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江晚报》是芜湖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份地方综合性晚报,自1995年9月28日试刊,1996年1月1日正式创刊至今已有15个年头了。她最初的发行量只有区区3000份,(对开8版)仅在本市市区才能一觅踪影;如今,她的日发行量已达80000万份左右,  相似文献   

2.
一份报纸,与文化最贴近的是副刊。不论是地市报的副刊,还是晚报类、都市报类的副刊,文化都是副刊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郑州晚报》创刊于一九六三年十月二十二日,一九六七年元月停刊。当时发行四万份左右。一九八○年六月,郑州市委决定恢复出版《郑州晚报》,同年十月二十二日试刊,次年元月一日正式出版,为四开周六刊。一九八五年发行量达十三万份。一九八六年元月一日改为对开四版日刊。目前印行十五万份左右。《郑州晚报》是一张具有省会地方特色的报纸。它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党的方  相似文献   

4.
文林 《新闻前哨》2004,(4):59-59
目前,恩施晚报已从一棵幼苗成长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州级晚报,发行量从开办时的2789份上升为近3万份。一支能吃苦、能吃亏、能战斗的编采队伍亦随之成长起来。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恩施晚报能有所发展和进步,主要得益于坚持了“三贴近”。  相似文献   

5.
2008年7月1日,《大连晚报》与滨城百万读者携手走过20年……《大连晚报》与百万读者已携手走过整整20年。社会各界的支持,擎起了晚报坚实的大厦;回报社会,感恩大连,是晚报始终  相似文献   

6.
《大河报》是河南日报社主办的省级晚报,创刊于1995年8月1日,是全省报界最具发展潜力的一支生力军,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日发行量达60多万份,是河南省发行量,广告量最大的报纸。《郑州晚报》的前身是《郑州日报》,是中共郑州市委创办于1949年7月1日的一份综合性报纸,它既是党报,又是晚报。已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尤其是1984年该报仅次于《中国青年报》在全国第二家创办的星期刊",在新闻界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为了和《大河报》一争高低,《郑州晚报》在版面上、内容上进行了  相似文献   

7.
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星沙时报》创刊 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星沙时报》,不久前在湖南长沙县星沙创刊,标志着该集团旗下又多了一份扎根本土、时尚新锐的都市报。《星沙时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倾力打造的一家全新媒体。报纸以促进长沙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全面提高长沙县乃至长沙市的文化软实力,提...  相似文献   

8.
扬子突围     
改版:南京从此无晚报“风雨人生路,扬子伴君行”。2006年8月29日,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扬子晚报》全新改版并改在早上出报。一位网友在西祠记者的家讨论版发出这样感慨:一份报,一代人,一个习惯,一段时代,在一个清晨,画上一个句号。就在今天,扬子正式改成早晨出版,晚报变早报。自此,南京告别了最后一份晚报。曾几何时,扬子一纸风行,晚报地位无人可撼。七年前,南京报业江湖告  相似文献   

9.
2010年底,贺州日报社将贺州市广电局旗下的《桂东电视报》兼并,并在其新闻媒体资源的基础上创办了《贺州晚报》,2011年3月18日正式创刊,成为贺州市历史上唯一的一份都市类报纸。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贺州晚报》坚持“晚报风格明显、贺州特色浓厚、  相似文献   

10.
袁潇 《传媒观察》2004,(2):51-53
《扬子晚报》是江苏报业市场中一份历久不衰的晚报。2003年9月,《扬子晚报》的日发行量一举突破205万份;此前,又以日发行量居中国晚报第一、日报第三,入列世界报纸发行第24强。《扬子晚报》能够屡创佳绩,与其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人文关怀”理念密不可分。“一年365天,一天  相似文献   

11.
达州晚报自2001年元月1日创刊以来,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发行量就达到4万份左右,而且零售占75%左右,广告收入也比预期的效果好得多.一张新办的报纸,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达州晚报从开创之初的3000多份,到1万来份,2万来份,3万来份的全过程,从亲身实践中总结出一条经验,那就是达州晚报重视舆论监督,以公正严肃的批评报道赢得了众多读者.  相似文献   

12.
陆应铸 《新闻通讯》2011,(10):58-59
副刊是一份综合性报纸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报界得到广泛认同的观点是:报纸靠新闻“打天下”,靠副刊“守天下”。报纸新闻做得好,在竞争激烈的报业市场可以抢得更多的份额.吸引更多的读者,而副刊做得好则可以留住更多的读者,巩固既有市场。实践证明,副刊不“副”,在新的办报条件下,副刊的内容、题材不断地丰富、延展,副刊的构架、形式也在不断地重组、刷新,许多得到市场认可的晚报、都市报,副刊版面富有创意.稿源充裕,名家荟萃,夺人眼球。种种迹象表明,报纸副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试以包括《盐城晚报》在内的晚报、都市报为例,谈谈副刊文学性延展与旨趣导向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与写作》2008,(4):8-9
新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方汉奇:在19世纪60年代,中国第一份晚报出现在香港,是英文的,后又逐渐出现了中文晚报。20世纪初,即1910年,中国内地第一份晚报——《中信晚报》在上海发行。北京出现晚报是1918年,是份商业报纸。从那时起到1949年,北京前后大概出现过47家晚报,其中叫《北京晚报》的有6家,分别在1921年到1939年间创刊发行,存在的时间都很短,  相似文献   

14.
吴阿娟 《传媒》2013,(5):19
本刊讯4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今晚报社主办,今晚传媒发展研究所、今晚网承办的"报业专副刊编辑思路专题研讨会"在今晚传媒大厦举行。来自《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扬子晚报》等全国22家主流平面媒体的专家学者、专副刊负责人及编辑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平面媒体专副刊如何进一步提升优势、深化阅读,有效应对新媒体挑战。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李凤祥、今晚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创新求变应对新媒体的竞争,不断拓展纸媒的疆域与产业增长点,武汉晚报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经过数月的谋划与筹备,武汉晚报创办的第一份社区报——《武汉晚报常青花园社区周报》于2013年4月26日正式面世。这也标志着武汉晚报的社区报“战略舰队”正式启航了。  相似文献   

16.
弹指一挥间,乌鲁木齐晚报已走过十年的路程。 乌鲁木齐晚报是幸运的,它欣逢改革开放这个历史性机遇。它的创办和发展得到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1982年8月30日,自治区党委批准创办乌鲁木齐晚报;王震同志为晚报创刊题词。1984年1月1日,晚报汉文、维吾尔文两种文版同时创刊,成为全国第十五家晚报,维吾尔文版成为全国第一家少数民族文字晚报。十年中,晚报尽管走过了曲折的路程,但始终保持了蓬勃发展的势头。晚报的读者从乌鲁木齐扩展到自治区境内82个地州市县,发行量稳步上升,晚报的经济效益也同样大幅度增长。 回顾十年的办报历程,我们深深认识到,乌鲁木齐晚报不仅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的重要媒体,是沟通政府与广大群众的桥梁,也是外界了解和观察新疆及乌鲁木齐的重要“窗口”。在当前报刊林立、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乌鲁木齐晚报要有一个大的突破、大的发展,就必须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办出特点;就必须在贯彻执行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方针的同时,在改变思想观念、改革新闻报道、建立竞争机制等方面下功夫,这样,晚报才能迎接严峻的挑战,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大连晚报》零售市场又焕发出勃勃生机,2003年3月15日,随着晚报首创的“刮刮卡”促销活动的再次成功启动,《大连晚报》日零售发行量稳定突破15万份,最高达到16.4万份,并创造了两个大连报业史上的奇迹:创晚报零售发行最新纪录,创大连报业零售市场最新纪录。《大连晚报》的零售工作在自办发行之前,可以说是历经坎坷。先后由大连日报社、邮局和个体零售批发商进行代理  相似文献   

18.
1997年7月27日,香港最后一份晚报——新晚报正式宣布停刊,标志着晚报这一品种在香港消失了。这个消息给内地晚报界不小的震惊,有人甚至惊恐地呼告:晚报已不适应改革的时代了,晚报的末日到了。对此,郑州大学董广安教授有自己的见解。她认为晚报的发展前景还相当广阔,同时晚报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基于此,她果敢地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晚报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闻媒体争夺受众的市场化竞争日益加剧,报纸媒体越来越重视对版面有效性的挖掘,特别是近几年来带有城市晚报特征的都市报的兴起,使传统意义上的晚报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惜版如金”。在以都市报为代表的新兴纸媒体和传统大报的双重竞争压力下,对大多数财力有限、资源有限的晚报而言,如何求得生存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战略问题,比较明智的应对方略其实并不是简单的“顺应时代潮流和市场竞争的扩版”及盲目的新闻空间竞争战。如果这类晚报另辟蹊径,充分挖掘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专副刊的有效容量和市场功能,或许可以激活一片,使报纸产…  相似文献   

20.
唐崇维 《今传媒》2012,(3):121-122
本文对武汉晚报现有的副刊进行分析,从中归纳出武汉晚报副刊的几个特点。武汉晚报抓住副刊的变与不变,极大地丰富了副刊的内容,既有浅读,又有深读,使得报纸变得耐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