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的关系一直是人的发展理论中关注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在二者的关系中始终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两个概念相互矛盾及两个概念相互统一。而马克思所使用的“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表述最能全面地反映当时时代的发展状况。避免了因强调一方忽视另一方而导致的理论偏颇。“全面”与“自由”不仅互为前提。而且互为目的。其思想实质和实现过程都是一致的。在当代中国语境下,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本身就包涵了和谐发展、完整发展、平等发展和自由发展等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内容,而自由个性更是作为其最高境界而成为其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有纵横两个相互联系方面的规定 ,应从共时性和历时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来把握。作者认为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人文本质和终极目的。“七一”讲话从共时性和历时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初始阶段的分析 ,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 ,而且也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紧密结合,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创造性发展,同时又是对邓小平人文理念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和创新。深入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椎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所阐述的“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重大继承和创新,体现了江泽民同志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创新精神。正确认识和把握“三个代表”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文精神”的实质是要求实现人的本质全面自由的发展,而能否准确地理解和定位“人”,又是能否真正实现“人文精神”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的前提。文章分析了“人文精神”的本义,批判考察了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人性论和人文状况,相应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并表明了对当代中国人文建设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涵义是指个人所具有的英特性、社会特性和个人特性三种基本的本质特性在个人那里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劳动活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江泽氏百各“三个代表“思想是推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基础、前提、归宿,体现了理论创新精神,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学说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奠定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涵丰富,特点鲜明。人的全面发展从人的本质上看是社会性的,从人的发展过程看是历史的、永无止境的。从人的发展内容看是具体的、实践的,从个人发展看是道德、智力、体力和才能等多方面的,从社会发展看既重“全面”更重“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人格理想和价值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地总结了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而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是这个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理论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题,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邓小平根据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应以“四有”为标准,使人的全面发展更为现实化、具体化。他大胆探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方法,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新析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把握“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实质,应确立两个理论前提:第一,“人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社会和人生的信念;第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不具有绝对的意义。同时,“人的全面发展”还应包含四个层面的内涵,即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多方面发展、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