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到了攻坚阶段,教育管理与教育实践层面的问题不断涌现:教育行政的松绑放权与科学决策问题、学校发展自省与自律机制的建立问题、教师培训与日常繁琐的工作时间安排问题、教研方式的变革以及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问题……正在成为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面对前进中的困难,从事课程改革工作一线的学校领导要努力做到“四个坚持”,以夯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保证新课改工作的稳步推进。一、坚持课程改革决心不动摇,巩固和发展业已取得的课改成果(一)进一步认识课程改革的意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中国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2.
如果从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正式颁布开始算起,我国第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已经正式开展近5年了。在这短短的5年中,我国基础教育界既经历过近乎狂热的欢欣鼓舞,也经历过变革带来的困惑、矛盾、不安甚至不满:从2004年开始的有关“轻视知识”的辩论,到最近有专家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呼吁“停止推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再加上越来越频繁地见诸报刊的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冷思考”,不能不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怎么啦?一课程改革推进中的区域不均衡新课程改革推进中的不平衡,一方面表现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  相似文献   

3.
学术扫描     
鲁洁在《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从 2001年开始,我国小学德育课程被列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日程。新的小学德育课程:“品德与生活”(小学1-2年级)“品德与社会”(小学3-6年级),从课程标准的制定到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已初具改革成效。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从德育课程演变的角度来考察,它在观念上发生了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课程研究正在受到广泛的关注。问题在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何落实,即如何使关于课程改革的很不错的构想,变成学校教师的具体实践,其中到底有些什么问题有待研究?不管怎么说,“教师专业化”总是一个关键问题。不过,问题又在于对“教师专业化”该如何理解?关于课程,从一套理论改革的构想〈理想的课程〉到课程设置(正式的课程)、从正式的课程到教师对他所执教的课程的领悟、同一位教师从对课程的领悟到课程的实施犤运作的课程犦、从教师运作的课程到学生经验的课程,其中在每个层面上都可能存在或大…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2001年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中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更加明确地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就目前我国一些新教程改革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并与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立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那么实施新课程,教研室究竟应如何作为,笔者拟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从2001年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许多新的思想和理念,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放权”。如果认真研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就会发现,从课程的设置到教材的编写,从课堂教学到对学生的评价,处处都体现了“放权”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轰轰烈烈的发动期逐渐步入高原期,迷茫与困惑逐渐显现,故有的教育。问题与矛盾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有的甚至渐趋恶化。究其根源,问题在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不稳。当今的课程改革应以课程史研究为其提供历史实践的标准,以科学精神开展课改实验,以期创立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和课程改革理论,科学指导教育改革,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轰轰烈烈的发动期逐渐步入高原期,迷茫与困惑逐渐显现,故有的教育。问题与矛盾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有的甚至渐趋恶化。究其根源,问题在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不稳。当今的课程改革应以课程史研究为其提供历史实践的标准,以科学精神开展课改实验,以期创立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和课程改革理论,科学指导教育改革,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实验区近一年了,在实践中,评价始终是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重点问题。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就要变“带着评价走进学生”为“带着学生走进评价”。一、确立新的评价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起着支持与保障作用的新评价体系必将诞生,这是不可逾越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  相似文献   

11.
《四川教育》:从炮轰传统语文发难,到针砭基础教育的弊端;从素质教育区域试点蓄势,到提出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撕开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从国家课改实验发轫,到我省34个省级实验区树起课改旗帜,仿佛眨眼间,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幕就开启了。1月上旬,“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间隙,省教育厅副厅长、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组长汪风雄,就我省此次课改的整体攻略及实验布阵接受了本刊专访。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校本课程建设成为课程改革实验区的一项难点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根据这一要求,本文试图从开发与管理的角度谈谈课程改革实验区校本课程建设工作。一、校本课程管理——规范化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从传统的教育来看,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就目前教育改革而言,也存在着理论有、实践少,原则有、经验少的问题。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建设在本地区有序地进行,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科研单位应当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 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标准》的显著特点是“突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标准》和我们熟悉的教学大纲相比从内容、形式到编写的体例上都有较大的变化。《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工程的核心,《标准》的领会与执行是实现新一轮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师范教育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如何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新型师资是当前师范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一、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新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高师院校主要是为基础教育培养教师。按照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师范院校…  相似文献   

15.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以校为本的发展理念下,校本评价应运而生。然而,我们现在中小学的校内评价是否就是校本评价?校本评价的内涵与特质是什么?校本评价应建构在什么基点上?这些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也成为实践研究与理论建构的重要课题。一、校内评价存在的问题张华教授在《世界普通高中课程发展报告》中,比较了处在“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圈”(英美文化圈)“、欧洲大陆文化圈”、“东方文化圈”、“印度文化圈”的十三个国家后得出结论:从世界范围看,普通高中课程评价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绝大多数国家的高中课程…  相似文献   

16.
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唯物史观的发展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了素质教育乃至基础教育的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遵循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产生了一些争议和问题:如课程改革中的“形式化”问题、教师培训问题、评价问题等。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中国基础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新阶段,为新时代的课程研究指明了方向。21世纪以来我国课程研究呈现出四大特征:即从“依附”走向“独立”:课程研究意识更加自觉;从“静态化”到“动态化”:课程研究主题日益丰富;从“单一”走向“多元”:课程研究方法呈现综合化态势;超越“现代”与“后现代”:课程研究范式更加多样。课程研究中也凸显一些问题:课程研究主体规模较小,研究队伍有待扩大;课程实践具体问题受关注程度低,研究成果应用性较差;课程研究以理论阐释为主,实证研究缺乏;囿于“以外比中”的传统,课程研究缺乏本土理论创新等问题。在分析21世纪以来我国课程研究特征与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未来课程研究的路向。  相似文献   

18.
为了配合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和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使北京市广大语文教师更好地适应初高中新课标的实施,北京市语文教学研究会(中学部)与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于2004年5月联合举办了“2004年北京市百名骨干教师培训班”。5月14日培训班在北京15中举行了开学典礼。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钟作慈首先作了题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专题报告,重点谈了四个问题:第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原因及特点;第二,基础教育课…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这样,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不仅有了“学科课程”、“综合学科课程”,而且还有了超越学科界限的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为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创造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一、综合实践活动是创造教育的良好载体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智慧的统整”与“知识的统整”,也就是“科学智慧”和“艺术智慧”的统整和“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的统整。要达到这种整合:…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法国基础教育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其中课程改革政策的变化最能体现出其对于教育民主化和现代化的追求:从确立统一课程政策到出台分权政策、从实施“方向指导”到确立“课程共同基石”政策,从重视学术性课程到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和公民教育,无不是为了保证每一个儿童享有更好的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实现基础教育的民主化和现代化。法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它“更多地是一种新的东西对已存在的东西的叠加,人们期望已存在的东西逐步消亡,而不是简单、单纯地取消它。”[1]20世纪法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的演进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