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汉中郡始置于公元前312年。秦汉中郡治西城县,与战国时期秦楚相争的历史形势有关,其意在于防楚、逼楚。东汉初,汉中郡郡治由西城迁至南郑,与两汉时期大一统形势下褒斜道的重要性以及汉中郡战略作用和地位的变化相关。汉末曹魏时期,在魏、蜀争夺汉水流域的历史背景下,“东三郡”从汉中郡中分化出来,并使汉中郡辖区缩减为仅局限于今汉中地区。  相似文献   

2.
西汉时期,位于长安京畿地区的三辅郡虽有明确的疆界,但并非从来就辖有其边界以内的全部县邑.与三辅平行,一度还存在过一个隐形郡--"太常郡",管辖位于三辅之中的诸陵县.太常作为一郡至少存在了大半个世纪,对西汉尤其是关中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里耶秦简记载苍梧郡,证实史料中存在的事实。通过对楚苍梧郡范围考古材料分析,湘江中下游及耒水区域是楚苍梧郡核心区域。秦朝继承楚苍梧郡的区划范围,又在南部交界地带设置众多的城址,带有很强的军事功能,仅有少量的被这些军事城址拱卫的中心城,分别有郴县、耒阳、酃县等。秦苍梧郡中郴县、耒阳、酃县有可能为临时的战时机构所在地,起到防卫后方基地安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六朝时期会稽郡佛教取得鼎盛发展,主要得益于佛教教育活动的开展。寺院教育活动一直居于佛教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会稽郡境内佛教社会教育也在积极开展。佛教教育活动的多元化形式培养了众多学问僧,推动了六朝时期会稽郡佛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结合"赵郡左田""恒山武库""恒山侯丞"等秦封泥材料,以及近年来公布的岳麓书院秦简及传世文献,可以看出,现石家庄市辖区在秦始并天下的过程中或统一后,从未归属过邯郸郡,其最早归属的郡应该是赵郡。赵郡为秦灭赵后于赵地临时设置,因存续时间短,《史记》《汉书》等未见记载。随着秦统一战争的结束,以旧国名命名的诸郡重新疆理、更名,最迟在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赵郡析分为邯郸郡、恒山郡、清河郡等,现石家庄大部分地区属秦恒山郡。  相似文献   

6.
东晋时期由于多年战乱,巴西郡人口大量流失,时值李寿纵僚入蜀,东晋政权遂于永和三年(347)侨置巴西郡于涪城。  相似文献   

7.
九原郡(后改为五原郡)从战国时设立至整个秦汉时期始终处在北边军事重镇的战略中心地位。九原郡见证了汉、匈两族互相征伐以及汉王朝和匈奴、鲜卑的兴盛以及秦、汉朝代的更替、嬗变。随着汉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加深,其功能也由防御向和平、和亲、边贸等多极化转变。  相似文献   

8.
楚国汉中郡至今仍然迷雾重重,其实汉中郡的建立与楚迁都郢城之后巩固汉水中上游的战略基地相联系,汉中郡的治所在丹水与汉水交汇处的丹阳;汉中郡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是楚国的战略要地,是秦、楚争夺天下统一权的地理枢纽。  相似文献   

9.
勃海,即渤海,作为郡国之名多见于古代典籍之中,所不同的是其郡治与统辖的范围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变化,对其郡治范围的讨论古已有之,但不尽一致。通过实地考察及对史料和各家之说的梳理,对秦汉时期——勃海郡创建时期的郡治及范围变迁予以了阐释。  相似文献   

10.
蜀汉政权取代两汉统一王朝统治南中,因其区域性政权的视野和战略形势的需要,在刘备统治时期,通过调整官吏人选、改属国为郡、设庲降都督并驻军、坚持行政监察等方式,尝试在南中推行旨在直接统治的内郡制度。蜀汉时期南中地区的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虽较两汉已发生较大变化,但仍不可直接推行内地的统治政策,内郡化尝试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1.
采用美国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对研究区各个生态修复模式的土壤水力侵蚀情况进行分析,即应用USLE方程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现实侵蚀量和潜在侵蚀量分别进行估算。研究表明,研究区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土壤保持功能为乔灌混交林(11731.364t/km2.a)>人工牧草(11641.637t/km2.a)>灌木(11331.044t/km2.a)>林地(11296.534t/km2.a)>荒草地(9709.049t/km2.a);进一步运用SPSS对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与植被覆盖度非线性模型进行预测,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与植被覆盖度之间的方程式为:Y=5773.04-1262.4Lnx。  相似文献   

12.
汉中水稻土土属有冲积坡积型淹育性水稻土、黄褐土型淹育性水稻土、冲积被积型消育性水稻土、黄褐土型潴育性水稻土等4种.土种主要有土田、泥沙田、沙泥田、黄泥田、死黄泥田、锈斑土田、锈斑沙泥田、锈斑泥沙母、锈斑黄泥田、锈斑死黄泥田等10种,其中锈斑土田面积最大,死黄泥田、黄泥田、锈斑泥沙田次之,而土壤肥力以锈斑土田、镜斑沙泥田、锈斑黄泥田为高.  相似文献   

13.
以1km ×1k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交通路网指数、水域指数、学校服务指数、居住影响力指数与地被指数等影响因子,运用GIS技术建立大滁城人居环境指数(HEI)模型,定量研究大滁城规划区人居环境的适宜程度及其空间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大滁城人居环境指数呈现由中心区域向周边地区递减的趋势;人居环境指数与人口密度有着较好的相关性,二者的一次拟合度 R2=0.8361。大滁城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大滁城一般适宜以上的地区132km2,接近大滁城面积的2.96%,相应的人口占大滁城8.75%,其中3.3%的人口聚集在0.78%人居环境高度适宜和比较适宜地区;大滁城人居环境临界适宜地区698km2,占大滁城国土面积的15.69%,相应的人口39.33万,占大滁城总人口的24.21%,人口密度555人/km2,是大滁城人居环境适宜与否的过渡地区;大滁城人居环境不适宜地区3619km2,人口108.91万,占大滁城总面积的81.35%,人口密度为303人/km2,低于大滁城地区365人/km2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4.
基于NDVI植被指数和改进后的像元二分模型,定量估算了福州地区1989年和2000年植被覆盖度,得出植被盖度分级,研究了福州地区1989—2000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地区11年间总体植被状况稳定,1989—2000年植被覆盖的总面积增加了98.63km^2,增加的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0.83%;植被覆盖度为80%~100%的类型增加的面积最多,60%~80%的类型减少的面积最多;覆盖度为0~20%的类型变化率最大,为42.9%,覆盖度为60%~80%的类型变化率最小,为9.12%.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大范围数学模型中合理有效地模拟码头桩基等小尺度建筑物附近的潮流场,采用非结构网格建立了渤海二维有限元潮流数学模型.在面积达85 700 km2的模型范围中将码头桩基概化为面积约20-30 m2的不透水单元,用于直接模拟桩基附近的复杂潮流场.在此基础上,对渤海曹妃甸海域10万吨级LNG(液化天然气)码头布置的走向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数学模型模拟的潮位和流速等水动力特征与实测结果一致,LNG码头布置的优化结果合理可信.表明建立的能够直接模拟小尺度建筑物的渤海二维有限元数学模型可应用于码头工程布置及优化的潮流场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数学分析建立了EPS数学模型,应用线性PID控制建立了EPS控制模型.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了整个EPS的仿真模型.分别选取不同车速对EPS直线型助力特性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当车速为0km/h时,EPS向汽车转向盘提供的最大助力转矩为20N·M,当车速为40km/h时,助力转矩减小为9N·M,当车速为80km/h时,助力转矩减为最小5N·M.为此,EPS直线型助力特性能贴近驾驶员对不同车速下的转向轻便性与高速行驶下良好路感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用km,n表示完全二部图,用k4,m\e1,e2表示完全二部图k4,n去掉两条边e1、e2.本文确定了K4,n\e1,e2的交叉数为州z(4,n)-2[n/2]+2.K4,n\e1,e2.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m=4时不定方程x2-Dy2=m2在d|2km及d1|2(k+1)m两种情形下的最小解.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m=4时不定方程x~2-Dy~2=m~2在d|2km及d_1|2(k+1)m两种情形下的最小解.  相似文献   

20.
世界各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陆续发射升空,成像仪是主要载荷之一。通过对美国、日本、欧洲和中国等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成像仪特性的研究分析,客观认识我国静止气象卫星水平的差距和不足,为我国风云四号02星成像仪特性优化提供参考。在波段设置方面,欧美日均为16个通道,我国的FY-4A为14个光谱通道;在时空分辨率方面,各国水平相当,略有差异,可见光波段分辨率为0.5~1km,红外波段2~4km,全圆盘观测10~15min;在观测模式方面,FY-4A的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和MTG的灵活组合成像仪先进行一次全圆盘观测,再进行多次区域观测,不同扫描资料时间间隔不均等。GOES-R的先进基线成像仪和Himawari-8的先进葵花成像仪观测时间采用碎片化设计,即各种扫描模式交叉进行,不同扫描资料时间间隔均等,非常有利于预报员对天气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