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估算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一种手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师应做好以下两点工作.一、在四则运算教学中,抓住时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养成估算习惯.例如,计算4.03×6.89,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思考:这两个数的乘积将是几位小数?4.03比较接近哪一个整数,6.89又比较接近哪一个整数,它们的积应在哪一整数左右?使他们在动笔计算前即可知道得数的情况,笔算后马上可以知道对不对.长此以往,学生尝到了估算的甜头,对估算产生了兴趣,就会逐渐养成重视估算的习惯.二、教给学生估算的基本方法.根据和、差、积、  相似文献   

2.
“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个单元结束后,再无整数乘法的教学,所以在单元复习时,教师不能只定位于对此单元的知识复习和应用,而应以全局视角考虑整数乘法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关注单元网络结构,将所有整数乘法进行关联,促进学生形成迁移类推的能力;结合多元表征的运用,让学生深入理解整数乘法的意义,构建出乘法竖式计算的模式;找寻两种数量关系的共通点,拓宽学生思路,架构乘法意义下的通用关系模型;将积的变化规律融合于计算和数量关系的运用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融合“口算、估算和笔算”形式,提升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林峰 《考试周刊》2011,(35):86-86,23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所谓估算,是指在计算、测量中无法或没必要进行精确计算和判断时所采用的大致推测。估算要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或测量的结果能有概括性、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要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4.
王松梅 《小学生》2010,(12):68-68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加、减法的教学均按照先估算,再计算的顺序安排,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并结合部分例题,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要充分认识估算的作用,它是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的新课程特别强化了估算的教学,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师都反映“估算教学难”。学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估算?估算有什么用处?什么样的估算才是最贴合实际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5.
本段教材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会用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它来解答应用题。教材开始是计算被乘数是一位小数,乘数是一位整数的问题,接着是计算被乘数是两位小数,乘数是一位整数的问题,再出现了用两位小数乘以两位整数的应用题,及带小数乘以三位整数的计算问题,逐步巩固、扩大已获得的知识,并使学生知道乘积小数末尾的零,根据小数聚法,要把它消去。计算这些题的原理是:把被乘数扩大10倍(或100倍),使它变成整数,依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乘积,再概据“因数的变化而引起积的变化”的关系将乘得的积,相应地缩小同样的倍数,即为原有的积。通过以上各题的计算,得出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先把被乘数当做整数来进行计算,然后把得出的积加上小数点,被乘数有几位小数,积也有几位小数。并运用“把小数改成分数,以分数乘以整数”的算法,来验证上述小数乘以整数的法则所得结果的正确性。本段教材可以分为两个课时进行。  相似文献   

6.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应更新观念、探索研究,使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我在“分数除法”教学中一改现行教材中从分数除以整数开始,再到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教学顺序,采用先安排1个课时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然后在第二课时里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分数除法法则”的教学:第一步,出示算式59×34=?让学生进行计算,并根据乘法计算法则说说计算的方法。这样的安排可以引发学…  相似文献   

7.
石顺宽 《云南教育》2004,(32):29-30
估算是对数量或计算结果做出大概的推断或估测。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估算结果比精确计算的结果多得多,它在学生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课标(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掌握的估算技能应用于解题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先算再估"等令人尴尬的教学现象。这样的估算有意义吗?能否让估算凸现它应有的价值,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呢?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9.
关于"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多数教师教学时都是直言相告——直接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出整数积,再来清点小数位数,学生只是言听计从。教师应解释清楚为何一定要先按整数乘法法则算出整数积,从而体现这种转化的必要性和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位小同学对我讲:学完整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老师要我们各自在纸上随意写下两个整数,然后计算这两数的和、差与积.这本是件很容易的事,可是老师紧接着又说:“虽然我不知道你们各自写的是哪两个数,当然也就不知道纸上的三个答数——和、差、积.可是,我已发现,在这三个  相似文献   

11.
估算是对数量或计算结果做出大概的推断或估测.新<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进 《考试周刊》2014,(26):150-151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无法或没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或粗略估计的一种方法。在当今社会,复杂的计算可以由计算机或计算器完成,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数感;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估算,培养估算意识;估算方法多样化,培养估算能力;培养先估再算、先估再验的习惯,有利于估算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估算是指学生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结果做出大概推断或估计,并能够解释结果的合理性。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有助于让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学生估算现状分析,利用数学实践活动开展估算教学,帮助学生提升估算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有的学生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时常出现计算速度较慢或计算出错,究其原因,往往与不良的学习习惯有关。因此,通过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小学生好胜心强,求快心切,往往见题就做,顾前不顾后。因此,就要要求学生在计算前认真读题,并按下面步骤审题:1.洞察题目结构,弄清式题里有哪些运算?有没有括号?2.找出解题途径,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3.没有算到的部分怎么办?4.能否运用简便算法?如,计算120-(81+38…  相似文献   

15.
目前,小学阶段估算等计算能力的培养还是受到关注的,但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却较少提及估算或估计,实际上,在新教材中多处可以发现估算的足迹,然而学生对估算价值认识不够,估算的应用意识不强,那么,如何加强中学的估计能力特别是估算能力的培养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分析小数乘整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①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②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和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乘法法则的理解和积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对于小数乘法中,先把两个因数转化为整数求得的积,要再缩小原来两个因数共扩大的倍数,才能求得原式的积,学生理解有困难,是学习的难点,由于“两个因数分别扩大a倍、b倍,积就要扩大a×b倍”这一积的变化规律教材里未出现过,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可以让学生先根据13×21=273,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积:130×2100,1300×210,1300×2100,  相似文献   

18.
一、估算教学应关注意识的培养 由于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较多接受的是精确计算的训练,形成了学生精确计算的思维定势,估算意识十分薄弱。况且有些教师在教学估算,如39+42时,直接出示算式让学生进行估算。由于数据不大,直接口算反而容易,估算的优越性无法得到体现,但学生又迫于非要估算的无奈,就出现了“先算后估”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探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一、必须要讲清算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例题,一般都运用直观图形、虚线方框帮助学生了解算理。例如:教学分数乘以整数,应先让学生弄懂分数乘以整数或整数乘以分数的概  相似文献   

20.
估算是从已知指向未知的思维活动,是对运算过程或计算结果进行近似或粗略估计的一种能力。它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但估算在数学教学中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人们总认为精确性和严谨性是数学的主要特征,学习数学就是要学习准确地进行计算。其实,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