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后记     
这期刊载了胡乔木同志的一篇讲话,特向大家推荐。要开展编辑学的研究,要在大学中开设编辑专业,都是乔木同志首先提出的。本刊创刊号上就曾刊载了乔木同志《关于编辑学和在大学试办编辑专业》的一封信。本刊创刊后,乔木同志一直是经常翻阅的。这次讲话,又提到了本刊。这对本刊的编者、作者、读者都是极大的鼓舞。这期还转载了卢嘉锡先生的文章。作为著名科学家,在百忙之中,卢嘉锡先生还十分关注科技刊物的工作,并提出了他的看法。这是值得我们编辑同人学习的。卢嘉锡先生的文章原发表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上,我们转载,也是对兄弟刊物的创办表示祝贺和相互支持。有些兄弟刊物由于新办,或专业的面  相似文献   

2.
胡乔木同志一向关心编辑、出版工作,经常针对编辑、出版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发表意见。人民出版社内部刊物《求精》今年第42期集中刊载了乔木同志有关编辑、出版工作的八封信。现转载于此,供同志们学习。认真阅读这几封信,对于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改进出版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编辑,应当具备什么样的修养和作风呢? 一、不谋官,不为利,不图名凡有人要到出版社来工作,我都如实介绍情况,说明编辑工作的艰辛,同时郑重声明:为官、为名、为利,别进出版社的门。我这个声明不是多余的,做编辑要有点自我牺牲精神。人民文学出版社原总编辑韦君宜,抗战时期在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当编辑,有一次去看胡乔木同志,谈起编辑工作,乔木同志特别叮嘱她:你要当编辑,就别想着要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一年三月的一天,在庆祝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各界来宾和新老工作人员数百人欢聚一堂.年逾古稀的老作家、老诗人、老副社长楼适夷同志,以元老和顾问的身份,出席这次盛会,并在会上发表了即兴讲话.老社长如数家珍地历述我们在编辑、出版工作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讲着讲着,他兴致大发,热情洋溢地向满座宾客和全社同志介绍起老编辑龙世辉在《林海雪原》编辑工作上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白首犹恋旧征衣———忆朱语今●阙道隆朱语今同志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做过多种工作,他的业绩和贡献是多方面的。不过,我最熟悉、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朱语今同志在编辑工作方面的思想和业绩。他在编辑工作岗位上度过的时间最长,付出的精力也最多。1939年,他调...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收到的大量读者来信里,有相当一部分是批评我们某些图书在语法、修辞、逻辑和标点上的混乱现象的。有些热心的读者,还千里迢迢给我们开来关于某本书的错别字清单,甚至列出多达数页的正误表。从一些来信措词之尖锐来看,读者对这一类“书疮”是深恶痛绝的。特别是一些小读者在信中就这个问题向编辑和作者叔叔、阿姨、老师发出的稚声呼吁,读罢令人心痛,不禁汗颜。遗憾的是,我们的一部分编辑和作者同志,对这个问题迄今仍未引起高度的重视。有鉴于此,我们特将胡乔木同志不久前关于提高文化修养问题的一封信转载在这里,请同志们认真一读。作为以文字为工具、以传播文化科学知识为职业的书刊编辑和作者,我们应当象乔木同志在信中所指出的那样,把书刊文字上的舛误,看作“究竟是一个国家的文艺作品和编辑出版工作的文化水平的一种表现”,并充分认识其“对读者、作者自己和后来的作者编者影响非浅”,从而下决心、花气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我们出版物的文化水平。乔木同志在信中提及他在思想战线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时说:“我至少看过五遍,待印发后仍发现有多处语病。”为此,他在信中希望周扬和张光年同志多提意见,以便在《红旗》上公开发表以前再作一次修改。当这个重要讲话以《当前思想战线的若干问题》为题在《红旗》一九八一年第二十三期上发表以后,我们和原来印发的讲话稿对照了一遍,发现改动之处又有六、七十处之多。乔木同志这种对文章斟字酌句、反复推敲、精益求精的严肃态度,十分感人,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大力提倡。现将有关文字方面的部分修改之处对照抄录附后,供同志们参阅。  相似文献   

7.
这是杨献珍同志一九四七年一月十二日在晋察冀中央局党校总务处党的小组会上的讲话,曾在《学习》杂志一九五一年第四卷笫二期上发表,今天读来仍然很受启发,其基本精神在出版社同样适用。要把出版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出书上来,不仅要加强编辑工作,而且要加强后勤工作。编辑工作是中心环节,后勤工作是物质保证。我们各个出版社都有许多好同志,在后勤工作的各个岗位上,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克服种种困难,保证编辑工作顺利进行,为出书作出了出色的贡献。他们是可尊敬的无名英雄。但是,不能不承认,也有某些同志,包括某些领导同志,对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对后勤工作为编辑工作服务的必要性,认识还不那么一致,因而在行动上,后勤工作和编辑工作还不那么合拍。这就需要经过学习和讨论,首先统一思想,然后订几条措施,大家一致努力,保证编辑人员把六分之五的时间用于编辑业务上。这应该是编辑工作人员和后勤工作人员的共同政治任务。小平同志去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特别强调了做好后勤保证工作对于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重大意义,小平同志还热情地向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说: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这真是语重心长、激动人心啊!我们相信,在出版社担任各项后勤工作的同志,一定会本着这个精神,把后勤工作做得更好,以自己的辛勤劳动,把党的关怀和温暖,带给奋战在第一线的编辑和作者。这也是我们重发杨献珍同志的讲话所抱的殷切希望。杨献珍同志的讲话篇幅较长,本刊转载时有所删节。  相似文献   

8.
“甘当无名英雄”,“兢兢业业为他人做‘嫁衣裳’”。与张万象同志共过事的人都这样讲。 记得,有一次在与新华社国内部编辑座谈时,张万象同志讲,“当编辑就要有牺牲精神,否则当不了好编辑”。到今年,张万象同志在新闻这块沃土上,已经耕耘了30年,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做编辑工作,要说“牺牲”,张万象同志“牺牲”够多的了。经他组织编辑的稿子究竟有多少,好稿有多少,现在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是,令他感到安慰的是,自己不仅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交了一大批记者朋友。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界,大多数同志干的是编辑工作。从二十几岁开始至到现在,我已有二十六七年的编龄。本以为自己这个编辑已经很资深、很老道、很成熟了,但读了朱金平同志撰写的《新闻编辑论》一书,我突然觉得很惭愧,发现自己这个编辑当得那么盲目、那么粗放、那么浅薄,进而知道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意的编辑、有建树的编辑、有贡献的编辑。  相似文献   

10.
缅怀乔木同志对出版工作的关怀和支持宋木文乔木同志去世已经三年多了。对这位我党杰出的政治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宜传思想战线卓越领导者,我一直十分崇敬。在原文化部出版局、国家出版局和新闻出版署的工作岗位上,我曾有幸聆听到他的教诲。他那渊博的学识、严谨的风...  相似文献   

11.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郑振铎为我国编辑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几乎可与他在文学、学术上的贡献相提并论 ,因此 ,我们完全有必要对他的编辑思想、编辑特色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郑振铎为我国编辑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几乎可与他在文学、学术上的贡献相提并论 ,因此 ,我们完全有必要对他的编辑思想、编辑特色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风景如画的胜地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日下午,在阳朔饭店的大会议室里,一位自发稀疏、年过花甲的老人,正在作关于新版《鲁迅全集》编辑经过的发言。这次会议,是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举行的首次出版研究年会的最后一次大会。此刻正在发言的这位身体赢弱,面容清癯,中等个儿的老人,就是新版十六卷《鲁迅全集》的定稿人之一,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主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王仰晨同志。“……我们终于赶在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召开之前把整套的新版《全集》搞出来了。这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指引的结果,是和乔木同志、林默涵同志的具体关怀和指  相似文献   

14.
书讯     
《安岗新闻工作五十年》一书,是根据纪念安岗从事新闻工作五十年(1936—1986)座谈会上各位同志的发言和以后一些同志所写的文章编辑而成的。该书通过回顾安岗半个世纪以来所走过的新闻里程,展示了他对党的新闻工作所作出的不平凡贡献。安岗在他17岁时,便为当时天津出版的《益世报》  相似文献   

15.
新闻要简练,这是一个老题目了。因为它“老”,长了胡子,就需要天天“刮”,天天提醒,不断地下苦功夫。翻开报纸,一两千字的新闻现在已经不算希奇了。这还是编辑加工过的。倘检查各地来稿,两千字左右的已成为“家常便饭”,五百字以内的几绝无仅有。就像鬍子一样,新闻有越来越长的趋势。记得乔木同志曾经向延安解放日报建议:新闻要五分之一是百字到四百字的(内中至少五分之一还要能概括一时一地一种情况一项问题的全貌);通讯和副刊稿件五分之四是四百字到一千字。这是乔木同志在一篇著名  相似文献   

16.
曾任《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之一的袁鹰同志,最近回忆说:“胡乔木同志对报纸副刊似乎有特殊的感情和兴趣。” 在五六十年代,胡乔木为办好《人民日报》的副刊,的确付出了不少的心血。他经常通过电话、写信和亲自到文艺部座谈等方式,为副刊出主意,定题目,找作者,有时候还要亲自动手修改文稿。袁鹰说:“乔木同志对副刊工作的指导,常常贯彻于一篇文稿的始终,有时候比分工主管副刊的副总编辑还要细致具体的多。”  相似文献   

17.
《出版工作》编辑部: 贵刊一九八四年第二期登载的读者书评《一本粗制滥造的知识读物》,对我们编辑出版的《山西名产》提出了批评,我们诚恳接受,并感谢贵刊和有关同志对我们的帮助。《山西名产》发生多处错误,反映了我们在编辑过程中缺乏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审读稿件、核对资料、校阅清样等方面的工作都做得比较粗疏。我们除诚恳接受批评外,还将在学习乔木同志关于认真解决新闻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8.
刘杲同志对编辑学研究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体现在为编辑学研究制定了方针,解决了编辑学的学科定位、学科定性问题,揭示了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建立了编辑学的理论体系并不断促其完善,对编辑活动基本规律的艰苦探索,以及组织编写编辑职业资格考试教材等。  相似文献   

19.
研读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专家学子,有一部书不能不读,这就是《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研读中国现代编辑史的人,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该书编辑——赵家壁同志。在长达六十年的编辑生涯中,赵家壁为编辑出版事业奉献了一生,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绝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1984年3月、5月、7月间,胡乔木同志三次对国家出版局及教育部负责人谈话与写信,建议在大学设置编辑专业,研究编辑学。这是他促进中国出版事业发展的具体贡献。天津南开大学率先积极响应,决定在该校中文系内开办这个专业。中文系的赵航同志自此受命筹划和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