《院刊》展示研究结果、提出治理政策建议。2016年底与2017年初,我国京津冀地区再次遭遇严重的灰霾污染,而科学认识大气污染物来源是对其进行治理的前提和关键,根据您的源解析相关研究,此次污染  相似文献   

13.
杭州市灰霾气候特征及与清洁过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丽芳 《科技通报》2012,28(7):31-35
利用杭州1951-2008年的地面观测资料,使用一定的标准重新判别灰霾过程,分析研究了杭州灰霾的气候特征,探讨了灰霾的发生与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并对2009年夏季典型的灰霾过程和清洁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随时间推移,杭州的灰霾天气呈明显上升趋势,期间出现两次跳跃式增长。灰霾的发生与空气污染密切相关,灰霾天数与空气污染指数(API)之间的年际变化和月际变化的趋势都保持一致。灰霾的产生受天气系统的影响很大,同是高压系统控制下,大陆高压控制易产生灰霾,而副热带高压控制易出现清洁天气。灰霾过程的近地层风速明显比清洁过程小。气流的垂直变化是灰霾产生的重要因素,在中高层,灰霾过程下沉气流向下伸展到5500 m,而清洁过程伸展到7000 m左右;在中低层,灰霾过程风速小,而清洁过程风速大,且维持一致的上升气流。逆温有明显的日变化,08时低层出现的逆温可作为灰霾预报的参考之一。灰霾过程的逆温不超过900 hPa,而清洁过程基本不存在逆温,即使有,高度也在900 hPa以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对2000年~2015年近15年期间的我国华北地区大范围霾天气现象的灰霾日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地面气象要素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之后灰霾日数不断增加,50%出现在12月~2月期间(冬季),一般霾天气会持续3天左右,长则5天~7天。从季节角度分析,灰霾天气最严重的季节为冬季,夏季状况最轻。北京特有的地形和天气系统共同作用形成了此处的天气特征。  相似文献   

15.
张虎 《科技风》2013,(16):225+234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经济的高速发展,灰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发生,不仅影响交通安全,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而且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引起政府和国民高度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了PM2.5的来源、危害及我国PM2.5现状。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经济体的PM2.5监测及防治历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简要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PM2.5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蕾  彭量 《内江科技》2011,32(10):52-52
本文利用历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梅县灰霾天气的变化规律及其气象要素特征和空气质量情况,总结出梅县出现灰霾的季、日变化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和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17.
张甫  张曙  桂华侨 《情报杂志》2015,(2):111-115,98
总结当前灰霾监测领域的主要测量参数和设备,然后运用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对国内灰霾监测领域专利技术进行挖掘。通过对国内该领域专利申请趋势、主要专利权人、发明人、技术领域布局和灰霾监测的热点专利技术领域等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灰霾监测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用的专利情报。  相似文献   

18.
研究小组以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为参考资料梳理出了19世纪末—20世纪60年代重庆主城区雾霾的大致变化规律。综合工业结构升级、重庆大轰炸、人口内迁等因素分析了第一个雾霾频繁期出现的原因及各个时期雾霾演化的影响因素。并针对重庆雾霾演化历程对灰霾防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4年北京APEC会议前后,中科院组织实施了"京津冀区域灰霾综合外场实验",综合运用地面观测、激光雷达探空、车载走航、卫星遥感和数值模型预报等多种手段,对APEC前后京津冀地区的历次灰霾污染形成过程进行了全方位观测和模拟,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物环境容量、区域输送变化以及二次气溶胶所占比例,对APEC期间应急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留住"APEC蓝"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研究进展,从政策、法规和技术3个层面提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