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晓月 《职教论坛》2005,(4S):47-47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包括普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下同)招生工作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和实施.缺乏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的需要。为此.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5]1号)的有关要求.就统筹管理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有关事宜教育部特地发出通知。  相似文献   

2.
2005年,广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等职业学校认真贯彻落实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200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精神.采取有力措施,统筹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超额完成了教育部下达我区的中职招生任务。现将2005年广西中职招生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5年.我们认真落实教育部提出的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任务的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实现了天津市中职招生工作跨越式发展,首次出现了中职招生人数超过普高的喜人局面。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实际录取新生为73775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52.14%。超过普高招生人数4.28个百分点。比教育部下达给我市中职的招生任务超出8775人。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我们始终把与中西邮农村地区中职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抓好、抓实。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4.
近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今年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进行了部署。《通知》要求,各地要切实加强对高中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统筹和领导。加大高中教育阶段结构的调整力度,按照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分别确定本地区2007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计划。[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2005年3月24日,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来自全国近百名职成教处、招生处负责同志和部分职业学校校长出席了会议。教育部职成教司副司长刘占山、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崔炳建、河南省招生办主任孙洪臣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会议由职成教司学校管理处处长陈先主持。会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学习贯彻2005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精神基础上,全面总结了2004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成绩,研究部署了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并强调指出要继续深化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制度改革,以进一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详细内容见本刊刘占山司长讲话)。会议下发了《教育部关于统筹管理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职成[2005]3号)。会议代表针对《通知》精神和刘司长的讲话进行了分组讨论。代表们在分析各自的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今年招生工作的责任和任务:探讨了灵活多样的合作办学形式和经费筹措机制;初步拟订了招生工作的实施方案(本刊将选发座谈会部分内容)。相信这次招生工作会议.定会为加快中职发展、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就做好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提出了要求。通知要求,各地要切实加强对高中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统筹和领导。加大高中教育阶段结构的调整力度,按照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分别确定本地区2007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计划。对高中教育阶段各类学校招生实行统一管理,把技工学校和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纳入当地整个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划。[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又到一年一度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最繁忙的时候,如何做好今年中职招生工作,落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总体保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需要我们认真总结2011年中职招生工作,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困难问题,针对招生工作的新情况,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一、关于2011年中职招生任务完成情况及相关分析2011年,教育系统职成教育战线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精神,积极落实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年度会议和《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  相似文献   

8.
《教育与职业》2005,(8):12-12
今后,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将纳入整个中职招生计划,教育行政部门将加强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规范管理。教育部部长周济3月2日在四川省泸州市召开的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精神经验交流会上透露,这是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办法的改革内容之一,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管理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的招生工作。周济强调,改革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办法,是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措施保证。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将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争取到200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协调发展。民办中职招生工作将规范…  相似文献   

9.
《吉林教育》2008,(15):2-3
教育部:把中职教育作为教育发展战略突破口(本刊综合消息)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8年度职成教工作会议暨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教育的战略部署,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的战略重点,作为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突破口。继续巩固和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加强招生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强化对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  相似文献   

10.
潘心 《陕西教育》2009,(5):79-80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办[2009]9号),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做好2009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1.
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所在,其中隐含着诸多风险。以下从明确招聘流程、增加信息透明度两大方面讨论如何规避和控制招聘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初期高校招生实施向工农开门的政策,国家希冀通过发展工农速成中学,使工农出身的学生升入高校,以培养新型知识分子。国家为工农速成中学毕业生设置了便捷的升学通道和倾斜政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中工农成分学生的比例,但是也因此带来了诸多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招生工作中实施情感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招生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所学校招收学生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在选拔合格、优秀新生的过程中既可以向社会宣传学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又可以为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拓宽渠道,奠定基础,可谓一举多得。高校的招生工作深受社会各方面关注,为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学校一般强调的都是管理的严肃性、纪律性,而排斥管理者个人的情感因素。因为在传统的管理理论看来,人的情绪、情感作为非理性力量,对于工作目标的实现是有害的,在管理中需要对其进行压制和排斥,以体现目标的权威性和公正性。然而,现…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网络招聘形式占所有招聘形式的比重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网络招聘信息数据进行中文分词和文本向量化处理后,运用k-means聚类算法的理论,结合网络招聘信息的实际需求,分析挖掘得到关于职业类型、薪资、地域、学历和工作经验的知识模式。  相似文献   

15.
16.
17.
关于自主招生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 003 年,教育部首次批准 22 所高校作为自主 招生政策的试点,使高校在招生方面的自主权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扩大。同时,该政策作为高考之外高校选拔人才的另一种方式,打破了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现状,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可谓给高考改革带来了一线曙光。该政策的出台在教育界乃至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支持、忧虑甚至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 一种观点认为,试点自主招生是对高考制度的创新和开拓,有利于逐步实现政府教育职能的转变,使高校在招生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从而更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另一种观点则对自主招生政策提出…  相似文献   

18.
关于完善少数民族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少数民族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一直采取特殊照顾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少数民族考生接受高层次教育的入学机会,但同时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人才培养难度较大、培养经费难以落实和委托单位及委托协议流于形式等问题。完善硕士研究生招生对少数民族考生的照顾政策,应坚持根据民族地区人才需求状况,适当调整入学条件,改地方单位委托为地方政府委托,适当延长培养周期和坚持毕业生回民族地区服务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统一考试 自主招生——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自主招生自2003年试行以来发展迅速,政策也在不断完整和完善,但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自主招生改革并没有完全实现促进中学素质教育、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政策目标,却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因此,需要对自主招生乃至整个高考重新进行制度设计。笔者认为,统一考试、自主招生方案比较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