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晚清官书局的林立出现,是近代中国图书出版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作为一个专门的官方图书出版结构,晚清官书局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其所刻书籍亦以数量众多、底本精良、雠校审慎、售价低廉而著称,被广大读者誉为“局本书”,流行海内。  相似文献   

2.
浙江书局是晚清官办书局中规模较大、刻书最精的刻书机构之一,刊刻了大量经史子集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图书典籍。浙江书局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编辑校勘队伍,依托浙江藏书家和藏书楼众多的优势,再加上有充裕的刻书经费作保障,其所刻图书以精品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地方官书局系统出现于同治中兴的"右文政策"格局中.身为中国近代传统刻书体系中的一抹余晖,官书局沾染的官方意识形态于其编印、发行活动中呈现充分,并据此跨越了清季末期至民国初期两段时间.辛亥鼎革后,它们未必不曾对自身的角色进行过认知重组,试图进行过版角色的转变,参与民国出版产业的竞争纠葛.本文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以湖北官书局为例,从具体细节对晚清官书局整体系统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4.
晚清时期,各省督抚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纷纷开设书局,以刊刻经史子籍,振兴封建文教。而向来学者,多以晚清官书局为曾国藩所创立。如近人刘声木《苌楚斋续笔》中说:“同治年间,曾文正公国藩踵前代南监本、北监本之例,创立官书局。”①况周颐《蕙风簃二笔》云:“咸丰十  相似文献   

5.
刘满平 《兰台世界》2016,(13):117-118
左宗棠在闽、浙、陕、甘(当时包括甘、宁、青)、新多地创办书局,刊印典籍,为各府厅州县书院乡塾颁发、捐赠书籍,有力推动了晚清图书事业的发展。这些举措对促进当地的文化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对文化教育落后的西北地区居功甚伟。  相似文献   

6.
李栋辉 《编辑之友》2011,(2):115-118
中国近代是一个动荡、转折的时代,其历史包括晚清(1840—1911)和民国(1912—1949)两个阶段。晚清时期是引进西方文化的阶段;民国以后,则是西方文化在中国植根与发展的阶段。晚清出版业的变革与列强对清政府的军事打击和文化侵略息息相关,其中伴随着诸种复杂的斗争与冲突,如国内外政治军事斗争,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斗争。正是在冲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内容丰富、性质复杂的一个阶段,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中西冲突、新旧交融。具体到中国近代出版史,也是如此。进入近代后,中国传统的官刻、私刻、坊刻继续发展,而外国人经营的出版机构也开始进入中国。与此同时,清地方政府为适应现实的需要,在同治、光绪年间纷纷成立官书局,形成  相似文献   

8.
张雪峰 《图书与情报》2005,(2):71-73,78
晚清教科书出版活动前后分为教会教科书和国人自编教科书两个阶段。前者开启了教科书出版的近代化进程。后者使这—进程趋于完善。晚清新式教科书的出版。不仅推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也促使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民营出版业在短期内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运动后,曾国藩鉴于“公私储籍灰灭,寒唆艰于得书”的现实,首设金陵书局,刊刻经史古籍并廉价发售,开晚清官书局之滥觞。其后,风气所及之处,各省督抚纷纷仿行,多有设局刊书之举。  相似文献   

10.
黄慧 《出版广角》2016,(6):39-41
传统的“文化殖民史观”认为,西方传教士的出版译介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侵略行为.但客观而言,晚清西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例如文学翻译、科技书籍翻译和其他形态的文化传播方面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美国传教士在晚清的中西文化交流中担当了桥梁和媒介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出版的快速发展.研究当时美国传教士的出版译介活动,对今天的跨文化交流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晚清时期是小说出版的繁盛时期,在中国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一书统计.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地方大员纷纷设立书局。而地方书局的兴盛,得益于清廷重建统治权威的需要、地方督抚势力的崛起,以及晚清时期中体西用的文化政策。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随着对外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晚清报刊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传播功能也得到国人的认同.晚清报刊通过对近代法律知识的普及以及对近代法律教育的推动,在近代法律观念的传播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官书局是清中后期重要的地方官府出版机构,在中国出版史、文化传播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同光时期金陵、淮南、浙江、崇文、江苏五大地方官书局联合刊刻《二十四史》是晚清官书局的重要出版活动,本文在揭示五局合刻《二十四史》的历史背景、刻书缘起、各局之间具体分工的基础上,分析了五局合刻《二十四史》的版本特征及其成因,总结了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网站:日前,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合作,拟共同编纂出版大型档案史料《晚清宫藏辛亥革命档案汇编》。大型档案文献《晚清官藏辛亥革命档案汇编》所辑档案均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  相似文献   

16.
广益书局是近代上海重要的民间出版机构。上世纪30年代广益书局因大量出版"大达版"图书而声名大噪。"大达版"图书造成了出版史上空前绝后的出版场景。"大达版"图书成本低廉,发行渠道畅通,对文化普及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知名出版家群体中,绍兴籍出版家位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在近代各大民营出版机构中均有分布。本文主要从创立自身书局前积累了大量的出版行业经验、在经营出版企业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融资方式、在出版企业经营中重视广告宣传的作用、在出版企业管理中塑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这四个方面对近代绍兴出版家的出版经营理念进行探讨,这些经营理念值得当代出版人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19世纪中叶,清政府在各地设立书局,刊刻传统经典著作,试图传播正统的价值观念,重建清廷的统治权威。咸丰九年(1859年),胡林翼在湖北设立书局,刊刻《读史兵略》、《弟子箴言》等书,开晚清地方书局之先河。此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马新贻、左宗棠等地方大员在各地纷纷设立书局,如金陵书局、广雅书局、江西书局、浙江书局、正谊书局等,刊刻因战乱焚毁的经典书籍。这是他们为恢复地方名教、复兴地方文化事业的自觉行为,由此传统文化再次勃兴。然而,书局的运行、书籍的刊刻,均需要大量的费用,书局的经费成为地方官员关注的内  相似文献   

19.
浙江官书局作为清末五大书局之一,在出版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1909年浙江官书局并入浙江藏书楼成立浙江图书馆,从此浙江图书馆增加了刻书、印书的业务,开启了近代图书馆收藏与出版两大任务并行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梳理晚清时期中文期刊的萌芽及其历史发展,介绍晚清时期各个历史阶段的代表性中文期刊,研究晚清期刊在西学东渐以及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