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袁滋题名摩崖”(以下简称“摩崖),是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德宗皇帝派遣以御史中丞袁滋为首的代表团到云南册封蒙异牟寻为云南王,内属归唐,经过“石门”(今云南省盐津县豆沙关)时,摩崖刊题纪事的遗迹。“石门”是秦汉以来从中原地区进入云南的交通要道之一,一般史书称之为“北路”,也叫“石门道”。“乱峰横插入云霄,一道从天塞海遥”,“摩崖”就刊刻在这悬崖绝壁之上,至今已一千一百八十余年,虽经日晒雨淋,剥蚀严重,但保存尚完好。原文是:“大唐贞元十年九月廿日,云南宣慰使内给事俱文珍、判官刘幽宕、小使吐突承璀、持节册南诏使御史中丞袁滋、副使成都少尹庞颀、判  相似文献   

2.
《石门领》本名微司隶校尉健为杨君颂》,摩崖书法,镌于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自清末至今,《石门颂》一直为方家、学人书案前品赏、临习乃至珍藏之范本。国务院将其和“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刻石”一起列为国家首批重点保护文物,东瀛日本将其编入教科书中。“石门颂”及其摩崖刻石驰誉海内外,乃我国古文化之一颗耀眼的明珠!清代杨守敬评《石门颂》:“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流秀一派皆从此出……”。清人张祖翼论:“拓门颂》摩崖刻石,前代虽有著录,而名不甚显。至乾隆间,太仓毕秋帆督关陇,始与《开通褒斜道刻石…  相似文献   

3.
考古资料表明,云南汉代文化的研究发端于清末昭通发现的汉孟孝琚碑。由于史乘不足,昭通乃至云南古代的历史,鲜为国人所知。随着考订孟孝琚碑成为国内学界的热点,探究中央王朝开发云南的历史成为近代昭通以及云南学者的责任。此后梁堆、朱提堂狼铜器以及唐袁滋题名摩崖石刻陆续在昭通发现,开启了云南地域历史文化调查、发掘、研究和保护的先河。近代以来境内外学者对孟孝琚碑(含与之相关联的梁堆)、朱提堂狼铜器和袁滋题名摩崖石刻的保护研究成果,揭示了古代云南在西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地位,并为之后发现更早的云南历史文化遗存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概述】《开通褒斜道刻石》,全称《汉君开通褒斜道刻石》,俗称《大开通》。刻石在陕西省褒城县(今勉县)北石门溪谷道中,为现存东汉摩崖刻石中最早者。君开通褒斜道,在东汉明帝永平六年(公元63年)开工,永平九年四月竣工,刻石当在工程竣工之后。《开通褒斜道刻石》记叙了汉中太守钜鹿君,奉诏开凿褒斜谷通道及修建有关设施之事。  相似文献   

5.
“石门十三品”是指分布于陕西省汉中市以北褒谷石门内外的,以汉魏刻石为主体的十三种摩崖石刻。  相似文献   

6.
图为石门汉隶大字摩崖“衮雪”近拓照片,“衮雪”二字传为曹操手笔,在褒谷中有三处“衮雪”刻石,此为“衮雪”真迹,其余二处皆为临摹之作。  相似文献   

7.
分部在汉中褒谷石门隧道内壁及其南北山崖间的摩崖石刻,统称石门摩崖石刻。其中以汉魏刻石为主体的十三种摩崖石刻世称“石门十三品”。在书法艺术上,这十三品有很高的价值。在国内当代有不少书法家题词,赞誉十三品是“国之瑰宝”,十三品陈列馆为“书法宝库”。日本著名书法家种谷扇舟先生,参观了十三品之后,在题词中写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别就现存陕西汉中地区略阳、勉县的三处唐代石刻《药水窟画图记摩崖刻石》、《宴游记摩崖刻石》、《蜀丞相诸葛忠武侯新庙碑》形成年代与所涉人物作了考索,认为《药水窟画图记摩崖刻石》形成年代并非《汉中碑石》一书所说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而是在唐宪宗、穆宗时期,并对该摩崖石刻中存在的"顺政郡"与"兴州刺史"名称上的矛盾现象进行了考辨与解释;此外对《宴游记摩崖刻石》、《蜀丞相诸葛忠武侯新庙碑》中的房涣、沈、元锡、严震等人物生平事迹及其此碑的唐史研究价值作了考察。  相似文献   

9.
正【概述】陕西汉中褒城石门是汉代摩崖刻石的集中地,著名的有《开通褒斜道刻石》《石门颂》《杨淮表记》。石门摩崖大多在路边崖壁上,略加修整后依山而刻。1970年,因修褒河水库,这批刻石被移至汉中市博物馆。《杨淮表记》,又称《司隶校尉杨淮表记》,刻于东汉灵帝熹平二年(公元173年),位于陕西汉中褒谷之石门西壁。碑高266厘米,上宽70厘米,下宽53厘米,无碑额。表记隶书7行,每行24~26字,  相似文献   

10.
从昭通市区出发到盐津,首先要过豆沙关。相传古代,壁立千仞的豆沙关成为划分“中原”和“夷地”的地理屏障。雄关依旧,漫道将逝。今天,滔滔不绝的关河之上,顺江而建的昭通至四川的高速公路正大干快上;临江而望的绝壁之中,闻名天下的“千古悬棺”正静默等待着揭去神秘面纱。走进  相似文献   

11.
古今名人题墨中,有一些刻意的残缺字,只要我们领悟其用意,便可以品出别致的雅趣。 泰山有一块摩崖刻石,镌刻着醒目的“虫二”两个字,这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才子刘廷桂题镌的。  相似文献   

12.
千山古洞有自然形成人工稍加修葺者,亦有完全人工开凿者.这些古洞有较多明清时期刻石摩崖,或洞府题名,或游历题记,或述佛道两教相谐,或言赴朝鲜使臣于千山游历,内容颇为丰富.今将千山佛教道教所属区域15窟古洞刻石摩崖所蕴含的历史和所涉及的相关人物及事件依次考释,并对刻石和摩崖书法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3.
<正>在登临泰山的过程中,一路观赏众多古今摩崖刻石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和《纪泰山铭》两处巨型摩崖刻石,气势恢宏,令人震撼。《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简称《泰山金刚经》(图1),北朝时期刻于山东泰山斗母宫东北一公里经石峪山谷的花岗岩溪床,明代隆庆年间万恭在旁刻有"曝经石",故此摩崖又有"晒经石"之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其没有题记、刊刻年月和经主、书丹者姓名,后经金石专家考证,书者有可能是北齐书家僧安道一。尽管书刻者无定论,但并不影响其在书法史上的重要位置和后人的关注喜爱。  相似文献   

14.
《石门铭》是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镌刻在古褒斜栈道南端石门隧道东壁的摩崖石刻,通高175、宽215厘米,文27行,行23字,字径5—6厘米,体介楷隶之间。在此摩崖右下方,另有一段摩崖刻字,其后署名贾三德,世称《石门铭小记》,或《贾三德题记》,这两段摩崖文字记述褒斜道改道和复通石门事,是研究褒斜道及其石门的变迁、通塞的重要资料。在书法上堪与“龙门二十品齐名,以其超逸俊秀之风,在北魏刻石中独树一帜。近代书法家于佑仁师法《石门铭》,卓然自成一家。今人  相似文献   

15.
<正>泰山经石峪石刻,在山东泰山斗母宫东北一公里山谷之溪床上。上刻隶书《金刚经》,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曝经石",故俗称"晒经石"。《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属于北朝摩崖刻石,刻于山东泰山斗母宫东北经石峪花岗岩溪床,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泰山金刚经》与其它摩崖刻石不同的是,既无题记和刊刻年月,也无经主和书丹者姓名,后人或以唐邑所书;又有推测为王子椿所书。后经过金石专家考证认为,应该是北齐  相似文献   

16.
正《石门铭》,又称《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摩崖刻石(图1)。北魏永平二年(509年)刻,王远书丹,石工武阿仁凿字。魏碑书,凡28行,满行22字。原刻在陕西褒城(今汉中市褒河区)东北褒斜谷,因修建水库,于1967年从石壁凿出,1971年迁至汉中博物馆保存。内容记述了汉梁、秦二州刺史羊祉,重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6月下旬,以北京师范大学倪文东教授为首的"齐鲁之行、访碑游学"艺术考察队,对山东境内的主要碑刻书法和相关文化遗迹进行了系统考察研究。泰安的泰山摩崖刻石和岱庙碑刻的系列古迹是此次考察的一个重点。在瞻仰完泰山系列摩崖石刻后,考察队参观了泰山脚下的岱庙碑林书法石刻遗迹。岱庙(图  相似文献   

18.
青州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丰富多彩的石窟造像、摩崖题刻、寺院造像、刻石造型、碑碣墓志等,文化遗存丰厚,具有重要的旅游审美价值和文化史料价值。云门山的大"寿"字和摩崖石龛佛教造像及驼山摩崖造像群等是研究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和我国佛教艺术的重要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9.
甘肃成县天井山东汉摩崖刻石,为汉隶真迹三大遗存之一。此刻石右下方所刻《五瑞图》,乃汉代石刻画中的珍品,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五瑞图》题款是中国画题款始于汉代的物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四人帮”鼓吹“法家解放妇女,儒家迫害妇女”。果真如此吗?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在中国建立起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为了宣扬统一帝国的德威,秦始皇先后五次巡游全国,并在峄山、泰山、琅、芝罘、东观、碣石和会稽等竖立七块刻石。从这些刻石铭文中不仅看到“除疑定法,成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以及“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鼓吹中央集权、统一法制的重要性,而且勒令对待妇女要进行“匡饬异俗”。这种对妇女要特殊进行必要的饬俗,突出的表现在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在会稽的刻石。刻石上明确规定:“饬省宣义,有死而嫁,倍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