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敏 《考试周刊》2013,(10):35-35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新型课堂以对话为轴,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中,成为其中的一个人物,在对话中激发情感,在对话中感悟品质,在对话中提升价值,这样就可以构建一种对话型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生活,让学生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一、在对话中激发情感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  相似文献   

2.
我们爱和平     
活动目的1 通过观看有关伊拉克战争的电视、图片和文章 ,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性 ,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特别是给无辜儿童带来的不仅仅是肉体 ,更是心灵上的创伤。2 激发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活动准备1 每个学生搜集一则反映战火中儿童生活的图片和文章。2 教师准备“战争实况”的录像及图片。设计理念1 在活动方式的策略上 :活动前让学生自己收集反映战火中儿童生活的图片和文章 ;活动时让学生利用图片或文章自己选择交流方式 ,互相探讨、互相学习、互相感受 ;活动后让学生自己谈谈希望 ,总结收获。2 在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谭宗旺 《湖南教育》2008,(10):34-35
教学目的:本课教学目的是通过“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让学生明白如何简单地写出人物的外貌,用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兴趣爱好和性格,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四年级学龄段的孩子接触事物直观、具体,喜欢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生活,而文中内容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细细分析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他们对战争的了解只是局限于影视剧中的场景,感受到的都是打仗的“兴奋”,英雄的“壮举”,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却无法体会,特别是男孩子还非常喜欢战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链接课外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对文章人物、故事等留下深刻印象,对语言文字上有所感悟;让学生建立起和平与战争的立体空间,感悟课文内涵,突破“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等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一难点,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教材的处理上也要有所侧重,重读第4自然段,重说、重议第6、7自然段;充实课外资料、唤起生活体验等多种方式来形象具体地理解重点句子.  相似文献   

5.
记叙文中的人物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人物语言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真实而又富有文采的人物语言描写,是初中阶段记叙文写作训练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一节《写作指导之语言描写》为例,为作文指导探索了一条源于生活又回归课堂的思路。首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从细处出发,从小处出发,让学生有处下笔,有话可说。其次,通过课堂上学生互判、互评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夜莺的歌声》讲述了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男孩子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表现了“小夜莺”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品质。由于学生缺乏对二战的了解和战争带来深重灾难的感性认识,会阻碍他们对人物品质的深切体悟。教学时,教师可借助课外资料的阅读运用,引导学生深切体验人物品质。  相似文献   

7.
何梦 《学语文》2021,(1):30-31,25
【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梳理情节,积累语言经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性。二、设置以文绘画的环节,激发学生自主还原文本情节的兴趣,引导学生对人物、环境、细节进行深刻思考。三、引导学生通过物象分析文本中的人物、语言,感受战争中的人间温情、青春美丽、人性美好,并自主表达对其中人物的情感与态度。  相似文献   

8.
本节课在全面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以分析人物形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造成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深层原因.课堂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力求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他们通过对生活的了解和感悟,走入诗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去发现人性的善恶变化,进而激发学生追求真善美的美好愿望,同时也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学作品永恒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通过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教师唯有通过激发和鼓励尽快让学生活动起来,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10.
<正>"你要想知道苹果的滋味,就需要将苹果尝一尝。"这一论断完全适合于作文教学。要使学生自己作文,就必须使其亲自尝试。一、尝试命题尝试命题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关键环节,自命题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落实课标要求,力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亲自去尝试。无论其命出了什么题,应予以鼓励引导。只有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因此,教师应根据单元的内容和训练重点,有计划地让学生尝试命题。例如,在训练学生记叙人物  相似文献   

11.
<正>一、创造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为了缩短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将真实的生活引进课堂,在教学中我模拟生活情景,给学生提供语言交流机会,让学生在模拟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训练。例如在教人物时,我精心制作许多头饰,把头饰戴在学生头上,让学生自我介绍,上台表演,同时我经常改变对话内容,参加对话的学生也不断更换,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课文的知识形象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口头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己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童话故事情节生动、感人,充满了奇思妙想,贴近儿童生活,读起来通俗易懂。因此,课外阅读活动中,我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童话中体验课外阅读的无穷乐趣。学习目标1.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安徒生写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童话,激发他们阅读童话的兴趣。2.通过读一读、演一演、看一看等形式的…  相似文献   

13.
8爱之链     
<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和多处环境衬托的写法。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和多处环境衬托的写法。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设计思路】本单元课文内容距学生生活比较远,他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由扶到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由"学会"到"会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通过品词品句,加深理解和体验,把握课文内容和人物的精神面貌,感受黄道婆的平凡与伟大。咀嚼与探究文章的重点部分时,让学生反复理解,推敲重点的语言文  相似文献   

15.
师生共读整本书,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分享与交流,促进学生对整本书的深刻理解与认识,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教师应依据年段特征,给学生推荐适合的读物;读前精心推介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核心恰当的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读中聊人物聊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读后分享阅读见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但在实际中学生对作文有畏惧心理。那么,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写作文呢?进行了一些探索,提出了几点建议:明确作文目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引导学生生活取材,让学生乐于写作;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保持写作的热情。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教材编排讲求“文道结合”,以正面的形象对学生进行良好品质教育。因此,在语文课本中安排了许多正面的形象,目的是感受人物的品质,在学生道德认识中注入良好的道德内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我从多次听课中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把学生放在课文主人公的对立面,让学生与人物进行“反比”,我认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降低了教育效果。犤案例一犦四年级课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学生通过课文了解了孩子在地震时的表现,教师通过课件让学生感知地震的危险场面。让学生模拟情境想象说话:如果是你,当时会怎样?…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教学目的分析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人物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坚守品质的情感,理解手艺的真正内涵。学会联系作家及其时代背景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二、教学过程导入俗话说人之立世,贵在立品。生活中我们每天接触很多平凡的人,他们来自社会底层,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非凡的成就,却拥有高尚的尊严与追求,也因此受到人们的敬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品质》来欣赏这样的人物。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喜欢阅读,却不一定喜欢阅读教学。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大多是从人物、情节、环境三大要素着手的,分析得详细繁杂,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才能让学生爱上阅读?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情境创设可以有效地让学生融入到阅读课堂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思考。本文针对如何创设语文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指导学生对来自生活的人物素描进行练笔,让学生认识到好作文是来源于生活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