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新华 《教育》2013,(16):11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一中学生因成绩不理想被强迫放弃中考,在觉得"大学梦"完全破裂后这名学生选择跳楼轻生。黄冈市是一个教育大市,它每年的升学率、名校考取率都是很高的。由于学校追求升学率,因此让成绩好的班级参加中考,成绩差的班级不参加中考,因此它  相似文献   

2.
<正>中考数学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如果不讲究一些方法与策略,就很难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所以笔者认为,在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通读课程标准,研究说明这里所说的《课程标准》指的是《新课程标准》,《说明》指的是《中考说明》,这两个文件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也是中考复习的依据。《新课程标准》(修改稿)与原有的《标准》相较,完善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它  相似文献   

3.
王维审 《教育文汇》2013,(23):41-41
据《南京日报》报道:淮安市某中学学生反映,他们学校的校服编号都是按照中考成绩排名编制的,号码就印在校服胸前和背后,特别显眼,很多中考成绩差的学生感到很伤自尊。该校一负责人表示纯属巧合,因为校服上印制的号码是教育部门的学籍号码,而这一号码是教育考试机构按照学生中考排名来编制的。  相似文献   

4.
<正>相信我们每个接受学校教育的人都知道,每个班都有"好生"、"差生",无论你身处何地。大部分老师都会在心里给自己的学生贴上标签,哪些学生是班里的"尖子生",哪些学生是班里的"中等生",还有,哪些学生是给班级拖后腿的"差生"……老师们对这些了如指掌。当然,差生与好生的待遇相差很多。一、差生与好生的区别待遇一般情况下,老师往往比较喜欢好学生,因为好学生听话认真,成绩好;而差生成绩不好,常惹麻烦,老师不容易接受。这是当今教育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期待视界"是接受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的"阅读期待",就是源自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界",它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和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能力,对新的阅读内容进行心理建构的预想。因此,"期  相似文献   

6.
杨宏杰 《学子》2012,(8):52-53
一、抓好开端九年级数学复习,很多老师把大量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做习题上,试图通过这种方法提高学生成绩,结果事与愿违。因为学生对中考命题的形式、方向、基本知识点不了解,这样复习便无从下手,一方面,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导致厌学情绪;另一方面,复习效率低下在中考中不会取得理想成绩。因此,九年级数学复习首先研究《数学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家长对孩子的期盼,让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已成为许多家长的最大愿望。据了解,去年秋季开学,有一所学校的一位教师因为中考成绩好,开学又当了七年级的班主任,教室里一下子塞进来92人;还有一位知名教师当班主任,打招呼要进该班的就有200多人。试想,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身高、体重都在逐渐增加,而教室的面  相似文献   

8.
考察教学的价值,宜回到学生本身去,亦即回到教学的主体去,这似乎是没有问题的。然而,问题是,学生的本身就只是学生吗?或者说,我们仅仅把学生看作是学生时,其主体性内涵还会有多少呢?因为学生"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英语》2014,(3):6-7
中考英语成绩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平时的勤奋好学和知识的积累,也和考试前认真扎实及系统有效的复习有很大的关系。一、依"纲"靠"本",回归基础"纲"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会考指导书》,一本指导我们考出更好成绩的书。"本"就是课本。建议每位考生看透《会考指导书》,熟读课文。中考都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所以到了这一阶段,考生要调整心态,把复习的难度、  相似文献   

10.
5月16日的《都市快报》登载了一则英国中考和高考加分的新闻:英国考试委员会规定,参加英国普通中学教育证书考试(GCSE,相当于中国的中考)和高级水平考试(A-level,相当于中国的高考)的考生,如因特殊原因导致考试发挥失常,可在考试结束后1周内向考试委员会申请成绩"特殊照顾"。特殊照顾的规定如下:绝症患者、父亲或母亲是绝症患者、核心家庭成员去世、家庭发生大变故可加5分;考生本人或家庭成员严重残疾、考试前不久刚动过大手术等加4分;近期患严重  相似文献   

11.
新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以人为本"。《新课标》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型的数学课堂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是"完整"的人,教育者在教育中一定要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身心的  相似文献   

12.
吴昊 《物理教师》2012,(12):31-32
有人说中考复习课很难上,因为章节梳理之后该讲的都讲了、该说的都说了,剩下的就是做题了.但是,学生做来做去,成绩提升幅度很小,被"稳"了下来,让人很着急.总感觉"欠了一把火",但又不知道这把"火"应该"烧"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应该是每个教师每节课的奋斗目标。现实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让每个学生接受相同的教学内容,并以相同的尺度来衡量每个学生是不科学的。基于以上理念,本刊特别设计了以PEP《小学英语》为蓝本的《分层知识梳理》。该梳理以新课标为本,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以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为依据,形成了以每单元"核心词汇——核心句型——了解词汇——了解句型"为模式的梳理体系,并对某些知识点做了"旧知链接",对部分难点做了"解读",对典型句型做了"拓展"和"举一反三",对必要的语法做了"运用要点"等详细的介绍,力求为一线教师提供最实用的教学指导。为了体现知识分层、尊重差异,我们对每个知识点标注了星级:三星级的为每个单元的核心知识点或本册教材的重点,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扎实掌握;两星级的为教材中要求"三会"的知识或次重点,要求大部分同学基本掌握;一星级的是教材中要求了解的内容或拓展知识,要求成绩较好的同学做选择性了解。  相似文献   

14.
跟高分的同学比,我算不上优秀,但在中考时我的英语考得很好,120分满分,我考了113分,可以说是英语成绩助我上了清华附中。下面就谈谈我是如何备战中考英语的吧。备战中考英语,首先要抓住教材。不少同学不爱看教材,要么去报《新概念》的班,要么去买"洋话连篇"、"走遍美国"——时间花了,精力也投入了,成绩却不见提高。在我看来,这实在有点本末倒置,因为中考都以教材上的内容为基础,是一定不会让认认真真听课的学生吃亏的。  相似文献   

15.
邓清贵 《快乐阅读》2011,(18):183-183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老师都有梦想,我也有梦想。读《新教育之梦》之前,我一直以为,把学生成绩提高,把"差生"转化为"好生",把更多的同学送入大学、送入更好的大学应该就是我们老师的美好愿景,应该就是我的梦想,并付诸行动,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教育技术,研究高效课堂,研究学法,研究训练,在此  相似文献   

16.
单承彬 《教育》2013,(32):11
在2013年11月8日《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不要以为向学生讲授汉语,就能够"提高汉语表达能力",甚或能够"提高人文修养",这里面还有"术"和"道"的深层辩证关系。以"英语教学"为例,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学生本人,无论是国家还是民间,在英语学习方面大家花费的精力不可谓不大,投入的财力人力不可谓不多,但似乎并没有收到"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的效果,遑论借此提高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自然会带来南辕北辙的结果。而且进一步说,像《周易》《红楼梦》那样的课程,难道不是"提高  相似文献   

17.
观点     
《教育》2012,(21):7
罗崇敏:不要一张试卷定中考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日前接受采访时说,取消统一中考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成长。云南省已经取消中考,将中考变为过程测试必学科目在学习过程中完成评价式测试,测试结果必须经考生本人确认对于存在异议的,学生和家长可逐级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复查、复议及举报。初中毕业时将学生3年的测试进行综合评价。罗崇敏认为,考试的根本目的是体现公平,每个学生特点特长都不一样,现行条件下以一张试卷的成绩为依据,对苦读9年、12年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教育的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接受式学习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无分优劣,不可偏废,因为"适合学生的就是好的"。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合理组织教学,使接受式学习在概念定义、直观演示材料等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颖 《成才之路》2013,(6):46-46
中考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此,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复习对提高物理成绩非常重要。下面,我现就我校的实际谈几点建议,供各位教师参考。对于初中物理总复习,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熟知"两纲",明确重点《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在复习时要熟知"两纲",把握正确的复习方向。初中物理分为声学、光学、热  相似文献   

20.
丁霞云 《成才之路》2012,(22):38-38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中考前复习数学的目的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扎实细致地梳理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复习是为了"升学",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通过十多年的中考复习实践,笔者认为只有在复习过程中巧妙地采取一些策略,才能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实际能力。一、认真做好数学复习准备工作,使复习具有计划性、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