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南方用于祭祀的歌舞俗曲改编而成的一组祭歌。《湘君》和《湘夫人》是其中一组独特的爱情诗篇。本文着重从文本内证的角度,浅析《湘君》《湘夫人》中存在的一些疑问:(一)“湘君”“湘夫人”分别所指何人?(二)分别由何人演唱?并且剖析论证“捐”“遗”二字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湘君》、《湘夫人》(以下简称“二《湘》”)是屈原《九歌》的第三篇和第四篇,它们实际上是同一首诗的上下两章。这是一首抒写“巫者”的失恋之歌.同时也是一曲“节妇吟”。以上是笔者对二《湘》长期思考所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湘君》《湘夫人》所咏神话,为舜妃传说与湘水神话渗透叠合之产物。湘君是原有的湘水之神,湘夫人是二妃。“二湘”反映了女巫与湘水男神、男巫与湘夫人,以及湘夫人与舜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恋关系。  相似文献   

4.
《九歌》,是楚国沅湘之间流传远古的民间娱神乐歌。帝舜时代舞《九韶》时,就已用《九歌》来伴奏,足见《九歌》乐章的远古。 茅盾《神话研究》说:“神话既创造后,就依附着原始信仰的宗教仪式而保存下来,且时时有自然的修改和增饰。”的确如此,《湘夫人》附丽的是帝舜与二妃的神话,但祭歌描绘的“湘君”与“湘夫  相似文献   

5.
现行人教版选修教材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收录了屈原《九歌》中的《湘夫人》。教材对第二自然段中的“公子”一词的注释是指“湘君”。如果照这种理解,那么“思公子兮未敢言”写的是湘夫人对湘君的思念。  相似文献   

6.
<正> 《湘君》、《湘夫人》是两首祭祀湘水之神的优美的古老恋歌。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高超的想象,凭助楚辞艺术形式的特点,塑造了湘君、湘夫人两个艺术形象,赞扬了湘君、湘夫人坚贞而深厚的爱情。它们都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 《九歌》除《国殇》外,都是古代祭祀神灵的歌舞曲,最初为劳动人民(包括民间艺人)所创作,屈原在学习民间文艺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加工后的《九歌》,与民间原始的粗糙的东西相比,在艺术上就更加精粹美妙。  相似文献   

7.
《湘夫人》(第三册第一单元读背篇章)与《湘君》同为《九歌》名篇,系屈原在民间祭歌基础上加工而成,讲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爱慕追求及两情相悦却执手分道去,有情人难成眷属的凄美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8.
《楚辞·九歌》是一组优美的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的神际恋歌。其中二《湘》是关于湘水之神的恋歌 ,但是在具体的释义之中仍存有不少歧义。从东汉王逸开始至今日楚辞学界对二《湘》的解读注释中 ,发现歧义最多者 ,不过《湘君》中“捐余 兮江中 ,遗余佩兮醴浦”和《湘夫人》中“捐余袂兮江中 ,遗余兮醴浦”数句。将各家所说进行一番梳理后 ,发现大致有“赠送”、“弃绝”、“祭山川”、“永不相忘”四种说法。以“永不相忘”说最为确切。  相似文献   

9.
《九歌》。名为“九”而实为“十一章”的现象,为历来《楚辞》注家重视而不断进行探讨的问题。通过考证:我们发现《九歌》,原本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等九章,《礼魂》是前九章的“乱辞”。屈原《国殇》写于楚怀王十七年,是作者后来或后人编入《九歌》的,因而形成名为“九”而实为“十一章”的格局,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九歌》是屈原创作的楚国郊祀祭歌。  相似文献   

10.
《晚霞》与《湘君》、《湘夫人》在许多细节上完全相同,在意境、氛围上惊人的相似.尤其用荷叶盖屋这个细节,雄辩地证明了二者绝非巧合。而蒲松龄对屈原又极为推崇,因此,有理由说《晚霞》脱胎于《湘君》、《湘夫人》,更宽广地说,脱胎于《九歌》。《晚霞》是一篇纪念屈原的小说。蒲松龄和屈原在身世和文学趋向上有相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湘夫人》(第三册第一单元读背篇章)与《湘君》同为《九歌》名篇,系屈原在民间祭歌基础上加工而成,讲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爱慕追求及两情相悦却执手分道去,有情人难成眷属的凄美爱情故事。诗歌开头,湘君即抒发了对湘夫人的一见钟情,“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湘夫人的“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引自《诗经·卫风·硕人》)是如此令他心动,使他着迷。希冀着能再睹她的芳颜,他登高远望,可是佳人已逝,跫音不闻,不禁忧心忡忡:她究竟会不会接受我的追求呢?此时,正值秋风萧瑟草木摇落之际,置身于秋风洪波木叶之中,在先秦以秋为嫁娶良时的社会背…  相似文献   

12.
从秦初洞庭一带民间所祀湘神,乃是与舜之传说相联系的"二妃",证明了屈原<九歌>二<湘>所祀神灵,也当与"舜,妃"有关.并从湘水之神的"原型"及其变迁上,论述了屈原时代所祀湘神,已不再是远古时代"万物有灵论"观念下产生的无主名水神,而已为有主名"舜、妃"之神所取代.在此基础上辩明王逸所注"湘夫人"为二妃,"湘君"则为二妃"所留"之舜;韩愈以娥皇为湘君、女英为湘夫人之说,乃是既不合情理也不合礼制的附会.由此得出游国恩、马茂元等的二<湘>"恋爱"说,并不符合舜与二妃的神话传说背景,而有的研究者试图用"殆已失考"的原始湘神传说,来为二<湘>"恋爱"说圆场,也无补于事.  相似文献   

13.
二湘旨说     
屈原的《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改造而成的诗歌,它具有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其中的《湘君》、《湘夫人》(以下合称“二湘”)、《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等,更是感情浓郁,气味芬芳。这些诗篇塑造了许多端雅、芳洁的神的艺术形象,赋予了神以人的感情、际遇。使神的形象含情脉脉,珠泪涟涟。  相似文献   

14.
《楚辞·九歌》,是一组祭祀的乐歌,计有《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礼魂》等十一篇诗。为什么名为《九歌》,而实有诗十一篇呢?从王逸以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王逸在《楚辞章句》注释《礼魂》第一句诗时说:“言祠祀九神”,好像是说名为《九歌》,是因为祭祀的是九种神祇。但在《九辩序》中又说:  相似文献   

15.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歌基础上创作的一组抒情诗,《湘君》、《湘夫人》更是脍炙人口的爱情诗篇。虽然,二《湘》诗义晓然,但治骚者对个别词句颇多异义。陶令有诗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故而不避曝背献芹之嫌,将教学之际的偶有所得,献之同道,以祈指正。“美要眇兮宜修”王逸作:“要眇,好貌。修,饰也。言二女之貌,要脚而好,又直修饰也。”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说:“要眇,静好貌。宜,犹善也。言容质既美,又善修饰也。”可以这样说,王、蒋之说,是历史上的主流派,现在多数学者主此说。如老一辈的楚辞学者中,郭沫若…  相似文献   

16.
拙著《<九歌>五论》已先后在本刊发表过两论,即《太阳与长虹的赞歌》(读《九歌·东君》与《云中君》)和《爱情之神的恋歌》(读《九歌·湘君》、《湘夫人》、《少司命》与《山鬼》);现将其余三论一并发表于此。请学者、专家和同行们有以教之!  相似文献   

17.
《九歌》组诗并非屈原纯粹无意的艺术加工 ,而是借助楚地民间原有的诗歌形式所创造的发愤抒情之作。“湘君”“湘夫人”与舜之二妃无关。此两篇的主旨在于抒写作者求君、求贤的失败 ,表达孤独、无助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湘君》《湘夫人》是屈原《九歌》中最富生活情趣和最具浪漫色彩的诗篇,广为读者赞赏,倍受读者喜爱,但其艺术魅力来自哪里却鲜为人知,学术界也不太关注,很少探讨。从美学角度入手加以探究,会发现其取材于神话传说的神奇美,抒情主人公神性外衣下的人性美,楚地山川风物的自然美,民歌的质朴美,“美人如花隔云端”般的朦胧美,这些美学特征正是其魅力之源,也是读者阅读作品生成无限美感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9.
《楚辞》中的《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的基础上改编刨作的具有独特体制的祭歌。共11篇,分别是《东皇太一》、《云中君》、《东君》、《湘君》、《湘夫人》、《出山》、《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国殇》,最后一篇《礼魂》是送神之曲,为各篇所通用。每篇各主祀一神,从“东皇太一”到“山鬼”所祭的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在“探究·讨论”第一题“诵读提示”中认为《湘夫人》是“男(湘君)女(湘夫人)对唱的乐歌”,而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整体感知”中则将《湘夫人》定为湘君独唱的诗歌。孰是孰非,莫衷一是。同一个文本存在两种判断,本身就值得探究,以明辨是非;更重要的是,“男女对唱”可以作为文本解读的独特视角,关乎文本解读的深度与高度,更值得深人推究,以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