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话剧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我园开展了大班幼儿童话剧活动,并努力探索"无痕教育"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推动童话剧活动的深入。第一步:日常生活中慢慢渗透——欣赏哥哥姐姐的童话剧我们从欣赏童话故事开始,引发幼儿的童话剧活动。教师给幼儿讲童话故事,讲完后,让幼儿观赏由上几届大班幼儿表演的同一故事的童话剧影碟,如《小蝌蚪找妈妈》《犟龟》《一园青菜成了精》等。幼儿深受启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倾听和欣赏音乐的习惯;能通过仿编、表演动作,理解、记忆歌词;在音乐活动中,能有节奏地进行律动表演。以达到培养幼儿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总体目标,让幼儿异想天开,幻想未来,创造未来。  相似文献   

3.
美术活动为幼儿表现认识、抒发情感提供了众多的机会,对提高教育效果有着积极作用。为此,我们十分重视在美术活动中实施“双爱”教育。在绘画作业中,我们有意识、有步骤地安排了画天安门、国旗、长城等内容,教育幼儿热爱首都,尊敬国旗。通过画熊猫,让幼儿知道那是我们的国宝;画少数民族小朋友的服饰,使幼儿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又带孩子去写生,在画家乡鳞次栉比的新住宅、美丽的雨山湖、秀丽的佳山过程中,孩子们身临家乡的美景之中,描绘着家乡的山山水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油然而生。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老师们设法找来中国名画让幼儿欣赏,例如:齐白石笔下那“活蹦乱跳”的虾;徐悲鸿笔下那千姿百态的马以及韩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的民间音乐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器乐、民族曲艺等多个方面。这些多样的蒙古族民间音乐对于幼儿的教育却少之又少。从目前幼儿教育的现状来看,对于幼儿所开展的民族音乐教育活动形式较为单一,适合幼儿教育的素材收集、整理也比较少,对于幼儿民族音乐能力方面的培养也很有限。因此,我们要精心筛选一些优秀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民族民间音乐内容,渗透于幼儿的音乐活动中,让孩子从小体会到民族民间音乐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美妙的组合     
设计意图早在本世纪初,《学校音乐教学的心理学》一书中,就强调指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因而重在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能力。设计该活动就是让幼儿在接触音乐的初期就知道音乐是叠式的、立体的,打破传统欣赏方法(习惯单旋律音乐),努力使孩子的耳朵从“生理上的耳朵”逐渐转化为“音乐的耳朵”,以提高听觉能力。并在活动中,尝试让同一个问题,用多种角度、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去解决,揭示音乐的内涵,以达到让孩子在保持持续兴趣的同时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目的。活动目标1.运用多种形式让幼…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开展“双爱”教育活动时采取了“三结合”的形式: 一是园内园外相结合。园内我们布置了“双爱”教育展览室,制作了模型、拼摆地图,展出了一些实物,老师组织幼儿多次去参观。在展览室里,让幼儿通过看、听、说、拼等多种形式强化印象。园外,我们组织幼儿到歌乐山下烈士墓进行扫墓活动,让幼儿亲眼看一看当年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关押革命先烈的牢房,看看烈士们的照片,并让孩子们在烈士墓前献上自己亲手做的小花。通过这些活动,强化了孩子们的爱憎情感。  相似文献   

7.
蔡静 《学子》2013,(12):98-98
幼儿园常常会遇到一个幼儿唱流行歌,一群小朋友附和的情况。流行歌曲在幼儿生活中的渗透已越来越普遍。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挑选一些内容积极、曲调简单的流行歌曲,让孩子去欣赏,去创编新歌词,因势利导,充分挖掘流行歌曲的积极元素,给孩子以积极向上的正面影响。这有利于孩子的创造思维,有效提高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教育“情趣”。  相似文献   

8.
林煜 《快乐阅读》2013,(24):4-5
在表演游戏中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表演基础,他们能独立自主的分配扮演角色,会根据角色的特点使用恰当的语言、动作来表现,对表演过程中的情节乐于创编,但多数孩子的表演还是以模仿为主,表演中的创造性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在表演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的创造性,我们从给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让幼儿自主设计制作游戏材料,游戏中放手让孩子自己演等几方面入手,尝试培养大班幼儿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十几年前,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我在园内上了一节公开课———大班常识活动“弹性”;十几年后的今天,对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我重新设计、组织了同样的活动———大班科学活动“弹性”。通过对两次活动的对比,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教育工作者,只有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才可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一、活动过程的对比1.十几年前的活动过程。(1)逐一出示几种常见弹性物品,让幼儿识别,然后请个别幼儿到前面来表演自己是怎样玩的。(教师只让个别孩子再现自己平时的玩法,起不到开拓思维的作用,也忽视了全体孩子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
教学要求: 欣赏钢琴曲《采茶扑蝶》(原载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152页),使幼儿知道乐曲的名称及主要音乐形象,并从中得到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案例1 小运动会的新思考浙江沈玲玲幼儿园每学期都要召开小运动会,但如何真正通过运动会来促进幼儿体能的全面发展,如何让所有幼儿都参加项目,如何在活动中体现思想品德教育……都是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问题。我们是这样做的: “放开”和“限制”。“放开”是指各班的团体操表演,要让全班孩子人人参加。“限制”是指一个孩子只能参加1~2个单项比赛。这样做的目的是创造条件让所有孩子都有表现能力的机会,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安排大带小活动。如我们设计了大班和小班合作比赛的项目——袋鼠跳。即由大孩子站在后面双手搭  相似文献   

12.
准备:1.幼儿欣赏过其他进行曲。2.小铃、圆舞板、铃鼓若干,音乐磁带一盒。3.请8个大班幼儿准备表演。过程:1.引导幼儿反复听《巡逻兵进行曲》,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如乐曲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等。2.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大胆地讲述给大家听,如乐曲是神气的、有力的,节奏是欢快的等。3.让幼儿边听乐曲边自由地表现巡逻兵的样子,进一步体验巡逻  相似文献   

13.
柯婷 《陕西教育》2010,(5):61-61
幼儿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单纯地教给孩子多少音乐知识.而在于学习知识的过程。音乐教育的日的是使幼儿能够倾听音乐。理解音乐,演奏音乐,创造音乐。为此,音乐教育强调幼儿自身的参与和感受,即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让幼儿在亲身参与和感受中体会音乐的魅力,和内涵。这就要求教师“要认识到幼儿音乐活动的娱乐本质”,使音乐游戏成为一种“漫不经心的娱乐”,使幼儿参与音乐的活动“成为一种交互性、社会性、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活动”,让幼儿“一边玩耍一边欣赏音乐”。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58):189-190
在当前幼儿园开展自主性游戏的背景下,教师试图为幼儿创设最初的游戏环境及提供可操作性材料,让幼儿的游戏完全自主,如从游戏主题的选择到游戏材料的使用,甚至富想象力的游戏情境等。其中表演性游戏很受幼儿欢迎,在表演游戏中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表演基础,他们能自主选择主题、分配扮演角色,会根据角色的特点使用恰当的语言、动作来表现,对表演过程中的情节乐于创编,但多数孩子的表演还是以模仿为主,表演中的创造性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在表演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的创造性,我们从给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自主设计制作游戏材料,游戏中放手让孩子自主表演等几方面入手,尝试培养大班幼儿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着在幼儿中开展“双爱”教育活动,研究探索了电化教育在引导、激发幼儿的智力、兴趣、情感及积极参与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并总结了幼儿“双爱”教育活动电教实验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6.
对孩子进行“双爱”教育的启蒙,从小培养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是幼儿园德育的主要内容,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着教育效果不太理想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认为搞好“双爱”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是前提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对“双爱”教育的认识,对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知识的掌握和爱国的情感,将直接关系到幼儿园“双爱”教育的成效。而现在有些教师认为在幼儿中进行“双爱”教育,离幼儿生活远,幼儿很难理解和接受;有的则认为只要贯彻德育大纲的内容就足够了,这…  相似文献   

17.
毕莹 《少年世界》2011,(2):31-34
幼儿期是审美教育的关键期,它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息息相通,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如果我们能有效地抓住这一关键期,积极地引导每个孩子,让他们自然地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那么他们的整个人生会因此受益无穷,也会因此终身与美同行。基于此,我们开始了促进大班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我们将幼儿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递和提高幼儿情感的方式,通过走进欣赏,积累经验;创新活动,彰显个性;挖掘材料,激发想象等多元化的策略来促进大班幼儿审美能力发展,开启孩子那颗爱美、求美的心灵,让审美教育伴随孩子的成长而成长。  相似文献   

18.
在幼儿美术欣赏教学中,如果仅让孩子看看画,教师对作品作一简单的介绍,是很难收到良好的欣赏效果的。如果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及欣赏的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条件等,设计出一些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幼儿能直接参与的活动,来让幼儿积极踊跃地投入欣赏过程,这对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达到欣赏目的是极为有益的。下面例举几种美术欣赏中的参与活动: 1.随画表演:即根据作品的内容进行摹仿性的动作表演。如欣赏《拔萝卜》时,先让幼儿表演“拔萝卜”的节目,特别要让孩子多做几次拔来拔去拔不动的动作,然后欣赏作品中几个拔萝卜的形象动作、姿态和表情,让幼儿自己评论学得像不像,以加深幼儿对作品中人物的动态的理解。2.指出作品表现的气氛:给幼儿欣赏几幅作品,说出对每幅作品的感受,如感到热热闹闹的,还是冷  相似文献   

19.
幼儿诗歌欣赏活动具有独特的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和想象力的功能,组织好幼儿诗歌欣赏活动的关键在于以真实、感人的情境引发孩子的兴趣,用有效的启发达到培养孩子思维和想象力的效果。下面以大班诗歌“摇篮”为例,谈谈幼儿诗歌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20.
是否可以让幼儿跳迪斯科,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们在北京棉花胡同幼儿园实习期间,给大班、中班的孩子放迪斯科乐曲,想了解一下,到底孩子对迪斯科有何反应?幼儿真是喜欢迪斯科吗?结果,我们发现幼儿对迪斯科音乐极感兴趣。孩子们在欣赏《西班牙斗牛士》等曲子时,作出各种欢快的表情及动作。如身体在位子上摇来摇去;有的干脆站起来扭来扭去;摇头、咂嘴、跺脚、用手打拍子;作弹琴动作、作拉小提琴姿式、作采果子动作。整个过程,孩子们表现出极为兴奋的样子。我们就问孩子为什么喜欢迪斯科?回答是:“欢快”、“活泼”、“速度快,可以跳舞”、“特别美”、“自由”、“我在家里听惯了”等等。看来,大多数迪斯科曲子节奏性强、力度大、欢快、自由,符合孩子活泼、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