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绘画“六法”论中的“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笔墨表现的最高境界。源于古代老庄的道家思想,气韵与中国山水画的融合,成为中国山水画精神和艺术追求的品格标准,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2.
元代山水画是继宋代之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又一高峰,尤其是“元四家”中的倪赞,不论是在山水画的章法、笔墨技巧上,还是他提出的“写胸中逸气”,“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对中国人画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倪赞在其自身的绘画创作上始终与其高洁的紧紧关联,是中国画史上“画品如人品”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从《烟客题跋》看王时敏的画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时敏作为明末董其昌文人画理论的继承者,主张系统而深刻地继承和学习前代文人山水画传统,追求平淡天真的审美理想和作品中“书卷气”的表达,注重对传统山水画笔墨程式的总结和综合运用,倡导仿古出新的山水画发展模式。其画学思想对清代绘画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清代“四王”是依董其昌开辟的道路,集古代山水画之大成的代表。他们四人共同的特点是:山水画趋于传统,法度严谨,底蕴深厚,技法全面,甚得元人三昧。他们在以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较深厚的笔墨功夫,在笔墨、构图、气韵、意境等方面,总结了五代至元代中国传统山水画一些规律性的经验,具有经典性与权威性。学习中国山水画从“四王”上追元、宋、五代不失为严谨、便捷的门径,具有钢琴练习曲的作用。今天解读“四王”山水画艺术风格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山水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偏于强调主体表现,与现实客观再现没有多大关系,在进行山水画创作过程中,应该避免“程式化”问题,在理性逻辑的基础上,结合客观实际进行创新绘画。  相似文献   

6.
山水画写生是对临摹中所学到的笔墨技法、山水画的程式语言的实践与消化的一个过程,而山水画的写生教学是针对学生在实践中所产生问题的解决的方法教学。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美术教材传统山水画部分,黄宾虹的山水画是很重要的内容。中国传统山水画经历了宋元时的辉煌,到明清时期笔墨的程式化、规范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清代的“四王”,他们以临古、仿占为能事,将古人的笔墨程式模仿到了极致。但正如其所处的清王朝一样,此时的山水画坛却已是苟延残喘、毫无生机了。在审美取向上崇尚清淡、柔弱,也是以一种病态的方向发展着。鸦片战争爆发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所倡导的“改制”思想同时也影响到了文化艺术界,许多画家开始反对一味复古,提倡适应时代精神的创新作品。作为梁启超友人的黄宾虹,一方面踏实地师传统,另一方面又积极探求创新,逐渐通过“变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一生的艺术特点为:  相似文献   

8.
陈郢 《培训与研究》2005,22(1):85-87
传统技法经过一代代承传到今天,面对现代社会赋予人们的崭新的视觉领域,艺术家如何才能将主体意识的新活力注入到传统笔墨中,是中国绘画尤其是山水画所面临的思考。把山水画的境界尽可能放置于宽阔广远的宇宙之中,用笔墨营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9.
山水画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笔墨技法体系。纵览历代山水画作,虽风格不一,但笔墨程式大同小异,师承之脉絡清晰可辨,千变万化不离其宗,表现出强烈的中国山水画的特质。古代大师大多都是从笔墨技法的学习研究入手,由师承而后体察、感悟大自然,获得心灵启示,创新技法,形成新的艺术风格。而笔墨技法的承袭,始终贯穿于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清初“四王”的山水画几乎主宰了当时的山水画坛,对后世山水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五四”以来“四王”被逐步扣上了“崇古保守”的帽子。今天,我们站在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立场上,对其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应该认识到“四王”的艺术成就和贡献,他们对一千年来山水画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梳理,把中国画语言从绘画的综合因素中分离出来,成为绘画的重要目的,使笔墨程式本身成为融入个性情感的抽象审美客体。  相似文献   

11.
“黑白”作为中国传统水墨画中主要的色彩语言 ,已经形成了中国所特有的“墨文化” ,但这种对于“黑白”的喜爱 ,近来在一些中国现代抽象油画中也屡有体现。其中综观中国现代抽象油画的代表人物———赵无极先生油画作品的画面色彩构成 ,可以发现“黑白”在其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并且由“黑白”在画面中组成了有别于欧美抽象油画的气韵和画面空间 ,从而形成了具有“东方色彩”的抽象绘画形式。所以研究“黑白”在画面色彩构成中的地位及成因 ,以及这种地位所形成的画面效果 ,对于研究中国现代抽象油画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苏轼在艺术领域明确地提出了诗画同源的理论。在绘画上他重常形,重笔墨意韵,追求神似的绘画观点,一反两宋画院的旧习,开一代“文人画”的先河,这对后世传统中国画风格的形成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墨和墨法不同角度的论述,阐述墨和墨法是中国画传统审美范畴的重要一环,以及开拓墨的表现力是中国画发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的"写意",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不仅是抒发个人情怀的方式,更表现生命意识、宇宙意识、人格精神以及形而上、象之外的艺术思维方式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写意是中国水墨画的特色,水墨画中的山水画尤其体现写意的精髓,意境优美广博而深邃,又充满无限的想象空间,最能体现中国人的哲学思想。通过山水画的"笔墨"展开论述是因为"笔墨"是山水画写意性的艺术特征、表现特征,山水画的写意性是人性的表现,是中国艺术的深入精微之处,驾驭山水画的写意性也是当代山水画重现写意精神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墨画作为地球上创作与欣赏人数最多的一种区域性艺术,也是80年代以来未受西方艺术话语强权控制的中国本土艺术之一。该文就水墨画面向新世纪的发展问题,它的社会和艺术上的现代性问题作了探讨,指出现代水墨画应重新认识传统,借鉴现代西方绘画的先进理念,开创21世纪水墨画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墨画的墨色审美起源,根植于原始农耕采集文化和阴阳五行思想,老庄和禅宗则为其奠定了主要基调。中国水墨画对墨的艺术运用,完成了原始黑色向纯粹的审美境界升华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中国水墨画独特的墨色语言系统。在万千变幻的“墨色”中,构成了一个个别具一格的“心象”和“墨象”同构的“墨境”世界,别有一番“墨韵”,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意义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7.
山水画重视笔墨,笔墨是山水画的核心,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表现语言,它与物象合为一体,不只是工具材料,更是联结着物质与精神的一个中介物,是中国画中最具民族风格、民族文化传统和最能体现画家情感意趣的重要因素。笔墨也是中国画的品评标准,它同时具有一定的美学内涵。讲究笔墨精妙是中国山水画追求的关键所在,笔墨相互结合,巧妙地运用在山水画中,使中国传统绘画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墨画和水墨动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墨动画是中国水墨画的动画艺术再现,水墨画与动画的完美结合源于二者之间特殊的联系。从动画造型角度、动画技术特点、传统水墨动画制作过程、历史角度、观赏角度以及水墨动画作为新艺术语言、水墨画的拓展等方面,可以看出水墨画和水墨动画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墨人物画在近些年来受到极大的关注,特别是在笔墨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笔墨成为感情真实流露的痕迹.而当代水墨人物画画家秦修平运用独到的笔墨语言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并利用绘画本身的形式美感对艺术作品加以创新,张扬了一种情绪,传达了一种“笔墨随时代”的精神.秦修平对笔墨情趣的热爱,充分体现在他的艺术作品当中,他的笔墨特色和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李夜冰彩墨创作注重色墨观的应用与处理,着眼于笔的保留与扩展,突出"神""韵"的彰显,在题材的选择与共融上有自己的特色。他的彩墨画,传承创新、借鉴融合,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代感,是对当代中国画发展做出贡献的艺术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