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10年~2019年我国11家上市商业银行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创新能力的影响是双向的、复杂的并且是长期的,影响效果会因为商业银行脱媒矫正作用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脱媒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而我国的金融结构由于制度上的缺陷使我国直接融资比重较低,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完善我国融资结构,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资本市场的发展必将加快"金融脱媒"的进程,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市场受到严重挤压。而在"金融脱媒"的金融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进行经营战略转型,改变其盈利模式是其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6,(6)
近些年由于金融脱媒不断加速,大中型企业开始摆脱对商业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逐渐采用股票或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再加上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使得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变得炙手可热。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产品不断丰富,贷款技术和规模也都大幅度提高,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在管理、风险防护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现今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状况进行了解,分析了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营销上的不足,并给出了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4.
胡俊 《科教文汇》2012,(9):192-193
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进程的不断深化,传统的依赖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受到很大挑战,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转变盈利模式,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纷纷加大力度发展中间业务,理财产品由于其相对普通存款利率较高的收益率以及较低的风险成为广大投资者的首选。但近期频频爆出商业银行在发行理财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而且商业银行自身也有通过发行理财产品达到规避监管的目的,这就可能造成银行理财业务在快速扩张过程中产生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5.
在资本约束、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内外部经营环境已发生深刻的变革.2006年底实施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明确了在法规下,风险损失准备金用于抵御,经济资本用于抵御.本文首先阐述风险定价的内容和原理,然后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视角研究及其计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引入风险调整函数的模型,探讨其核心思想和贷款风险定价基本流程,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本文从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蓬勃发展,而伴随着金融会计国际化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与金融领域的联系也逐渐将强。传统的会计理论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商业银行各方面的需要,因此,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商业银行损益表、商业银行信息质量以及商银行经营管理所受到金融会计国际化的影响,来简单探讨金融会计国际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随之兴起,对于我国商业银行造成了不小的挑战。在论述了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平台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在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的背景之下,我国商业银行在存款、贷款、支付结算业务和经营服务模式方面所受到的影响,并对此提出了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保持良好竞争力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响应国家号召加快转型步伐,以及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的趋势,银行业加大业务创新,从体制、机制、政策制度、营销渠道、经营模式、管理手段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当前我国进入深度改革转型期,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及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市场有效需求下降,实体企业经营困难加剧,银行经营风险加大。为应对资产质量形势严峻的挑战,文章就如何加强信贷管理工作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0.
金融科技蓬勃发展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新思路,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影响及作用机制尚未明晰,为此,基于我国58家商业银行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借助前沿分析法,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科技对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1)金融科技正向作用于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人力资本结构和银行创新能力在金融科技正向作用于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且其中介作用依次由大到小;(3)金融科技对不同产权结构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对上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较多的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程度更大。因此,优化金融科技发展环境、培养金融科技人才、加快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技进步是决定商业银行效率的核心因素和提高商业银行效率的原动力。科技进步在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成本的同时,又大大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收益,还大大增强了商业银行拓展新领域的能力和抗御风险的能力。面对落后的金融技术,只有加快金融科技创新,才能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效率。  相似文献   

12.
刍论金融产品创新与银行营销模式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外资银行挺进中国市场,加剧了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变革营销模式,即由企业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是我国商业银行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客观必然选择。金融产品创新作为银行营销模式转变的具体表现,已经越来越受到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视。综观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产品创新的整合性不强、市场营销与产品研发缺少互动、配套机制有待完善等。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完善金融产品创新机制、有效实现营销模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金融科技在拉动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引领银行业金融开放化时代,并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持工具。文章阐述了后疫情时代商业银行探索金融科技创新转型必要性,分析了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创新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林艳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6):108-108,147
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然后借鉴国外金融创新的发展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国国情,从产品、服务、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丁红雨 《内江科技》2010,31(8):149-150
全球气候变暖催生了低碳经济和碳金融,同时也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碳金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有一定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把握这一全新的领域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浅谈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 WTO后 ,外资金融企业陆续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外资金融企业普遍运用金融创新产品 ,注重市场细分化和服务的差异性 ,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将体现其强劲优势 ,会严重威胁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金融创新对我国银行的发展意义重大。1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必要性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具体状况如下 :1 .1 从表外业务看。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初步打破了传统银行存、放汇业务的局限 ,例如 :广泛开展了代收、代付等一些发育水平较低的表外业务。但事实上仍流转的经营模式和功能框架 ,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依然在徘徊中前进。1 .…  相似文献   

1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是这核心的难题。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较大比重的不良资产,这对金融脆弱性具有放大机制,从而加剧整个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文章探讨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从宏观经济角度、金融体系、债务重组及资产证券化等方面提出了不良资产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金融将中小企业置于供应链的大背景下综合考虑,弱化了对供应链节点上的企业本身的限制。供应链金融造就了当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不仅仅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整条供应链协作状况的竞争,其中商业银行在其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主要风险,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风险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9.
银行重组的目标是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对现有的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进行回顾和评价,然后在构建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功能性重组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度、经营规模、技术进步和金融创新的促进作用,论证了功能性重组可以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指出功能性重组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2004、2005年是我国金融界大动作的时代:外资银行大举介入国内市场,我国银行距离失去国家政策保护的日子越来越近。面对加入WTO以后国内新的金融竞争格局,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应对金融大挑战而各显神通,做出了相应的姿态。近期围绕着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的讨论分外激烈,鉴于目前所面临的形势,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款状况进行分析,期以籍此有助于读者对国内商业银行目前的现状与未来走向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