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意义]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是基于人际关系协作的日常信息实践模式,基于经典理论探究该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对于深入理解该信息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健康信念模型和社会支持理论,构建健康信息替代搜寻影响因素模型,提出12个研究假设。通过问卷调查收集475份有效数据,使用SmartPL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结果发现:同理心、信息支持意愿、感知严重性和感知收益正向影响健康信息替代搜寻意愿,感知障碍负向影响健康信息替代搜寻意愿,感知易感性和自我效能对健康信息替代搜寻意愿没有直接相关关系。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同理心对感知易感性与健康信息替代搜寻意愿之间的关系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同理心对感知严重性与健康信息替代搜寻意愿的关系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信息支持意愿对自我效能与健康信息替代搜寻意愿之间的关系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激励、管理和干预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出电子商务网站顾客信息搜寻行为属于图书情报领域用户信息搜索行为与市场营销领域网络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交叉部分。在分析电子商务网站顾客信息搜寻行为的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理论基础、搜寻阶段和影响因素的三层次的顾客信息搜寻行为过程模型,从触发、网站选择、商品检索、店内信息浏览和比较评价五个阶段对顾客信息搜寻行为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文章使用扎根理论的方法,结合质性分析软件Nvivo,对数字移民搜寻健康信息的搜寻动机类型、动机强度、动机强度影响因素、感知障碍类型和感知障碍产生原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功能性动机是数字移民健康信息搜寻的主要动机,他们在健康信息搜寻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搜寻意愿,并面临着一定的技术性或非技术性的困难。在研究发现的基础上,论文对健康服务类网站的建设和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探索风险认知视域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生成要素及内在机理,为社交媒体的健康信息服务和用户的健康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过程] 基于刺激-反应-机体(S-O-R)理论和风险信息搜寻与加工模型(RISP),对风险认知视域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感知过程及影响要素进行分析,从关注诱发、态势感知、情绪发酵、统觉控制4个阶段,构建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的生成机理模型。[结果/结论] 阐释风险认知视域下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生成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揭示要素与各阶段机理的内在关系,提出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意义]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对于相关信息需求旺盛,信息搜寻成为公众了解和应对风险的重要途径。面对风险信息,公众对信息搜寻的态度如何塑造其行为?哪些因素会影响公众信息搜寻态度与行为?不同人群间是否具有差异性?解答这些问题有助于为公众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助力提升个体应对效能、开展有效防疫工作。[方法/过程] 以在线问卷形式调查国内719名受访者,探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影响公众信息搜寻态度与行为的因素。[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不同地区、年龄、学历的公众信息搜寻态度与行为具有显著差异;感知风险、情感反应、信息充分性、信息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公众信息搜寻态度与行为;信息搜寻态度在各因素与信息搜寻行为间起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果,分别从信息发布渠道、信息传播过程与信息搜索平台等角度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6.
信息偶遇模型研究回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指出信息偶遇作为信息搜寻行为的类型之一,所受到的关注和研究相对较少,从相关理论模型出发,对信息偶遇展开研究,着重对S. Erdelez、M. P. E. Cunha提出的信息偶遇过程模型及J. Lawley和P. Tompkins提出的信息偶遇感知模型等进行探讨。在分析信息偶遇模型的同时,总结信息偶遇的作用和价值,认为对个人而言信息偶遇有利于信息知识的获取,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对组织而言,信息偶遇有助于信息分享和创造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在线信息搜寻行为一直以来都是用户信息行为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既有文献对在线信息搜寻意愿的影响因素认定存在差异,进一步明确各影响因素的整体效应值,可为深入理解用户在线信息搜寻意愿提供系统性参考。[方法/过程] 选择影响用户在线信息搜寻意愿的8个前因变量、5个调节变量,纳入104篇研究文献的178个独立效应值进行元分析。[结果/结论] 感知风险(r=0.166)、自我效能(r=0.309)、感知有用性(r=0.509)、感知易用性(r=0.384)、信源可信度(r=0.441)、信息质量(r=0.466)、信息素养(r=0.389)以及焦虑情绪(r=0.244)对用户在线信息搜寻意愿产生显著正向作用。搜寻渠道、搜寻场景、受教育程度、身份类别和社会文化会对上述8个变量与在线信息搜寻意愿之间的关系产生调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旨在确定信息披露行为影响因素,优化电子健康网站生态环境,间接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方法/过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抽取影响电子健康网站用户信息披露的17个主范畴及5个核心范畴,并构建电子健康网站用户信息披露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结果/结论]电子健康网站用户信息披露行为主要受到用户感知效用、感知风险、主观规范、服务质量和病情特征影响。其中,感知效用是最重要影响因素,感知风险是次重要影响因素,主观规范是较重要影响因素,服务质量和病情特征是相对不重要影响因素。据此,从政府部门、电子健康网站和用户3个维度,总结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9.
非线性信息搜寻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借鉴非线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非线性信息搜寻行为的概念.随后,重点对信息行为研究领域中采取非线性思维研究信息搜寻行为的Foster非线性信息搜寻行为模型、Spink多任务信息搜寻行为和信息偶遇进行剖析,以对非线性信息搜寻行为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最后,得出今后非线性信息搜寻行为的三个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了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的特点,分别构建了网络信息搜寻广义模型和网络消费者信息搜寻行为过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移动搜索已成为用户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以此为背景,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理论分析。基于Bhattacherjee(2008)的扩展ECM-ISC模型,提出并证明了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揭示了移动搜索信息系统的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等外生因素对用户的感知有用性以及期望确认的影响,用户的自我功效等个体特性对其持续使用意图的影响,促成因素等对其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以及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图和行为与满意度、用户使用后的感知有用性、期望确认等内生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图4。表1。参考文献36。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is aimed at investigating information behavior of journalists in Kuwait. It attempted to seek answers to questions such as how search for information is initiated, what information sources are preferred and how successful is information finding? Journalists were asked to report critical incidences of information finding related to their recent journalistic assignment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Analysis of 42 critical incidents indicated that journalistic assignments were in four major areas: political, cultural business, and sports. In most case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was most frequently sought type of information. Internet was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information source even though some journalists perceived that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 the various websites may not be very objective. A follow up study is planned to be carried out to discuss the findings with a selected group of journalists using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相似文献   

13.
Many smoking college students hold ambivalent attitudes toward smoking. Although ambivalence is widely believed to evoke negative affect, little resear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how ambivalence may influence emotional responses to persuasive information. Participants in this study (N = 133 college smokers) completed a survey that included a presentation of novel and credible antismoking informati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nalyses showed that pre-exposure ambivalence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postexposure negative emotions. Negative emotions, in turn, were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perceived message effectivenes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从信息可视化能够深层揭示知识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将信息可视化检索应用到数字图书馆中,从检索过程、检索结果以及结果之间关系的角度实现主题可视化、来源数据库分布可视化、时间分布可视化和作者合著关系可视化,使用户从视觉上实现和计算机的交互,从而也使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应用于数字图书馆。  相似文献   

15.
用户在Web2.0交互式环境中,以非线性、非单一、非大众的方式搜索信息。基于LISA文献和C.C.Kuhlthau的信息检索行为模型,本文设计了一项对中科院研究生院的研究生在Web2.0环境中的学术信息检索的问卷调查。这项使用信息检索行为模型的实证研究产生了16项优化与4个应用途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Internet信息检索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目前Internet 网上信息检索的主要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检索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比较。介绍了机器学习、智能A gent、信息过滤等新技术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 并采用神经网络Hopfield 模型及算法进行词汇扩充来提高用户的检索提问表达, 从而提高了网上信息检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信息过滤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信息过滤技术将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起重要作用。可以构建一个基于信息过滤技术的数字图书馆模型。它主要包括信息检索模块和信息过滤模块。图1。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8.
论文详细阐述了政府信息资源网络获取的途径和方法,介绍如何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目录、索引工具、搜索引擎查询政府信息,并就法律信息、统计数据等专门信息的查找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9.
试论情报学的三大重点研究领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认为,情报理论及情报管理、情报检索与情报技术、情报分析或情报研究构成情报学的三大重点研究领域。在情报理论及情报管理研究中,提出围绕资源--技术--服务定性框架展开研究的思路;在情报检索与情报技术中,提出重点发展智能情报检索和智能情报技术方向;在情报分析或情报研究中,提出遵循信息保真、信息增值、信息集成三原则。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分析深网信息资源的定义、规模、特点及分类出发,探讨深网信息资源的检索策略,并指出了其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