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氮污染的来源氮是一种相对惰性的气体,但是在某些细菌的作用下或是在石油燃烧、肥料制造过程中,氮能生成一系列活性分子,统称为活性氮。这个分子家族的成员包括氨、硝酸盐离子和氮氧化物。大气中的二氧化氮主要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含氮化合物产生的。大气中的氮在高温下能氧化成一氧化氮,进而转化为二氧化氮。火山爆发和森林失火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采用波卡西堆肥法处理厨余垃圾,将化肥、堆肥与原土按不同比例混合制成三种土壤作为培植基质,分别对照种植小白菜和飘儿白进行培植试验,研究厨余堆肥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堆肥土的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性氮、速效磷高于普通尿素土和原土,有利于植物生长,且堆肥土p H低于普通尿素土;(2)堆肥培植后的土壤性质变化不同于另外两种土壤,其堆肥土的有机质含量会升高;(3)堆肥土所培植物更具生长优势,植株大小、叶宽等总体优于其他土壤.结论:厨余垃圾堆肥可以优化土壤,提高可回收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相似文献   

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两个重要的生命活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有机物,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又分解了有机物。虽然两个作用可能发生在同一植物的体内,但此处两个有机物是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氮是植物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之一。但绿色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大气中的游离氮,只有少数固氮细菌和蓝藻能直接吸收。这些细菌和蓝藻把大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成为植物所能吸  相似文献   

5.
氨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我国氮肥占化学肥料中很大的比例,氮肥工业是化学工业中一个重要部门.众所周知,氮是蛋白质中的主要成份,按重量计约占六分之一.蛋白质是用来维持植物和动物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大气中氮的储量极为丰富,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但空气中游离状态的氮,除极少数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外,绝大多数植物只能吸收化合态的氮.土壤中虽含有一定量的氮,但不断为植物所吸收或为水流失,使土壤逐渐贫瘠.因此,将空气中的游离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工业上称为固定氮).这是加速自然界氮素循环的一个重要手段.氨主要用于肥料,液氨虽可直接作…  相似文献   

6.
千百年来人们就知道光是植物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万物生长靠太阳”便是人们用来说明光对植物生活重要性的一种通俗的说法。然而,人们真正了解光对植物生命活动的作用还是近几十年的事。光合作用是人们研究较早较深入的一项工作。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这早已是人们的常识了,确实,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许多环节,光起着重要作  相似文献   

7.
雷雨发庄稼     
大家知道,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较多的氮元素,而植物(除根瘤菌植物外)不能直接从大气中摄取单质氮(N2),只能从土壤中吸收化合物里的氮。但是,土壤里常缺乏的是氮、磷、钾三种元素,因此,农业上主要施用含氮、磷、钾元素的肥料。春雷一声震天响,一道闪电划破长空,霹雳炸雷惊心动魄!你可知道,就在这电闪雷鸣中,天公给大地送来了免费氮肥。那么,天公是如何打雷造肥的呢?雷电能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成一氧化氮:N2+O2=2NO: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不溶于水,但在常温下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2N0+O…  相似文献   

8.
一、大气中氮氧化物的产生 人类赖依生存的大气层中,氮的含量约占78%(体积),是大气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气体。氮是形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氮元素对于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大气污染中,氮的氧化物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自然界自发产  相似文献   

9.
(一) 在苏联除了單一的細菌肥料(如固氮菌剂、根瘤菌剂等)外,一种新型的細菌肥料,即泥炭——石灰細菌肥料(簡称)正广泛地生产和应用着,在这种細菌肥料里大量的繁殖着能使腐殖質轉化并成为植物营养物質的微生物群落,这一群落里包含了八种类型以上的細菌,因之这种細菌肥料实質上就是利用有益微生物的綜合体,施用这种細菌肥料,在土壤中創造了这一微生物区系有效的活动基地,加速了这些細菌在土壤中的发育,并改善了植物的营养条件。  相似文献   

10.
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氧化有机物这一功能,并采取一定的人工措施,创造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使微生物大量增殖,以提高其分解氧化有机物效率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适度放牧     
按照生态学原理,土壤生长植物,植物被动物吃掉,变成粪便排出体外,然后由土壤中微生物分解,变成肥料养分再被植物吸收利用,这是一条完整的生物链。拿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这条生物链就会出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利用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和能量,不断地生长、发育,并繁殖它们自己的后代。无论是植物、动物或是微生物,都生动地表现了它们生活的极端多样性。据估计,地球上约有五百万到一百万种生物,它们广泛地分布在海洋、湖泊、高山、平原、土壤及大气中。它们的生存和其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就是生态学。  相似文献   

13.
绿色植物是空气天然的“净化器”。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和实验证明,植物对空气中几种重要的污染物(CO2、SO2、HF、NH3、Cl2及汞蒸气等)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这些污梁物可通过绿色植物叶片背面的微孔道被吸入植物体内,而且花卉根部共生的微生物也能自动地分解污染物,并被根部吸收。比如芦荟、吊兰能在新陈代谢中把甲醛转化为橡糖或氨基酸那样的天然物质。  相似文献   

14.
适度放牧     
马宇龙 《中文自修》2007,(7):116-117
按照生态学原理,土壤生长植物,植物被动物吃掉,变成粪便排出体外,然后由土壤中微生物分解,变成肥料养分再被植物吸收利用,这是一条完整的生物链。拿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这条生物链就会出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绿色氮循环     
<正>在了解到2023年的环球自然日年度主题为“见微知著——自然界的小角度与大视野”时,我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一本关于蕨类植物的书。书里提到了一种叫满江红的水生蕨类植物。满江红虽小,却能和鱼腥藻一起合作固氮,将大气中植物无法吸收的无机氮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有机氮。固氮不仅可以促进满江红的生长,还可以给其他植物提供养分。这么微小的植物居然有那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凯氏定氮法与纳什比色法测定植物组织中总氮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植物叶片中氮素含量高低常可作为施氮效应及氮素需要的诊断指标。凯氏滴定法和纳什比色法都可以用来测定甘蔗组织中的全氮含量,本文对两种测定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为植物样品的快速测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种全氮测定方法的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可根据自己的试验条件和试验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1、误认为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陆上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其实这主要是海洋、湖、河中数量极多的水生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结果,如硅藻、衣藻等。 2、误认为食物链中,只有动物可食植物。其实一些植物也可捕食动物,如茅膏菜等,能分泌粘液捕食小昆虫,以补充其生长过程中,对氮元素吸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有益微生物组合加菌糠对菠菜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连续两茬菠菜盆栽试验中,施用不同的微生物菌糠,通过测定菠菜的株高、根长、生物产量,收获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研究了不同有益微生物组合加菌糠对菠菜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有益微生物组合加菌糠皆可以促进菠菜生长、增加产量和提高土壤养分,以微生物组合1 菌糠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联循环”中有关知识的理解时常出现错误。究其原因,多因教材中插图欠妥所致。现对此作一简单分析:高中《生物)(必修本)第267页图104‘碳的循环”存在明显的不妥之处。从此图出发,学生往往得出下列错误的结论:(1)CO2蓄库只有大气;(2)大气中的CO2只有通过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落;(3)生物圈中只有绿色植物是生产者,消费者只有动物,分解者就是微生物;(4)微生物H分解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等,自身不进行呼吸作用。出现上述错误认识的根本原因是学生被教材中的插图误导。笔者认为该…  相似文献   

20.
土壤N2O产生的微生物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它在大气中浓度的迅速增加和其在大气化学中的重要作用,已引起科学家们的极大关注。土壤是大气N2O的重要排放源,它主要通过土壤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产生。硝化作用主要是由自养微生物和一些异养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产生的;而反硝化作用主要由异养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产生的。其他过程如化学反硝化作用、异养硝化作用也会产生少量N2O,但贡献极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