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北宋词人晏几道《临江仙》中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被誉为千古名句,但这两句诗却不是晏几道的原创,而是晚唐翁宏《春残》中的诗句。  相似文献   

2.
自然的馈赠     
陈江飞 《新读写》2013,(10):31-31
初读小山(小山:晏几道)词,自然是被那“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优美意境所俘获,所吸引。清词丽句,才子佳人,一字一句如甘醇的美酒,让人心生感动,不觉已痴醉。然后,读得愈多,感悟愈深,便愈觉出另一种味道来。  相似文献   

3.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 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相似文献   

4.
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相似文献   

5.
《河北自学考试》2005,(10):39-40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因所作词中有三处善用“影”字而被称为“三影”的北宋词人是[]A.晏殊B.柳永C.晏几道D.张先2、借助虚字造成回环往复艺术美感的对偶句是[]A.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B.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C.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3、下列诗作中的叙事诗是[]A.《村行》B.《戏答元珍》C.《汝坟贫女》D.《初晴游沧浪亭》4、…  相似文献   

6.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相似文献   

7.
像片落叶,在思南路上。哪个傍晚,谁或谁在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接近尾声的一年,在哪处街头,伫立,凝视。2008年这个冬天,再次擦肩而过,背影依旧落寞。只是,这次我知道,我放不下的,终究是那份回忆。尽管,这次擦肩而过,也许已错过一生。  相似文献   

8.
苏轼悼亡词的情思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悼亡词,著名词论家夏承焘先生曾经给予过极高的评价。他说:苏轼“一扫风花出肝肺,密州悼亡月经天。”他把这首词看成如皓月经天也并不过分,但未能看到它的深层蕴含。本文通过对其感情境界、思想境界和政治寄意的论述,展现了词的特定内涵、特色与魅力,同时还展现了词人最先将悼亡引入词域的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9.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把事物写活了。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而且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这一“闹”字,把读者的思绪从杏花枝头延伸到意趣盎然的广阔的春色里。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此句层深意深。一层:见花落泪;二层:含泪问花;三层:花无情不语;四层:花乱飞去。这种借物表情的写法,反映了女子内心的痛苦,烘托了她怅然若失的心情神态。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相似文献   

10.
“雁”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代表着书信的往来,信息的传递,也寄托着文人思乡的情绪。在李清照《一剪梅》、《声声慢》两首词中也出现了“雁”这一意象,传达出女词人独特的细腻的情思。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李清照中年时期的代表作《声声慢》的重新解读,可以认为这首词是作者为自己写的一首“长门”词,极其隐秘地诉说了词人自己“被疏无嗣”的苦衷。而并非像文学界一直认为的是其晚年代表作,因为词中既无亡国之痛,也无嫠纬之忧。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创作的秋景词《沁园春·长沙》,历来备受世人推崇,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秋之歌。该词脱尽了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其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壮阔高远的深秋境界,引领读者去感受词人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的豪情壮志,从而独步诗坛。《沁园春·长沙》是一首长调,她以传统的形式反映现代的生活内容,颇有创意,可见词人的匠心独运。词中描绘的“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拼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生动活泼的全景式写意风景画。全词共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写寒秋景物,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寒秋…  相似文献   

13.
燕邻     
前年 ,一双燕子相中了我家阳台 ,衔泥衔草忙碌了许多个清晨 ,在阳台上方垒了个精巧的窝。从此 ,我得以常听燕儿呢喃 ,常看这对闪着蓝光的黑色精灵倏来倏去 ,不时地领略“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那幽远古老的美好意境。我们全家都喜爱这户邻居。许多人见了也说 :“嘿 !燕子垒窝的人家吉祥有福哇 !”我却总有点惴惴不安 ,因为咱家还有一只猫。家里人叫它小咪 ,是一只浑身长着黄毛的小猫。但有着雪色的脸 ,深眼窝 ,短鼻子 ,侧面看去线条如婴儿脸蛋一般鼓胀圆润 ,平日里温柔沉默 ,和蔼可亲。然而 ,它终究是猫 !每当墙壁上有虫子爬动 ,空中有蝴…  相似文献   

14.
晏几道的代表作《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一词在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中有收录。在备教过程中,笔者发现配套的教学参考书选录的鉴赏文字有两处值得商榷:一是视"落花人独立"为实写,将其中的"人"解读为男性,即词人;二是视"琵琶弦上说相思"亦作实写,将整句解读为实写词人初见小蘋时的情景。本文通过分析认为以上两句更应作虚写来断,即"落花人独立"中的"人"不应是实写词人自己,而是虚写对方,即小蘋;而"琵琶弦上说相思"也不应是实写初见小蘋时的情景,而是词人的虚写想象之笔。  相似文献   

15.
宋词中有很多写到落花的词。落花意象以其“伤春”与“伤逝”的凄美之情触动人心,它们寄寓了词人不同的人生际遇、人生态度和追求。男性词人从男性角度看落花、男性词人以女性角度看落花、女性词人从女性角度看落花,使得宋词中落花意象具有不同的情感内涵。此外,宋词中落花意象还影响到当代流行歌词的创作。  相似文献   

16.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词的代表作,这首词,词风恢宏、雄浑、豪放、激越,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为特殊的地位。然而,怎样理解这首气势磅礴的词的内涵,至今仍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在我看来,自从这首词诞生以来包括新近出版的多种《毛泽东诗词赏析》的解读,都没有能抓住这首词真正的“主题”,都误读了这首伟大的词。对这首词理解的最关键处,是“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两句词眼上。许多解释家都认为“风流人物”或指整个无产阶级,或指无产阶级革命家,或指人民大众,或指风流词人,但都不肯承认是毛泽东指自己。就连毛泽东自己也公开地否认“…  相似文献   

17.
一、意象的并置几个既相关又各自独立的意象并列展现在同一首词中,即谓之意象的并置。蒋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首词概括了词人少年的浪漫生活、中年的漂泊生活和亡国后晚年悲苦凄凉的生活。词  相似文献   

18.
《扬州慢》是姜夔词中的名作。我所看到的十几个选本中都选了这首词,并一致认为词中有“黍离之悲”,有家国残破之痛.表现出词人一定的爱国思想,这基本成了定论。最近看了黄凤炎同志在贵刊一九八三年第七期发表的一篇文章——《浅谈<扬州慢>的主题和写作特色》文章对《扬州慢》的主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否定了词中有“黍离之  相似文献   

19.
唐五代词调和用调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曾昭岷等编《全唐五代词·正编》来统计,唐五代词人共使用了150个词调来填词歌唱,若计人同调异名者则共计176调。每调填词只有1首者,共计58人,属于“低调”层级;每调填词2首以上、10首以下者,共计17人,属于“中调”层级;每调填词在10首以上者,共计16人,属于“高调”层级。敦煌词以46调排名第一,代表着民间词用调之成就;冯延巳、孙光宪、韦庄、毛文锡、欧阳炯、李煜、温庭筠等人则位居文人词用调数量之前茅。《望江南》一调以753首词作而名列唐五代词调“十大金曲”之榜首,《浣溪沙》、《菩萨蛮》、《杨柳枝》、《拨棹歌》、《酒泉子》、《临江仙》、《渔父》、《南乡子》、《更漏子》、《南歌子》,也名列唐五代词调“十大金曲”榜中。  相似文献   

20.
花开花落     
从家到校园的路上种着一些榕 子都如同一把精致的羽毛扇,鲜翠树。初夏的天空迎来了属于自己的 欲滴。有风吹过时,叶子的反面是第一场雨,隔着蒙蒙的雨雾,榕树 耀眼的银白,风中的叶子轻轻舒静静地站立,不时有粉红的云轻轻 展,银白和浓绿在一起流动,流动地从枝叶上飘落。“落花人独立, 成一把绿意盎然的伞。而朵朵的榕微雨燕双飞。”没有燕子雨中轻 花就是一片片粉红的云,悄无声息斜,只有这一树的花娴静地飞向大 地停落在绿伞上。每一朵榕花的样地,一朵,一朵,又一朵。远远望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