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批评应该讲"度",对作家作品既不应"捧"杀,也不应"棒"杀,应辩证地、实事求是地评判作家作品,这才是文学评论的健康发展之路.孙珺批判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说人物不是文学典型,是哲学理念;结构松散、情节拖沓;行文过于文化;主题与愿相反;最终断定<围城>不是小说.笔者认为这种批评是失"度"的.  相似文献   

2.
王莉 《教师》2010,(26)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锱铢积累"而成的作品.钱先生对它的几次修改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语言的艺术性是这部作品的最大特色.<围城>中尽显钱先生的智慧,而这智慧显示在作品的语言中就形成了钱先生独特的幽默感.其中的叙述语言的凝练生动和人物对话的耐人寻味,让读者体会到钱先生的渊博和睿智.  相似文献   

3.
我们桌上放着三篇<林荫路>,不过不是同题作文,而是连环"克隆"的"成果". 事情是这样的:去年年底<浙江日报钱塘周末>阅读版,选载的<浙江少年作家作品选>上,我读到了浦江县一位姓楼的同学写的<林荫路>.我觉得这篇文章很熟悉,就有些怀疑,是一稿二投呢还是"克隆"?但怀疑并不是事实,得有根据才行.  相似文献   

4.
姚洁丽 《文教资料》2008,(28):194-19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围城>研究再次①迎来高潮,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可喜局面:一是更多的论者把对<围城>的研究纳入整个钱钟书研究中:二是研究者越来越自觉地采取比较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发掘出<围城>的魅力、价值及影响;三是研究者开始运用多种现代批评模式,从而在对<围城>人物形象、语言、意蕴的解读和阐释方面获得了新的突破.当然,研究缺陷与危机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 <屋内旅行记>是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文章.该单元的文化主题是"走进书的乐同":<晨读>描述了关于童年读书生活的深刻印象;<布勒门的音乐家>和<木偶奇遇记>是外国童话经典作品及节选;<空城计>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节选;而<屋内旅行记>则是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的序言.在"阅读链接"中还涉及到了<三毛流浪记>等漫画作品.目的是引领学生喜欢读书,读好书,亲近经典作品,并初步了解一些相关的作家的信息,对作品及作家产生亲近感.  相似文献   

6.
作为西方基督教的"经书"--<圣经>,曾被许多作家不断借用到作品中.名字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的剧本<诺亚方舟>也是借用了<圣经>中的情节和人物.通过对<圣经>在<诺亚方舟>中的情节、人物的构建分析,更能全面的了解作家普拉东诺夫的创作.  相似文献   

7.
<爱玛>是英国作家奥斯丁的一部比较成熟的作品.它的主题是什么?对当代读者有什么启示?本文分析了作品的"门当户对"主题论."民俗风情"主题论,认为<爱玛>的主题是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他人;不要试图干预他人,更不要试图控制他人.  相似文献   

8.
<边城>和<围城>在人文景象、爱情观念、生命意识三个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审美意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边城>描绘的是一个乡土乌托邦、优美的爱情观和供奉人性的道德乌托邦,它是以营造"乌托邦"式的边城来呵护人性,以"美"的意象来供奉"善"人性,<围城>所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混沌大都市、世俗的婚姻观念和亵渎人生的"围城"世界,它以"恶托邦"形式来考问人性,以"恶"的形式呼唤人性"美"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关于<围城>中的女性形象,历来是按照叙述者的思路,把鲍小姐、孙柔嘉等人物界定为猎捕男人的可笑可鄙的角色,而读者研究者也往往顺从了作者的思路,对她们嗤之以鼻,却很少能够发现作品中潜在的男权意识.本文将以<围城>中对两个女性人物的描写为例来浅析围城中渗透出来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0.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当过七年小学老师、七年童书编辑,现为成都<青年作家>杂志副编审.19岁开始发表童话,著有<女生日记>、<男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笑猫日记>等童书50余本.其中"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等多部作品获得各种奖项并被拍成电影、电视剧和动画片.  相似文献   

11.
"围城"困境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国人所知的"围城"源自钱锺书先生的名著.钱先生之<围城>则脱胎于两句欧洲成语.英国人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结局.  相似文献   

12.
<白鹿原>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出现震惊文坛,人们惊呼它为"中国的<百年孤独>".无可置疑,陈忠实的<白鹿原>深受<百年孤独>的影响,如<白鹿原>与<百年孤独>在题材、创作手法的相似,此外,在意象、情节、人物设置等方面也存在相似性.但由于两位作家所立足的文化背景和所持的文化态度不同,并且两部作品在表现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使得两部作品各具魅力.文章从意象的角度切入,分析和比较两部作品的文化观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百年孤独>的主色调是黄色,<白鹿原>的主色调是白色;圈圈和鏊子表达了两位作家的历史观和深层次意思上的对民族心理缺陷的批判意识;蝴蝶和蛾子分别批判了家长制和宗法文化;猪尾儿和砖塔这两个性禁忌的象征则分别批判了性泛滥和性压抑及其背后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3.
论文主要从元小说理论这一角度出发来解读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金色笔记>的文学价值在于它的形式和结构.作品的结构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现实的建构,它让读者相信情节和人物的真实;另一个是现实的解构,作品中多处表现了莱辛作为作家的自我意识,以及艺术虚构性与现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选序>"以时代相次"云云,是就<文选>之实际情况说的.因之,考察其所指如何,必须回归<文选>本身.<文选>"类分"后以人为纲,故"以时代相次"说的只能是作家而非其作品.据<文选>所录作品之作年如何以探讨其成书时间,无任何实质性意义.高步瀛以"每类之中,文之先后,以时代为次"释"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近是而有所未照.  相似文献   

15.
弗拉基米尔·谢苗诺维奇·马卡宁是苏联时期和当代俄罗斯都十分著名的作家,曾是"四十岁一代作家"的代表之一.小说<审讯桌>是马卡宁重要作品之一,于1993年获得第二届俄罗斯布克文学奖.本文着重探讨<审讯桌>中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同时在小说<审讯桌>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一贯关注的个性问题和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名作.中国的读书人(乃至广大的电视观众),不少人是从长篇小说<围城>(或者电视连续剧<围城>)知道钱钟书,进而去读钱氏的<谈艺录><管锥篇>等皇皇巨著的.……  相似文献   

17.
<屈原作品>是中国先秦时代古典文学精华的代表,作者誉称为中国诗祖.世界文化名人.可是,先秦时代的作品没有署名的习俗,<屈原作品>也不例外.我们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先秦时代的"屈原"是"人称".因为此时的中国尚未有"姓"的出现.中国"姓"产生于秦始皇建立户籍制度时,它比<屈原作品>形成的年代晚半个世纪.<屈原作品>记述的都是楚黔中郡"治理战乱根源和归属的历史文献",文献的内容是"屈(治理)原(根源和归属)",后人移花接木,让不是"人称"的"屈原"充当了失传的作者,起到了"歪打正着"的效果.司马迁为之立<传>,"屈原"便成了<屈原作品>法定的作者了.但后人构筑的"屈原"不等于<屈原作品>的作者.因为<屈原作品>的作者比构筑的"屈原"要伟大得多,他才是真正的中国诗祖,世界文化名人.  相似文献   

18.
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辛格顿船长>等作品具有鲜明的"荒岛文学"特征,即作品都有远离人类社会的大背景,里面人物都有独立生存的思想,主角都在他们所处的恶略环境中追求生存和发展,谋生的手段都是依靠他本人的劳动和奋斗等.而<摩尔·法兰德斯>等城市题材作品也具有荒岛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是非郭敬明     
对于为数不少的80后、90后来说,郭敬明无疑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的<剧本>、<我们最后的校园民谣>连续获得第三、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并因<幻城>而一炮走红,先后出版了<爱与痛的边缘>、<梦里花落知多少>、<悲伤逆流成河>、<小时代>等一系列作品,多次排在"全国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前列,与王蒙、海岩等名列一起,让不少文学界人士望尘莫及.在2008年度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中,郭敬明以1300万元的版税收入名列第一,而2010年度更是达到2300万元版税收入.  相似文献   

20.
<围城>在"围城"之外,塑造了一批知识人的群像,对这些上层知识分子的灵魂进行了系统地审视,毫不留情地揭开了他们灵魂的丑陋与欠缺,淋漓尽致地嘲弄了他们的丑态,寄寓了作者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