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一、产品责任中设立惩罚性赔偿金的必要性  惩罚性赔偿金是指在侵权案件中 ,法院判决侵害人给予受害人的超过其实际损害的赔偿金 ,用以惩罚侵害人的行为。它是英美法等国家在侵权行为法领域普遍设立的一种制度 ,尤其在美国产品责任法中 ,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重要制度。而我国受大陆法系的影响 ,主张损害赔偿仅具补偿性 ,即赔偿金的数额应与实际损害相当 ,不能超过实际损害的范围 ,因此我国《民法通则》中 ,无惩罚性赔偿金的规定。但随着经营者以欺诈手段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日益严重 ,因而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49条明确规定了惩…  相似文献   

2.
死亡赔偿金是对被害人的继承人的财产损失的赔偿。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应当包括两层含义,即对生命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和对未来收入损失的补偿性赔偿。死亡赔偿金制度的功能应该包括:补偿功能、抚慰功能、预防功能。死亡赔偿的三大原则分别是:价值位阶原则、惩罚性赔偿原则、利益平衡原则。完善的死亡赔偿金制度,包括增设生命权本体损害赔偿的国家死亡抚慰金制度、以合理填补原则确立死亡赔偿金标准。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国合同法中有关惩罚性和补偿性两种不同性质的违约金进行了考察,指出《经济合同法》中惩罚性违约金的规定已不适应现实的需要。文中还详细探讨了违约方偿付赔偿金的范围,界定了“实际损失”的界限,并进而确定了偿付赔偿金的界限及其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4.
这可能是不正确的,正如Sebok所指出的那样,惩罚性赔偿赔偿在美国早期的侵权法中主要是补偿性的功能,如美国最高法院在Cooper IndustriesInc案中所宣传的……首先,惩罚性赔偿的基础是对特定民事权利的侵害,此民事权利有别于完全被补偿性赔偿所纠正的民事权利体系。运用这一原则到我们的问题,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即使有很强的证据对被告人实施制裁,如果原告没有受到相应的损害,也没有对被告提出不当得利请求,那么这些证据不能单独证明原告有优势。……撇开惩罚性赔偿与私法的基本原则的不一致的事实,其也显示出一些另外的缺陷。……Colby称之为“总的损害”的惩罚性赔偿金:有可能一些受害者将获得旨在惩罚不法行为的整个计划的惩罚性损害赔偿金,从而导致不公正处罚的累积……一些欧洲的法律制度允许某些团体代表受害者的利益进行禁止令的申请和补偿的请求。  相似文献   

5.
这可能是不正确的,正如Sebok所指出的那样,惩罚性赔偿赔偿在美国早期的侵权法中主要是补偿性的功能,如美国最高法院在Cooper IndustriesInc案中所宣传的……首先,惩罚性赔偿的基础是对特定民事权利的侵害,此民事权利有别于完全被补偿性赔偿所纠正的民事权利体系。运用这一原则到我们的问题,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即使有很强的证据对被告人实施制裁,如果原告没有受到相应的损害,也没有对被告提出不当得利请求,那么这些证据不能单独证明原告有优势。……撇开惩罚性赔偿与私法的基本原则的不一致的事实,其也显示出一些另外的缺陷。……Colby称之为“总的损害”的惩罚性赔偿金:有可能一些受害者将获得旨在惩罚不法行为的整个计划的惩罚性损害赔偿金,从而导致不公正处罚的累积……一些欧洲的法律制度允许某些团体代表受害者的利益进行禁止令的申请和补偿的请求。  相似文献   

6.
惩罚性赔偿金之赔偿数额的确定争议颇大,形成了不同的观点。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采用了固定倍数的赔偿方法.其在赔偿基础和比例上都存在着缺陷。惩罚性赔偿金之赔偿数额应采用几率倒数倍数与固定倍数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周秋玲  瑞明 《考试周刊》2007,(21):112-114
惩罚性赔偿金俗称加倍赔偿金或额外赔偿金,是指由侵害人向受害人支付超过其实际损失之外的赔偿费。我国惩罚性赔偿金制度的确立,始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它突破了我国民事赔偿的补偿性原则,加重了对经营者欺诈行为的惩罚力度,在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但在适用中引发出一些重要概念、术语理解的争议,诸如“欺诈行为”、“消费者”、“增加赔偿”等等。“欺诈行为”应是故意而为之,在认定时适用过错(故意)推定原则;界定“消费者”应从行为目的去考察,看购买、使用或接受服务是否为生活消费所需。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研讨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掌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质,以正确地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违约赔偿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分别适用不同的违约赔偿归责原则,即劳动者违约时,应采过错责任原则,而用人单位违约时,宜采严格责任原则;我国应当借鉴国际劳动立法的惯例,明令禁止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损害赔偿金,而代之以法定的损害赔偿;在法定赔偿之立法技术上,劳动合同法宜采“分离式”的立法模式,在法定赔偿之范围上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也应当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用人单位不得违法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 [重点法条]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相似文献   

10.
惩罚性赔偿是不同于补偿性赔偿的一种带有惩罚性质的赔偿方式和机制,但从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情况看,还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在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适用标准以及适用数额等方面加以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以期有效发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律功效。  相似文献   

11.
依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是我国法律赋予劳动者的辞职的权利,目的在于保护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自由择业权。从法律角度来看,劳动者辞职程序简单,条件宽松。但是由于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及劳动者法律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劳动者在行使辞职权利时,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以致于使劳动者处于不利地位,甚至承担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需要努力保证教育质量.到2008年,第一个5年一轮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将要结束.评估对高等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3.
新劳动合同法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总结了近20年来我国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针对现行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中存在的缺欠,完善了有关规定。飞行员作为一类受国家保护的特殊劳动者,其辞职等问题应在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之内,航空公司的索赔应于法有据,合理合法。同时,某些特殊行业及领域在新劳动合同法的适用上,也有待于进一步探讨解决。  相似文献   

14.
劳动经济学的问题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鑛 《教学与研究》2004,11(11):77-83
本文重点论述了当代劳动经济学在劳动力需求理论、劳动力供给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理论、隐性和约理论、工会理论以及劳动经济学与宏观经济理论的关系等方面的最新演进。在当代的经济学研究中,对劳动经济领域问题的研究都极大地推动了整个经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代意义上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客观体现了劳动者与劳动组织之间,因劳动而产生的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从本质上讲劳动关系实际上就是利益关系,正由于劳动关系双方各自有着各自的利益,相互之间产生矛盾不可避免,这便导致了劳动关系的不和谐发展。同样,在我国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也存在着许多因素影响着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对这些不和谐因素如若不加调解势必会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关系的劳动法,目前的规定,特别是劳动合同的规范有很多不足之处。本文主要从劳动法本质的辨析,劳动合同的缔结及稳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依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劳动合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损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通过分析最新规定法律的有关依据,对试用期内所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以便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能够认识和理解试用期的相关法律政策,更好的适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18.
《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无效的规定过于严格,致使众多的劳动合同变成无效劳动合同。本文认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是内容无效的劳动合同。采用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如果损害国家利益,自应属无效。但如果仅损害一方当事人的利益,则应属于可撤销的合同。劳动合同没有采用书面形式的,不能仅以此认定为合同无效。对无效的劳动合同应分别适用不当得利制度和缔约过失制度予以处理。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前劳动合同立法的指导原则应该是重点保护劳动者原则、提高违法成本原则、稳定劳动关系原则、限制劳动者派遣原则、预防竞业原则。这是由劳动法的特殊性决定的,也是由我国当前劳动关系严重失衡的现实状况决定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劳资关系的和谐,从而实现社会和谐。总体上来说,《劳动合同法(草案)》坚持了这些原则,但某些具体条款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实习大学生的身份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具备何种身份,一直以来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界定,这种身份的模糊性给实习生权益保护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从实习、劳动者的概念入手,对当前存在的各种实习模式下的实习生身份进行了分析、定性,认为顶岗实习、就业实习模式下的实习生完全具备劳动者的身份,企业在择优录取的前提下应当与实习生签订劳动合同,赋予其享受劳动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