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学受众具有自我和他者两个面向,求真与致用两个维度.史学受众的问题实际上是史学认识论批判的内容.从受众的角度来看,教育史学的危机可以转换成一个受众流失的问题.教育史学应从内、外两个路径寻找受众,以摆脱危机,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故事性内含了史学的受众维度。史学受众具有自我和他者两个面向、求真与致用两层维度。史学受众的问题实际上是史学认识论批判的内容。从史学受众视角出发,可以发现教育史学的危机可以转换成一个受众流失的问题。教育史学可以从内外两方路向寻找受众,以摆脱危机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3.
<正>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办、中心主任瞿林东教授主编的《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日前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03年11月)。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反映国内外史学界同仁在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中国史学是在不断改革中向前发展的。随着中国社会改革浪潮的到来,现实生活的巨变,向中国史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史学界在“史学危机”的压力下,通过史学自身的反思,寻求史学摆脱困境的途径,从而提出了许多史学改革的设想,成为新时期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史学改革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公共史学产生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虽然还远未成熟,但是其产生的原因、独特的学科属性以及社会公众对它的角色期待,均标识着传统意义上的"史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正经历着一次较大调整。导致公共史学产生的那场"危机",与其说源自史学专业化的发展,不如说是现代社会职业分工进一步强化之后,社会要求史学做出应变的指令。顺势而兴的公共史学充当连接学院史学和社会公众的特殊社会角色,从而使史学发展中原先存在的诸多困境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6.
通俗史学热正潜在地腐蚀着高校史学教育的目标。面对通俗史学热的冲击,高校史学教育必须寻求相应的对策。通过增加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吸收和借鉴优秀通俗史学作品的观点、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改进课堂教学语言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青年学生的史学素养,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理性的研究和阐释历史的能力,为史学的健康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7.
关于史学批评的零散言论早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两汉时期,司马迁评论《春秋》、班彪评论《史记》,奠定了史学批评传统的基础。魏晋隋唐时期,史学批评传统从具体的批评上升到了理论阐述的高度。至清代章学诚,史学批评传统实现了哲理化的提升。史学批评传统对于中国史学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史学批评是引领史学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第二,史学批评是史学创新的前提;第三,史学批评在晚清民国的史学革命中扮演了急先锋和催化剂的角色。传统强调传承,批评则指向变革。史学批评传统是理性的反省,是理智的观察,是深沉的思考。历代史学家在史学批评中获得了研究的灵感与动力、取得新的史学成就,中国史学也在史学批评传统的指引下不断地完善自我、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8.
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大连大学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大连大学人文学部联合主办的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学术研讨会是一次成功的学术盛会。与会代表们主要围绕史学批评和史学文化两个议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从多方面总结了史学批评的成就,探讨了史学批评发展的途径和前景,也从多角度审视了史学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只有整体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早在古典史学诞生之初,中西古典史学家们就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史学视野十分开阔。司马迁、希罗多德等人的史著都不失为整体的历史。比较而言,西方古典史家们在整体的历史观以及社会文化史方面的探索与努力,比中国古典史学家们要多,史学视野也相对要开阔。这种状况的出现,是造成以后中西史学分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史学观念的检讨与史学普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我们固有的三种史学观念的调整和转换。我们不能再囿于传统的“史著二分法” ,应当建立起包含史著、传记和历史题材作品三大类型的史学作品新观念———史学作品三分法。三分法使史学社会功能具体化和多元化 ,使史学作品与文化市场实现互动。经此转变 ,史学普及的开端和前景才是真正令人鼓舞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60年代之后的一段时期,是法国年鉴学派"总体史"史学发展的鼎盛时期,但物极必反,就在这辉煌之时,以布罗代尔为代表的总体史研究却日益式微。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史学受到全面的批评和质疑。80年代以后,这种批评和质疑就越来越多,"史学危机"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为了矫正史学研究的弊端,史学家逐渐将研究的重心转到了个人以及与个人有关的细微事件上来了,于是微观史学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从《史学考》看蓝鼎元的史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鼎元是清初著名的经世思想家、政治家和史学家,<史学考>一文表达了他的史学思想,他的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以修史为己任的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史学遗产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底在浙江温州举行,会议重点探讨史学遗产与民族精神,分析史学遗产的价值,反思近代以来的史学成就和继承问题,研究中外史学的交流和回响等问题,对于今后的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必将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文章试图对西方古典史学的兴起过程做一个大致的梳理,将其分为史学的酝酿、史学的萌芽、史学的产生三个阶段。从神话与史诗、散文作家的著作直至历史的真正产生,论述了古典史学产生的源流。古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古典史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影响,而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优越的爱奥尼亚地区在古典史学产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古代希腊哲学思想对史学的影响,以及历史学产生的标志——希罗多德的《历史》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学的创始人。在对传统史学的激烈批判和对西方史学的热情介绍基础上,他提出“史学革命”主张,倡导“新史学”;他将进化论引入史学并重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标志着传统史学结束和中国资产阶级史学在理论上的初步确立。但由于历史与阶级的局限,梁启超史学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多元性和唯心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以改革开放为突破口和催化剂,我国社会正经历重大变化和转型,在社会变动过程中,许多重大的现实问题需要史学提供思考和回答。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来自史学的声音很微弱,甚至在许多重大的问题上失声了,史学在社会的变化中逐渐失去了自己应有的位置,史学与时代、史学与社会存在明显的疏离,史学发展少了些生机和活力。我们认为史学应该正视和适应当今社会的变化和转型,因时而变,既不抱残守缺,也不附势媚俗,在保持史学独立学术品格的前提下,通过史学的社会化过程,积极主动地在社会的变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时代使命,并对社会变化和转型做出具有历史深度的思考和回应。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西方的史学是世界两大独立发展的支脉,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和优缺点,台湾学者杜维运从事中外史学比较的研究,通过论述《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一书,做到客观评价,相互比较,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