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温鲁迅     
鲁迅,这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名字,这个被称为“20世纪中国文化之‘结”的重要人物,今年是他逝世后的第70个年头,到现在他究竟能不能被我们“绕开”?鲁迅精神和他的作品是不是如某些人所断言的“过时”了?鲁迅与他的作品于我们今天的青年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钱理群 《小学语文》2009,(10):12-15
我曾经提过,要“让作为民族精神源泉的思想与文学在孩子身上扎根”,必须使中小学生“走近鲁迅,认识鲁迅,这关系到能不能在孩子心里打好民族精神文化的底子”。具体到小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有三个问题是必须提出讨论的:如何认识鲁迅?如何认识作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小学生,他们和鲁迅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认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鲁迅教学?这样提出问题,是因为我们要建立一个“鲁迅本位”、“儿童本位”与“语文本位”的观念和立场,通俗点说,就是“回到鲁迅”,“回到儿童”,“回到语文”。  相似文献   

3.
闰土有没有在灰堆里藏碗碟?这是鲁迅的小说《故乡》接受史中的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故乡》小说一问世,研究就对“藏碗碟”悬案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分成了“闰土”和“杨二嫂”两种观点。早在1924年,诗人朱湘就提出“是闰土藏了碗碟”的观点;1954年,徐中玉先生在《鲁迅生平思想及其代表作研究》一书中认为“把闰土当成中国‘农民的坚韧性格的代表’看”是不大适当的,认为闰土有“私心”在灰堆里藏了碗碟;  相似文献   

4.
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的第二年,在故乡绍兴府中学任监学。有一天晚上,因处理公务,鲁迅离开学校时已经将近夜里12点了。在路过一块坟地时,突然,鲁迅发现有个白影向他走来。鲁迅心想:世上只有鬼怕人的,哪有人怕鬼的?我倒偏要见识见识。于是,他大步走过去,大喝一声:“你是什么人,敢在这里作祟?”接着,飞起一脚踢过去。“哎哟!”白影大叫一声,仓皇逃走。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柔情     
鲁迅不仅在孩子那儿寻找纯洁和单纯,他自己也有着一颗“赤子之心”。鲁迅尽管早就看透了整个世界,但直到离开世界的那一天也没有对世界完全绝望,正是这颗“赤子之心”在支撑着他。平时,鲁迅的工作非常繁忙,他在几所大学里兼课,白天很早就出门去了,晚上很晚才回家。但是一有空,他也会像小孩一样跟俞芳姐妹一起“贪玩”。俞芳记得,有一次,鲁迅拿着放大镜,在太阳底下把纸点燃。他为什么还要这样聚精会神地用放大镜点燃纸张呢?我想,他一定是出于“好玩”,仅仅是好玩,没有什么别的用意,也无须鲁迅研究专家们赋予这一行为特殊的“…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论鲁迅——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迅研究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并专门论述“鲁迅精神”,概括“鲁迅精神”的内涵和特点的是毛泽东;第一个最全面最正确最深刻地论述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革命史上的光辉业绩、崇高地位和巨大作用的也是毛泽东。毛泽东高度评价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以三“家”一体的全面的整体的观点,从“文学”、“思想”、“革命”三个视角来评论鲁迅,对我们认识鲁迅,研究鲁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阳翰笙与鲁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翰笙一贯崇敬鲁迅,在“左联”成立前后,坚定地执行了党组织要求团结鲁迅的方针;他担任“左联”党团书记期间能正确处理和鲁迅的关系;在周扬等人与鲁迅笔战不断时,他并未参与;鲁迅逝世后,他高度评价和弘扬了鲁迅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8.
从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来看 ,人名在作品内涵中所起的作用已远远超过了代号所起的作用。好的人物取名 ,如同形象塑造 ,情节安排一样充满令人心醉神驰的艺术魅力。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创作难 ,就是给人起一个称号或浑名也不易。”这就说明了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名号决不是信手拈来 ,随意而“安”的 ,而是蕴含着作者独具魅力的艺术构思。一、暗示社会背景阅读任何文学作品 ,都不能离开作者当时特定的写作背景。离开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 ,我们就不能全面地、辩证地、历史地看问题 ,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  相似文献   

9.
对素材的化特征的不同关注,显示着流派与传统和西方化的不同组合关系。在素材处理上,鲁迅既不同于“人生派”的学研究会,也不同于“为艺术”的创造社,而是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因此,把鲁迅划归“人生派”的观点是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10.
论文对日本杰出学者竹内好的鲁迅研究的重要观点、研究范式、学术特质进行了阐释,对竹内好鲁迅研究的得与失作了一定的评价。论文简述了“竹内鲁迅”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后继学者为实现对“竹内鲁迅”的超越而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说到鲁迅,人们总体感觉之一就是“骂人”。但鲁迅是否真的骂人?又为何骂人?又是“骂”的什么人?鲁迅“骂人”的用心之良苦,用意之深远。鲁迅纯然是怀着对中国民众的真诚关心,怀着对中国社会的深重忧虑,怀着对中国明天的热烈向往,而拿起战斗的笔进行猛烈战斗,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的。  相似文献   

12.
有许多的中学生朋友来信询问,“鲁迅小说中的我是不是就是鲁迅自己?”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鲁迅小说中的“我”有些有他自己的故事,有些则未必,而有的并非以“我”出现的人物则又有鲁迅的影子,但无论哪类作品,鲁迅的小说都有他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下面就从叙述、故事、“意思”(鲁迅语)三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主席的指示,是理解鲁迅前期思想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但在过去的若干年间,曾有一种观点认为:鲁迅思想的发展是“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直到一九三一年才“从进化论最终的走到了阶级论”。这种观点贬低了鲁迅前期的革命思想,否定了马列主义对鲁迅思想的指导作用,是一种错误而有害的观点。今天,为了正确地认识鲁迅思想的发展过程,以便更好地学习鲁迅,必须对这种错误观点加以剖析,予以批判。  相似文献   

14.
何谓“鲁迅”?─—并非多余的话。当代中国无“鲁迅”!─—也不是杞人忧天、耸人听闻。(一)谁都知道,中国历史、世界文坛上曾有一个姓周名树人的现代文学家鲁迅。他是特定时代与环境的社会产物,属于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如今,已过去60多年,时代不同了,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变,产生“鲁迅”的土壤、气候与其他条件已不复存在,因而“鲁迅”也只好成为尘封的历史一页。说“鲁迅离我们远去”,有其合情合理的一面。而且那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鲁迅的确定了,谁也不能挽留。这是社会的一种无奈,历史的一种遗憾。说“鲁迅永远活在我们心…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一切事物存在就是合理的,你没有任何理由忽视它,包括人。当你日中无它时,它会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点提醒你它的存在。”(东方笑《不可忽略的人》)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鲁迅。众所周知,鲁迅生前身后,对其攻讦、谩骂、侮辱、亵渎、曲解、批判的人从来就不绝于途;而尊崇、敬重、挚爱鲁迅,为之路见不平,  相似文献   

16.
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鲁迅是反革命文化“围剿”所追逐、侦察、迫害的主要目标。鲁迅写文章不能署自己的本名,曾用过的笔名也不能多用,甚至连租赁住房,都要借助于化名。这从另一侧面,反映了鲁迅重视斗争艺术,进行韧性战斗的革命精神。为什么有时用周豫才这个号呢?因为“周豫才”比“鲁迅”稍不触目;又为什么要用“裕斋”这个化名呢?因为“裕斋”为“豫才”的谐音,比“豫才”更少有人知道,更稍不触目,更能有效地迷惑敌人,保护自己。鲁迅当时跟周建人说得很清楚,裕斋这号是曾经用过的。可是周建人没有问,鲁迅也没有讲这个化名何时何地曾经用过,因此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连周建人同志不久前还说:“别的地方没用过这名”(见《略谈鲁迅》,一九七六年十月北京文物出版社版《鲁迅研究资料》第一辑)。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在探讨鲁迅前期”立人”思想的形成的因素和“立人”思想的表现形态,以及文学观与医学观在改造国民性过程中的辩证统一;提出了鲁迅前期有“诚”与“爱”的社会构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鲁迅先生的作品在部编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十几篇,学习这些鲁迅作品能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呢?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新生代作家的“鲁迅小说绝对比不上郁达夫,他的杂文谁都可以写”、“鲁迅是快老石头”、鲁迅等“老一辈的作品,他们到我们这里已经死亡”等观点,提出郁达夫对鲁迅的评价。郁达夫认为鲁迅“是中国作家中的第一人”;他的人格精神令人崇拜;鲁迅是我们“民族光辉的人物”.如果愚蠢地打倒鲁迅,我们就可能重回到做奴隶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市场经济繁荣,学术研究相对冷落的情况下,鲁迅研究领域仍有可圈可点之处。一大批专家学者严谨治学,也有一部分人有意贬低鲁迅。有的人用所谓的新观点评价先人,调侃前辈,甚至没有根据地胡乱评论。正当的学术争议能够促进学术发展,不健康的学术空气却能滋长虚浮之风。今天,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并客观评价?一些中学生不喜欢鲁迅作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