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话书信诗     
有人说南朝宋人鲍照和鲍令晖这对兄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对写“书信诗”的人,到唐代白居易更是写下长篇巨制《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我国古代这种以诗代信的“书信诗”多平淡无奇,相反那些抓住写信或读信这人人所遇的生活小事,抒写出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真情实感的“书信诗”却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2.
书信类的文字,因性质特殊,历来广受读书人所宝爱,甚至作为研究写信人的"秘籍".鲁迅说过,读书信,"实在是因为要知道这人的全般,就是从不经意处,看出这人--社会的一分子的真实!"(<且介亭杂文二集·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  相似文献   

3.
新书     
《广东第二课堂》2023,(3):28-31+42
<正>《写给孩子的书信课》作者:广东教育杂志社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本书系第一届广东省中小学寒假书信活动学生组的指导用书,由广东教育杂志社组织编写。《写给孩子的书信课》由“书信人文历史课”“书信写作提高课”“书信名篇赏析课”和“孩子们的书信”四大部分组成。其中“书信名篇赏析课”包括“典籍里的书信”“民国书信”和“红色家书”三个部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编者精心选取了各个历史阶段的书信名篇,希望孩子们可以从先贤的书信作品中汲取精神和文化的养分。“孩子们的书信”是原广东省中小学书信活动的“师兄师姐”的佳作,还配有名师对孩子们书信作品的点评。  相似文献   

4.
享寿88岁高龄的艾芜在六十多年的文字生涯中所写书信不会只有《艾芜全集》“书信”卷收录的459封,本文从老旧的期刊和近一二十年的书刊中爬梳出艾芜1930年代、1940年代和艾芜晚年的书信多封,证实进一步搜集《艾芜全集》“书信”集之外的艾芜书信的可能是存在的。尚未“弄清楚”的艾芜书信受信人、缺失了的年份或月份、日子,只要肯下功夫,也是可以部分或全部地把所存疑问“弄清楚”的。  相似文献   

5.
名不副实的“短书”书信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书”“简”“札”“帛书”“尺素”“尺牍”“尺翰”“尺简”“尺牒”“笺”等,而通常不称“信”。“信”与“迅”通,指的是送信的使者,和“书信”是两码事。文字的发明是书信产生的首要  相似文献   

6.
<正> 书信的别名有书简、书牍、尺牍、尺素、书札等等,这种种别名,大都和远古时书信的表现形式有关联。汉初尚未发明纸张,记事与书信仍像前代那样请竹片或木片代劳,竹片谓之“筒”,木片谓之“牍”,所以秦汉后人们多称书信为“书简”、“尺牍”。书信作为传情达意双向交流的工具之一,普及于人际之间,古今中外,源远流长。文言书信更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许多优秀之作,本身  相似文献   

7.
人生如水     
有一个人总是落魄不得志,便有人向他推荐智者。智者沉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问:“这水是什么形状?”这人摇头:“水哪有什么形状?”智者不答,只是把水倒入杯子,这人恍然:“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智者无语,又把杯子中的水倒入旁边的花瓶,这人悟道:“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花瓶。”智者摇头,轻轻端起花瓶,把水倒入一个盛满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便一  相似文献   

8.
自己救自己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  相似文献   

9.
书信就是用书面语言跟别人说话,它是应用文的一种。因此,除了你向收信人说的话以外,还包括“称呼”、“结尾”、“署名”、“日期”等部分。你说的话是书信重要的部分,叫做“正文”。书信有固定的格式:(1)对对方的称呼,要写在第一行的顶格处。(2)正文,应从称呼的下一行写起。每  相似文献   

10.
一、书、信和函书信书信在现代一般叫信或信件,但古时更多的称“书”.古代的“信”指信徒,即送信的人,书才是信件.因此用“书”字组成的书信的别称要比信字多得多.如:书翰,翰是羽毛。古代人用羽毛当笔,所以泛称笔写的书面文字为书翰,后来主要用来指书信.又如书问.“问”字有音信、问候、告诉等含义,所以书问也指书信.如鲁迅《致许寿裳》信写:“在京各公,弟虽多旧识,但久不通书问,殊无可托也。”其它还有书邮,如宋  相似文献   

11.
在古代,书和信是两个词。今天的“书信”古时一般只称作“书”,不称作“信”。古时的“信”指信使,使者。古代的书信除了“书”这个一般称呼以外,还有丰富多彩的雅称。请看下面例子:  相似文献   

12.
怎样写信     
书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被使用的,但是对于书信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它的基本常识可能还有些人不够了解,这里我想就此作些简单的介绍和概述。“书信”一词作为一个独立的意思来使用,是从南北朝开始,到了唐代广泛被使用。在这以前“书”和“信”是有区别的,“书”是指信件;“信”是指传达信件的人,即使  相似文献   

13.
自己救自己     
《辅导员》2009,(4):48-48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外,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  相似文献   

14.
书信的别称     
在词汇丰富的汉语中,书信有不少别称。简:书信亦称书简、小简。因战国至魏晋时曾用一种狭长的,称为“简”的竹片作书写材料。札:古时书信亦作书札,因战国时亦曾用狭长的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之为“札”。  相似文献   

15.
从前,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个男人正坐在角落里吃早餐。他从他面前的炒鸡蛋上抬起头时,刚好看见一只雪白的长着金角的独角兽正在安静地啃食花园中的玫瑰。于是这人跑到楼上,吵醒了此刻还在卧室里睡觉的妻子。“有只独角兽在花园里,”他说道“。正在啃食玫瑰花呢。”她只睁开一只冷漠的眼,盯着他“。独角兽是神话中才有的动物。”她说,接着便翻过身不理他。这人慢慢走下楼梯,进了花园。独角兽还在那儿;它现在在悠闲地吃郁金香。“过来,独角兽,”这人唤道,同时拔起一株百合花,递给了它。独角兽端庄而缓慢地吃掉了它。这人情绪激动,因为竟会…  相似文献   

16.
古代传递讯息的主要方式是书信,写信有许多有趣的别称,从书写用料和规格上讲,可称之为“尺素”、“尺书”、“锦书”等;从传递的角度上说,可称之为“鱼书”、“雁足”、“鱼雁”等。一、尺素、尺书、锦书古人写文章或书信多用一尺左右的绢帛,称为“尺素”(素,指的是生绢)。尺素专指书信当从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说起,诗的后半章为  相似文献   

17.
书信的别称     
我国最早的书信通称为“书”。先秦时代,纸还没有发明,书信一般写在竹木片和丝帛上。细分开来,写在竹片上的称为“简”,写在木片上的称“牍”,写在薄小木片上的称“札”,写在丝帛  相似文献   

18.
一.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经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程如何?”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无须我度。”这人立刻跳出屋檐,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该救我了吧?”  相似文献   

19.
涂艳蓉 《中学生英语》2002,(6):8-8,14,31
英文书信一般分为私人书信(personal letters)和业务信函(business letters)。在书面表达题中的“书信”通常是私人书信,这是书面表达的一种常见形式。初中英语新教材大纲明确要求学生能依照学过的题材和所给的范例写简单的书信,掌握书信的书写格式和写作要领。  相似文献   

20.
“写一篇应用文——书信,给母校提建议”,是小学六年级第三单元的习作内容。对于这种应用型的作文,教师的指导方法通常都是以书信的格式来开头,首先讲清楚书信的格式,再说书信的内容,本次作文的内容为学校提建议。提哪些方面的建议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