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教育的“实然”状态主要表现为远离幼儿现实生活,忽视幼儿当下生活。幼儿教育的“应然”状态应达到让幼儿成为幸福幼儿的目标,这要求幼儿教育必须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把幼儿当成幼儿,让幼儿生活在童年里;关注幼儿的可能生活,为幼儿创造发展的条件,引导幼儿积极建构他们的完美生活。  相似文献   

2.
周艳 《学苑教育》2019,(14):8-8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该为幼儿创建一个丰富、健康的生活环境,并满足他们各方面发展的需求,要让他们在生活中获得利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一些生活在农村的幼儿,他们处在丰富的资源之中。让幼儿全身心地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是幼儿教育的主要理念。本文主要在充分利用“百草园”中的相关材料,对如何开展幼儿特色教育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3.
冯理杰 《成才之路》2020,(10):98-99
培养幼儿的本领不能忽视手指的灵活性,幼儿教师可以把剪纸文化引入幼儿教育。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剪纸环境,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挖掘幼儿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剪纸作品的教育功能,让剪纸作品“动”起来、“站”起来、“玩”起来,从而让幼儿眼中的剪纸作品“新”起来。  相似文献   

4.
幼儿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初级阶段,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融入幼儿教育工作中,加快推进幼儿教育工作与生活相结合,提升幼儿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创设区域生活化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根据不同的幼儿个体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探究当下如何在幼儿园中班“照相馆”区域游戏中落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5.
从生命视角谈幼儿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恰当一些说,从生命角度再一次为幼儿教育定位就是关注幼儿个体本身。幼儿教育理念应遵循并按照幼儿生命本身所蕴涵的特征引导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生命色彩。从纵向看,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就其本身来说是自由的。幼儿教育中常遇到的问题:是让幼儿为完成教师的教学计划(所谓“师定课程”)而放弃自由还是为了自由让幼儿去充分发展天性而放弃当前  相似文献   

6.
沈子童 《家教世界》2023,(18):46-47
<正>“双减”政策的内核是让教育回归初心,寻求更长远的发展。在此形势下,幼儿教育应如何从实际出发,开展适合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呢?我们从“双减让幼儿回归学校、双减让幼儿回归家庭、双减更需家园合作”三个方面,探索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过程,让幼儿可以逐步发展成为身心健康、充满学习力的人,努力成长为最好的自己,让幼儿教育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7.
赵雯 《南昌教育》2004,(11):19-20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我们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真正意义上的主人。新《纲要》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幼儿教育观的一种新转变,  相似文献   

8.
养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习惯培养虽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21世纪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习惯问题。因此在新的时期我们通过“爱”“美”“乐”主题教育活动把养成教育融人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为孩子创设成长的环境,为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芳 《考试周刊》2009,(13):227-227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直强调“生活即教育”,积极倡导幼儿教育要“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纲要》精神的指引下,通过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让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真正贴近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地获得丰富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知识、技能呢?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一、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特点当个体降临人世,他(她)就开始了生活。对年幼的个体来说,生活是笼统的,不分化的,儿童在生活中吸取身体和心理成长的一切必需因素。没有生活就没有幼儿的生存和发展。离开了生活的所谓学习,对幼儿来说不是最有效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良好的幼儿教育应是充分利用幼儿生活的价值,和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让幼儿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扩展、迁移和巩固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在教育史上,国外的卢梭、杜威,我国的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等都非常注重生活的教育价值。杜威曾提出“教…  相似文献   

11.
幼儿教育中的“自然后果”法,是指教育者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让幼儿体验到自己行为所导致的自然后果,根据幼儿对这种后果的回应而进行的教育。这种方法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设计意图《孔融让梨》是中国脍炙人口的经典育儿故事,几乎每个中国孩子都听过这个故事。随着社会的变革,一些专家认为,孔融的行为已经不符合现代的教育观念了。其实不加分析,笼统地如此断言,并不足取。在现实生活中,老师发现幼儿把握不住“让”与“不让”的尺度,甚至有幼儿颠倒,形成了不良的行为。怎样来进行现代版的“孔融让梨”教育呢?笔者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幼儿日常行为,精心设计了本次活动,相信对于解开教师与幼儿的困惑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活动目标1.懂得生活与学习中的“该让”与“不该让”。2.了解“弱势群体”和“张家港精神”…  相似文献   

13.
范丽娜 《山东教育》2008,(7):123-123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社区资源是幼儿教育资源整合中的一个晕要环节,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让幼儿走进社会,体验社会生活,关注周围环境,是幼儿团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我园地处小区中心,  相似文献   

14.
《幼儿卫生学》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提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卫生学》课堂与现实生活链接起来,使理论与现实的幼儿生活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围绕让幼儿在玩中学、想中学、做中学、生活中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关注和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关注与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是幼儿园课程的价值追求。要关注幼儿的生活质量,就要关注幼儿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幼儿在教育生活中的独特学习方式,关注幼儿个体在教育活动中的发展。幼儿教育与幼儿的生活密不可分,幼儿教育必须关注幼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将小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育规范、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趋势化的教育现象。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多年来的教育现象,它随着民办教育的蓬勃兴起和“应试教育”消极影响的强化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广泛性。而幼儿教育“小学化”采取拔苗助长的做法,违反幼儿教育规律,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剥夺幼儿幸福童年,具有严莺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度日益增加。让幼儿健康地成长、快乐地学习,成为家长和老师最关心的问题。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健康是最重要的,幼儿的日常学习和各种游戏甚至一日生活都离不开健康的身体。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应该把健康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散步是幼儿一日活动的必要环节,优化幼儿散步,可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润物细无声     
关注幼儿的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教育、为更好地生活而教育、让教育回归生活,是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让我们一起把目光投向孩子们丰富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双休日”的实行,无疑给各类教育都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幼儿教育也是一样。笔者曾就幼儿“双休日”的娱乐活动、学习生活等安排情况,向长沙师范附属幼儿园的部分幼儿家长发出问卷调查,并走访周围几所幼儿园的一些幼儿教师。结果表明,“双休日”里,幼儿教育活动安排大致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