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瓶梅词话>中的"以唱代言"现象存在着一个在后二十一回中遽增的情况,这说明<金瓶梅词话>后二十一回与前七十九回(除去五十三至五十七回,实为七十四回)在创作时并非出于一时或一人之手.  相似文献   

2.
程甲本卷首木刻版画二十四幅,前图后赞,开绣像《红楼梦》之先河。其图赞多指涉后四十回情节,与高鹗叙中所述的"名教观"颇多吻合;而高叙署"并书",其字体亦有合赞诗中行书字,因可助断图赞的作者即是高鹗。这一结论并可帮助我们认识高鹗与后四十回的关系,认识高鹗的续作理念。  相似文献   

3.
把<红楼梦>第四回或"护官符"认定为<红楼梦>一书的"总纲"是"左"的文艺思想的产物,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在"红学"研究上的反映.这种"左"的观点目前仍有影响,应给予拔乱反正.<红楼梦>前五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对全书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其中第五回,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观看"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并聆听<红楼梦>"仙曲"对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遭遇和归宿以及全书的基本情节和结局作出总体安排.因此,<红楼梦>中第五回应为全书的"总纲".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全面考察《红楼梦》中动态助词"过"的用法,指出《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确非一人所作;"完毕"义在处置句中容易派生出"去掉"义;现代汉语中的"过2"对"结果"有很强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5.
在关于后四十回作者争议纷纭的情况下,回顾一下后四十回的来历,可以清楚看出,最早将后四十回公布于世的程甲本问世后,没有一个知情人对此持任何异议,因而程伟元和高鹗的"序"是可靠的。任何对后四十回持否定的"理由"都是出于评论者的臆想,找不到可以作证的文献资料。因而《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只能与前八十回是同一人,也就是全都出于曹雪芹的笔下。  相似文献   

6.
胡适一生重视《程乙本》的出版和发行,促使其成为流行时间最长、读者面最广的《红楼梦》普及本。一、他认为"程乙本"同乾隆年间的脂评本一样,都是《红楼梦》版本的不同形态。二、他晚年用庚辰本、戚序本与"程乙本"相比对,得出的结论是"程乙本"是最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的普及版。三、胡适一直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书",但从来也没有贬低、排斥后四十回,相反却把周汝昌彻底否定《红楼梦》后四十回斥之为"妄说"。  相似文献   

7.
腰斩《红楼梦》、贬低否定后四十回的现象正从红学界通过大众媒体向外扩散。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后四十回对《红楼梦》的普及、广泛流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保全了《红楼梦》,这是一个不能低估的功绩。不能把“脂批”作为评论和否定后四十回的根本依据。也不能用前八十回作尺子。衡量后四十回并贬低和否定后四十回。更不能根据不确定的材料。进行“可能”之类的推理而否定后四十回。一些红学研究正将《红楼梦》非文学作品化,红学研究泛娱乐化、文本解读神秘化,使红学失去应有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某些情节和文字可从前人的小说、诗文中找到来历,有些还在前八十回中出现过,这应该是长篇小说创作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不能作为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不是同一作者的"理由"。相反,后四十回中出现前人写过的情节却胜过前人、超越前人;有些情节看似同前八十回重复,却是前半部作品的发展,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创作水平,说明整部《红楼梦》只能出于同一作者。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用喜剧性的叙事手法,塑造了孙悟空这个中心人物形象.前七回是表象的"悲剧",实质的喜剧,作者以喜剧化解了表象的"悲剧".明代精英文化人的作用,使孙悟空成为明代中后期的"文化英雄",以后又从<西游记>主题中转换为母题,形成大众化审美典型.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从事文学创作时。一般会有他的用词习惯,因而有时也可从用词习惯来考察认定作品的作者。但在特殊情况下,则不能用这种方式,例如时间的先后;是不是经过另一人的修或改写。《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复杂。一百二十回不是在同一时间里一气完成,因而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在文宇的使用上也有其特殊性。我们不能因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文字使用有差异,从而认定不是出于同一作者之手。即使在前八十回。不同的回次。在用词习惯上也有差别。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的用词有差别也就更不能为据。  相似文献   

11.
师陀的"‘一二·九’运动三部曲"在《师陀全集》中仅收录其中的《雪原》(前9节),近期解志熙发表《芦焚的"一二·九"三部曲及其他》,披露了他新发现的《雪原》(后9节)及《争斗》,最终完成了"三部曲"的全部发掘。但解文对刊发《雪原》的《学生月刊》、《争斗》未完成的原因等问题的论述有错讹,应予说明。  相似文献   

12.
王充由于否定“天”的主宰性,所以他从中看到了人的主体性的觉醒,作家论成了王充论思想的核心,他从元气论入手为后世论才性提供了前提准备。《论衡》的 《定贤篇》、《超奇篇》说明了王充的主要精神。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程伟元、高鹗所续红楼梦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曹雪芹原著的比较中指出它虽有许多不及原著的地方.但因掺入并突出了宝黛爱情和钗黛冲突的内容,使原著从叙写贾府子孙不肖、后继无人的故事,转变为呼唤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历史要求,此乃其得到读者认同、风行天下之奥秘。  相似文献   

14.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惜高鹗续写后四十回未能真实反映曹雪芹原旨中宝钗的身世命运。庆幸的是前八十回中,不管是判词灯谜,亦或是诗词酒令,都具有谶语的暗示意味,成为后文情节发展演变的"草蛇灰线"。试从判词灯谜、诗词酒令等方面寻踪追迹,探求宝钗在原著中的孀闺命运。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红学研究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的红学研究不是建立在资料考证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他作为小说创作家敏锐的直觉上。林语堂红学研究的主要观点是:《红楼梦》的后40回不是高鹗的“伪续”,而是曹雪芹自己创作的;后40回具有与前80回同等的艺术价值。据新红学家的考证,《红楼梦》在距曹雪芹去世之前的八九年(乾隆二十一年)已完成了文本的前75回。林语堂认为,曹雪芹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有时间、有条件完成后40回,而由高鹗去代为完成是有悖常理的;从创作经验的层面看,创作是一个变动的过程,同一个作者创作的作品也可能出现文本矛盾的现象,更何况《红楼梦》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成书过程。所以,文本矛盾与否和著作权不是一一的对应关系,后40回与前80回的矛盾出入不能证明后40回一定出自他人之手。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后40回是补续之作,但它与前80回早已连为一体,为广大读者所接受,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在评价它的时候,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历史,尊重读者;后40回与前80回既有连续性、统一性,也有特殊性、差异性,评论时应把版本研究与文学评论区别开来;评论后40回应有统一的标准。事实证明,虽然后40回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不如前80回,但作为补续之作,基本上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从明义四首《题红诗》所示内容再次证明:曹氏原著《红楼梦》八十回后的内容与程本后四十回内容大异,由此证明程本后四十回非曹氏原著。  相似文献   

18.
百回本《忠义水浒传》 十回与后古十回语言风格不同,行文中诗歌的句式不同,对戏剧的描写不同,因此,百回本《忠义水浒传》的后三十回可能是续书。  相似文献   

19.
《老子》书名出现时间、异称、分篇和分章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五千言名为《老子》,时间可上溯至战国中早期;《老子》一书,除开其本名和《道德经》外,尚有许多异称;《老子》分为"道上德下"两篇形式在史迁之前就已出现,其外还有过三篇、十九篇形式;《老子》分章始于七十二章本《道德指归》,八十一章本最早出自《河上公注》,后来还出现过多种分章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