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构转变,科技为经济增长服务,为综合国力竞争服务的作用进一步得到了强化,让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目标。科技成果产业化已成为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为此西方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政策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2.
全球经济出现衰退 步入新世纪后,世界经济走势越来越出现了令人担忧的迹象。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在短期内尚且看不出有转暧的因素出现。与1997年爆发的亚洲经济危机不同,当时在全球经济普遍萧条的状态下,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出现“两低一高”的现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亚洲经济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但目前的情况却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世界经济龙头的美国经济,在经历了长达近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有可能面临经济的“硬着陆”,甚至步入衰退。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罗默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提出在计算经济增长时,必须把知识直接放到生产体系中考虑,也就是说必须把知识列入生产函数;此外对知识生产的投资不仅能增加知识的积累,还能增加其他经济要素的生产能力。“新经济增长理论”开创了知识是生产要素的理论先河。而美国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巨头比尔·盖茨依靠知识成为世界首富则开创了以知识产权致富的先河,展望即将到来的21世纪,世界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比原材料、货币资本、汇率更重要的经济因素,具有知识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成为最宝贵的财富。高等学校知识密…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工业4.0”将通过“消费智能化”和“生产智能化”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冲击。本文以德国为研究对象,首次从实证角度探讨“工业4.0”的技术变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工业4.0”战略之后,德国经济及在世界的经济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均平稳快速增长;之后采用德国11个主要行业的面板数据,将物理信息系统作为“工业4.0”的支撑,得到其确实对德国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信息物理系统中短期内物理层的投资会增加经济支出,但网络层和信息层在经济增长中会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工业4.0”战略提出之后的2014-2016年,时间效应显示德国产业发展出现了明显的正向拐点效应。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中国和印度在21世纪的崛起开辟了大国崛起的新时代,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两国的崛起已经为世界感知,主要表现为:中印崛起在提升世界福利的同时,对世界自然资源产生压力和挑战,国际间摩擦也相伴增加。但是,不可否认,中印崛起正在塑造世界经济新格局,新型的相互依存的产业分工格局正在形成,“人才回流”和“双向流动”成为国际人才流动的新局面,国际FDI呈现多向式运动,世界经济循环出现了新的范式。可以预测世界经济重心必将向中印转移,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文明古国将再度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达国家的“绿色新政“ 在历史上的每一次经济危机中,都会出现一些新产业带动世界经济的新一轮经济增长。2008年9月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绿色低碳经济为核心的”经济革命”开始席卷全球。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1):I0002-I0002
[导读]今天出席第十届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联席会的代表共同发声:“创新驱动从国家高新区开始!”国家高新区已成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引擎”。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否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引发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从历史观的角度和经济增长的3个维度出发,梳理了20世纪60年代苏联、日本开启的经济增长轨迹,及1978年以来中国采取的改革开放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受苏日经济增长的启示,考虑疫情冲击和国际竞争等因素,根据经济增长分析框架,提出了当前中国经济可以采取的措施:扩大内需;实现核心科技原始创新;对实体经济进行适当补贴并刺激消费;有效控制人口负增长,提高人口出生率;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辨识、评估、监测、控制风险,已成为热点问题。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金融、能源、粮食三大难题相互交织,全球经济空前严峻复杂,出现了“发展潜能集中释放、各种矛盾集中凸显”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以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这场国家让几乎所有发达经济体几乎无一幸免的迎来了经济严冬,整个世界经济到了二次探底的边缘,而作为新兴经济发展体的中国虽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受到影响,但依然走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与相对蓬勃发展的经济势头在危机背景下的表现可谓让人眼前一亮,不禁令人深思,究竟中国有什么“秘密武器”能不惧金融危机,经济发展依然强劲呢?  相似文献   

11.
<正>GDP,这个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最佳指标的符号,几十年来在中国被赋予了众多的含义,它让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也正是这个GDP,让中国当下的环境和生态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事实上,业界存在一个能够平衡二者的指标——绿色GDP,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做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推行绿色GDP需要有考核指标转变做制度保证,当中国各地区的考核不再以单纯的GDP增长为依据时,转变就会变得水到渠成。只有将经济发展与绿色GDP相挂钩,经济增长数据才不会以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为代价,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才能够持续和健康。  相似文献   

12.
王冲 《百科知识》2000,(3):49-50
你听说过“注意力经济”一词吗?3年前,英特尔公司前总裁葛鲁夫在一次引人入胜的讲演中提出过“争夺眼球”的观点。他认为整个世界将会展开“争夺眼球”的战役。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下个世纪的主宰。 “注意力” ——互联网上的硬通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有了“炒作”一词,其目的就是让  相似文献   

13.
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毅 《科技广场》2003,(2):24-25
中共江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江西要成为“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定位和发展思路。这是推进我省工业化、城市化,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科学正确的战略选择。在“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建设中,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承接产业转移使江西成为“世界工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结构进一步大调整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态势,就是正在向世界主要的制造业产地和出口基地方向加速发展,即成为“世界工厂”。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基本条件,在江西都有潜在的或现实的优…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业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则是经济结构调整中最重要的因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结构是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本文阐述了产业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关系,以及信息产业对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同题并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汪亚卫 《未来与发展》1990,6(6):30-31,15
展望10年世界航空工业及科技的发展前景,给人突出的感觉是挑战与机会并存。如何把握机会、迎接挑战?需要我们作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和展望90年代世界航空工业及技术的发展前景。一、军机市场缩小,民机市场看好 80年代,世界虽饱受局部战争之苦,但进入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两伊、阿富汗等局部战争的结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签订了“中导条约”并相继削减了军费,“冷战”的时代正在结束,和平与发展正成为世界形势的主流。与军备竞赛和战争相关联的军用飞机市场已经出现大幅度滑坡。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武器出口国美国,由于国内外减少军机订货,使其航空工业销售额在1988年出现了17年以来首次减少。1989年苏联也宣布将减少军事航空研究发展费  相似文献   

16.
李宾 《大众科技》2011,(10):234-236
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中.各个国家集中的焦点和达成的基本共识是降低碳排放。发达国家纷纷部署和实施低碳经济策略,使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一致认可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动力。中国目前正处于高耗能低效能的时期.只有改善生产.实行低碳经济才能使中国在未来经济更有发展潜力。文章通过对广西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问题等方面的分析如研究,总结并提出了关于如何运用金融手段支持“低碳经济”的观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全球金融危机,注定让2009年成为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世界经济形势险象环生,中国虽然未能全然置身局外,但中国创造的经济发展奇迹还是让国际社会啧啧称奇。“中国模式”在中国乃至国际上掀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8.
信,则达     
“现在经济状况太糟了,我最好还是别在这个时候创业。”这是当前一种流行的说辞。似乎也是一种流行的谬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世界经济出现大衰退的时候,正是微软和苹果相继创立的时候,1998年国内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也是新浪、腾迅和阿里巴巴起步的时候,现在它们都已经成为行业的“巨无霸”。  相似文献   

19.
2006年中国经济整体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物价走势平稳、经济效益显著改善”的良好局面。展望2007年,尽管存在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国际国内市场资源品价格居高不下、国内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短期内难有彻底改变等若干不利因素,但中国经济的巨大内在增长动力依然没有改变。经济景气指数分析和计量预测模型均表明,2007年中国经济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2007年年底增长速度有可能小幅回落。预测结果显示,2007年GDP增长率约为9.8%,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5.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大约增长2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约增长14.1%。  相似文献   

20.
企业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只有技术创新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增长,平均每年递增8%以上,第一次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龙头。但经过二十多年经济长足发展的中国人,现在才开始认识我们的经济发展与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