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原因自由行为可以说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一方面其并非刑法认定行为人罪责的基本类型,另一方面又限缩刑事责任能力认定规定的适用,使其在刑法法理的探讨上始终扮演着“反叛者”的角色。探讨原因自由行为与“行为与责任同时存在原则”、可罚性问题、主观罪过问题,并就其出路提出立法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学报》2021,(5):117-124
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依据可谓刑法界不断争论的话题,而现有之理论或多或少存在缺陷。隔离犯说首先对原因自由行为进行分类,立足于隔离犯的法理,通过考察其各阶段的法益侵害的危险状态,在将实行行为与着手实行分开判断的基础上,分别考察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性质、法益侵害结果的归属及犯罪未遂形态的成立范围。以此坚守责任主义之“同时存在原则”的不可逾越之底线,较好地解释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依据。  相似文献   

3.
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是刑法学中一个复杂的问题,对于原因自由行为的行为构造,进行分析。结合行为与责任同在原则的新的理解,对于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进行再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环境刑法的根本目的是保护环境法益,而我国现行刑事立法只注重对环境犯罪侵害人身、财产法益的保护。本文通过分析现行立法制度,提出对环境犯罪的构成要件应做出修改,扩大刑法的环境保护范围,落实环境保护“预防为主”原则,加大刑罚处罚力度,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希望文章能为我国环境刑法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原因自由行为与醉酒人的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行为与责任同在”这一原则,行为人只能对其在有责任能力状态下实施的行为及其所造成的后果承担刑事责任,但对于行为人在醉酒后等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状态下实施的危害行为,其处罚的依据何在?大陆法系的学者们提出了原因自由行为这一概念.试图说明这一问题。但是原因自由行为本身的局限性使得这种理论并不能完全解决醉酒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围绕着原因自由行为同醉酒人刑事责任之问的关系,就我国现在对于原因自由行为以及醉酒人刑事责任问题的认识上的一些分歧作了一系列的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6.
违约赔偿责任在性质上归属为民事责任。比较国内外立法,结合司法实践,从三个方面对其加以阐述并提出看法;在责任的构成条件上,其与损害赔偿责任条件相同,要求具有违约行为、损害结果以及违约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不同的是违约赔偿责任实行无过错责任的原则;在责任的适用范围上,要求“完全赔偿”,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但设定了“可预见规则”和“减损规则”作为限制;在责任的承担方式上为损害赔偿额,而违约金须经申请由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增减时才能转化为赔偿额而成为责任方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法通则在侵权的民事责任中规定了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但对无过错责任的地位、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均无明文规定。而理论界对此亦意见纷纭。本文从无过错责任的产生、概念、理论根据及国外立法、实践等方面进行考察,认为无过错责任应实行危险归责原则,立法上应明确界定实行危险归责的范围,从而理顺侵权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理论误将大陆法系犯罪成立体系中的"构成要件"与我国刑法语境中的"犯罪构成"等同起来,同时又不加区分地照搬了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有关违法阻却事由的论述,从而认为排除犯罪性的行为虽符合犯罪构成但因不具有社会危害性而不构成犯罪。其实,此类行为本身就不符合客体要件或主观方面要件,应直接承认此类行为是因不符合犯罪构成而不成立犯罪。  相似文献   

9.
共同危险行为是广义共同侵权行为的重要类型。本文认为:共同危险行为采用严格责任和过错责任相结合的归责原则。其客观构成要件不应强调数行为时空上的“同一性”,而应考虑其“时空关联性”,以其是否具有造成同一损害的危险性与可能性为认定标准;从主观构成要件而言在共同危险行为中,行为人的过错大多是过失状态,且肯定过失内容是相同的;在免责事由上,应允许行为人通过证明自己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而免责。  相似文献   

10.
民法通则第125条规定了“地面施工侵权责任”,国内法学界对该条规定的理解,不论是侵权致因还是归责原则,或是构成要件以及抗辩事由,均有见仁见智之别。“地面施工侵权责任”是行为致损的侵权,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归责方法采用“过错推定”的特别适用形式。“地面施工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具有特殊性,其中对加害人过错的举证采用“事实自证”的原则。“地面施工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只有不可抗力。  相似文献   

11.
原因自由行为是大陆法系国家的一个重要刑法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我国传统刑法学中没有这一概念,但现实中确实存在。文章对原因自由行为的产生缘由、概念分歧以及可罚性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并论证了原因自由行为理论对我国刑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原因自由行为理论的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争议和疑问,远没有达成共识。在我国原因自由行为应采用狭义的概念,采用理论与分则立法相结合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性生态环境因人为原因急速恶化的背景下,立法者开始诉诸于环境的刑法保护手段来调控危害环境的行为。刑法的威慑力在环境犯罪领域的作用是其它手段所不能比拟的,正因如此,运用不当,所生成的负面作用也是巨大的,故环境犯罪构成的界定应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14.
论刑法中暴力的学理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中的暴力依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学理类型。依其是否由刑法明文规定来划分,可分为刑法中明丈规定的暴力和刑法中无明文规定的暴力;依其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及作用来划分,可分为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暴力和非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暴力;依其表现形式来划分,可分为武力形式的暴力和强制力形式的暴力;依其行为对象来划分,可分为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依其作用程度和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广义的暴力、狭义的暴力和最狭义的暴力;依其所造成的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来划分,可分为轻微暴力、一般暴力和严重暴力。  相似文献   

15.
从行为论与犯罪论的关系角度分析,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是作为行为论的犯罪论,由于行为论被包括在犯罪构成理论中因而不具有独立的体系性地位,从而导致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难以充分实现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人权保障机能;而日本的犯罪论则是作为行为属性论的犯罪论,虽然犯罪论与行为论相互分离,但是由于现存的行为论难以实现它本应具有的理论和实践的机能,从而导致行为论的体系性地位低下。本文从中日犯罪论体系互补的立场出发,尝试对两国的行为论以及犯罪论体系进行了重构。  相似文献   

16.
犯罪分层是指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将所有犯罪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犯罪分类方法。犯罪分层理论既有刑事法上的意义,又有刑事政策上的意义;既有刑事实体法的积极意义,又有刑事程序法与刑事执行法上的积极功能。世界大多数国家刑法典采用犯罪分层的做法,但是,犯罪分层无论是我国刑事立法还是刑事法理论研究,尚处于未知领域。为此,我们欲通过对世界各国犯罪分层实践的现实考量,分析我国犯罪分层理论展开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索性提出我国犯罪分层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二十多年的刑法解释实践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能适用于刑法解释实践,本应由刑法规定的犯罪问题和刑罚问题,却由司法解释替代了,刑法赖以支撑的罪刑法定原则在司法解释中成为一纸空,刑法作为国家重要基本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受到严峻挑战。本就上述现象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8.
刑法是直接以限制或者剥夺公民个人的自由与权利的法律,因此刑法的行使必须遵循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一经提出,就被上升为宪法的高度,在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原则中予以确认。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必须明确,“不明确即无效”。按照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刑法中的口袋条款没有明确性,违背人权保障的宪政精义。  相似文献   

19.
尽管印度于1983年通过了刑法修疋案,但其法律体系仍不能有效规制强奸罪,也许有必要从被害人角度唤醒他们自身对权利的认知,同时提高司法介入的效率。印度宪法第21条规定,妇女和男人平等享有生存权和自由权,因此当前的问题不是被害人是否有保持身体完整的权利,而是能否采取紧急措施根除犯罪,让妇女在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安全。由于其他因素的存在,致使可能单纯通过颁布新的法令或扩大法律执行机构等方式不能遏制犯罪,所以立法目的和法院办案思维可作适当调整,考虑将妇女权益尤其强奸罪被害人权利作为明确的保护范畴。既然该种犯罪属于社会一法律交叉问题,那幺时于政府、妇女组织及法律制度来说。当务之急是给予妇女及时的救济。  相似文献   

20.
商业秘密在刑法中与在民商法、经济法中有着不同的定位,基于刑法谦抑性,应对刑法中的商业秘密做出合乎法理的严格解释。从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双重视角比较研究,是认识侵犯商业秘密罪刑法定位的重要方法。损失额是本罪认定的决定因素之一,而刑法与民法是站在不同的立场,出于不同的目的看待损失的,在本罪中,应同时考虑侵权法与刑法中认定责任的逻辑。重大损失认定的依据应以侵权获利额为原则,特殊情况下可参考许可使用费。单位犯罪是侵犯商业秘密罪中常见的犯罪形态,在本罪的行为模式中,个人的侵权行为与单位的行为具有对向性,单位之外的个人也有构成单位犯罪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