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勇慧同志的学术专著《一代传人王献唐》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煌煌五十余万字,这是王献唐研究领域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学术专著,是一项具有重要开拓意义的新成果,值得学术界高度关注。王献唐先生是二十世纪前半期屈指可数的国学  相似文献   

2.
本文据已故王欣夫先生《学礼斋日记》之记载,对《王献唐师友书札》中所收王欣夫致王献唐先生书札(十三件)之收发时间,所述本事及二王先生交往踪迹略作笺证,以见前辈文献学家之高尚人品与深厚学养。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图书馆自去年以来,积极筹备并组织“王献唐屈万里路大荒学术研讨会”,是一件值得充分嘉许的好事。记得十年前《光明日报》发表的《吴敬梓失传著作(诗说)在上海发现》一文中,作者数次提及王献唐先生后却表示:  相似文献   

4.
王献唐先生是著名学者,在国学诸方面具有极深的造诣。本文只就王献唐印学研究、创作作一梳理,以便人们了解王先生的印学方面的贡献和成就。  相似文献   

5.
王献唐先生是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的考古学家,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的文物收藏家。  相似文献   

6.
1908年美国“为全美中友谊”,开始向中国退还庚子赔款超索部分。尽管中美各界就美国退还庚款用途莫衷一是。但主体基调一致——即用于中国教育文化事业。中美图书馆界亦把握时机,力促美国退还庚款用于民国图书馆事业。  相似文献   

7.
《硖江行卷》为王献唐先生载书南迁时的诗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献唐先生南迁途中爱国忧民,淡泊名利的心路历程,今据原稿及屈万里先生《载书播迁记》参证酌补,为学人提供王献唐先生艺术领域的研究资料,让世人领略这位学者非凡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美国"为全美中友谊",向中国退还庚子赔款超索部分.中美各界就美国庚款"退款"用途主体基凋一致--即用于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美国所退庚款也部分用于中国图书馆建设和图书馆学教育,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曾在外祖公王献唐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的时候,撰写过一篇有关献公书法艺术的小文。当时由于识见有限,所言多肤浅之辞。今值“王献唐、屈万里、路大荒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之际,仍试就自己一些不甚成熟的看法,求教于诸位专家。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史料缺乏,多年来学术界对于王献唐先生在抗战时期的学术活动了解较少,本文主要是提供一些当时王先生整理与校定《倦游庵椠记》的史料,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王先生在当时艰难的环境下坚持学术研究的精神,以求有助于对王献唐先生生平与学术贡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庚款留美是近代教育史上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清华学堂作为庚款留美项目的主要承办者,其发展的历史最能够体现庚款留美的历史意义。研究这段历史,对于理解近代留学,以及近代英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淑荣 《兰台世界》2015,(4):136-137
20世纪30年代英国开始向中国退还掠夺的庚款余额,投资于发展中国实业,发展实业所产生息金的一部分被用于向英国派遣留学生,同时中英两国还制定了严格的留英章程。  相似文献   

13.
胡兵 《山东图书馆季刊》2013,(6):119-121,123
2013年10月19日至20日,王献唐学术研讨会在王献唐先生的家乡日照市举行。山东省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省华夏文化促进会会长乔延春,省政协原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志民,省政协常委、市政协特邀咨询李守民,市政协主席刘加顺,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解世增出席开幕式。美国哈佛大学、台湾东吴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图书馆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有关王献唐先生的史料,尤其是抗战时期的资料,一直比较缺乏,以至后人很难全面了解王献唐先生这一时期的事迹.本文收集了民国时期及建国初期的一些王献唐先生的史料,希望这些材料对于研究王先生生平以及学术贡献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王献唐先生购藏、影印并转让清代著名藏书家黄丕烈批校题跋的《穆天子传》一书的相关情况及故实。  相似文献   

16.
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等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向列强赔款45000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000万两,这就是历史上通称的庚子赔款,英国从中分得赔款总数的11%。在帝国主义国家中,美国1909年最早开始向中国退还部分庚款余额,并用  相似文献   

17.
王献唐先生在其所涉及的历史、考古、金石、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学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金石考古学家和文献学家。他所作的《访碑图诗》,透露了个人早年的治学历程。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为避战火,山东省立图书馆的部分善本藏书迁至四川。在此期间,王献唐先生与当时西迁成都之金陵大学李小缘、商承祚教授有书信来往。信中探讨了考古、出版等方面的问题,对于研究王献唐先生的生平与学术活动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献唐先生以搜集整理乡邦文献为职志,大量珍贵的山东先贤遗著得以留传至今。本文就其搜集整理清代学者许瀚遗著的情况略作梳理,并对《山东文献集成》影印的许瀚著述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是山东省图书馆建馆100周年,本刊决定开设专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回溯历史、总结现代、展望未来。本期组织3篇文章:一是台湾东吴大学图书馆馆长、文学院教授丁原基先生的《王献唐先生室名、别号考》,考索王献唐先生室名、别号五十余个;二是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在读博士李勇慧女士的《近年新发现王献唐题跋三则》;三是离休干部于先知老师的《<山东省立图书馆图书分类新法>简介》。馆藏珍品、特色服务、业务建设等系列论文将陆续在专栏刊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