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在论创作时曾经说过: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祝福》中对祥林嫂的形象的描绘,就是画眼传神的突出一例。《祝福》中精心刻划了祥林嫂三个不同时期的肖象,准确地反映出祥林嫂在不同时期的精神状态。而这三幅肖象之所以写的出色动人,传神授意,关键又在于作者对祥林嫂的眼睛的匠心描绘。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四爷家时,作者在写她的肖象中是这样写她的眼睛的:  相似文献   

2.
眼睛是人体中最为传神的器官,有着“心灵之窗”的美称。因而文学家最喜欢描写人物的眼睛。通过描绘眼睛可以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可以透视人物的心灵秘密,可以表现人物的善恶美丑。鲁迅先生是描写眼睛的高手。在小说《祝福》中曾多处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而深刻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悲苦命运和精神变化.对塑造祥林嫂的形象、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晋代大画家顾恺之在谈画人物时说:“人体的某些部位画得美一些或丑一些都是无关紧要的,要想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画得生动逼真.关键全在这个眼珠儿上。”  相似文献   

3.
眼睛描写作用例说朱喜春鲁迅先生曾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子,眼睛最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感情变化,眼睛最能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对刻画好作品人物,突出作品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作家...  相似文献   

4.
《小麻雀》     
角度之一,“小黑豆似的眼睛”描写,作者扣住“眼神”,对小麻雀的眼睛作了传神的写照,准确地透视了它复杂的心理过程,耐人寻味,课文中直接写小麻雀的眼睛主要有六处,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展示了小麻雀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状态,间接写小麻雀的眼睛,在第二自然段里较典型,接连三次间接写了小麻雀的眼睛,突出了小麻雀的“小黑豆似的眼睛”给人印象之深,表达了作者对小麻雀的深深的爱怜之情,苏东坡云:“传神之难在目。”作者正是通过对小麻雀“小黑豆似的眼睛”的描写,透视出受损害的弱小  相似文献   

5.
“死”是一个灰色的字眼,令人忌讳和恐惧。但在文学大师们的笔下,“死”却能传达出丰富的情韵和异常的神采来。他们作品中的“死”或寄寓深意,或凸现性格,或传递哲理,或昭示主题,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审美世界。祥林嫂、夏瑜之死:鲁迅以死亡寄托控诉和警示《祝福》是鲁迅先生一篇著名的悲剧小说,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把祥林嫂的“死”摆在她悲惨一生的开头来叙述,叙写她在新年人们祝福的时候惨死在雪地上,以控诉封建社会吃人的罪恶。鲁迅在描写祥林嫂之死的过程中,首先成功地描写了置祥林嫂于死地的鲁镇这个典型环境。辛亥革命虽已过去多年,但…  相似文献   

6.
彭建国 《考试周刊》2014,(51):27-30
<正>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描写有多个角度。鲁迅先生曾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物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鲁迅《我是怎样做起小说的》,见《南腔北调集》)如,他对祥林嫂眼睛的多次描写,就把祥林嫂的精神状态、生命特征清晰地表现了出来。然而,"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除了眼睛可以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穿着、语言、动作、神态等也可以表现不同人的得不同风格特征。即便是背影,也是各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巧艺》说:“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美学界一直把这当作“画眼睛”、“以形传神”的美学范例。但是,这时画像上并未画上眼睛.既然“数年不点目睛”,又怎么能“以形传神”呢?难道顾恺之有意不让自己的作品“以形传神”么? 其实,画人不点睛是出于绘画上神秘的原始思维和原始禁忌方面的原因,并不  相似文献   

8.
欣赏小说不能离开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来探究一下祥林嫂的人物性格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意义。祥林嫂是安分守纪的。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曾经说过,历史上,所谓治世是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所谓的乱世是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祥林嫂的生活追求就是做一个安稳的奴隶。作品在第一次描写她时这样写道:“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在那个时代,她不会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封建礼教是恶的。作为一个传统女性,相夫教子、勤奋劳作是她的恪守之道。祥林嫂是那样热爱生活,她勤勤恳恳地在鲁四老爷家做工,由于她勤快能干,得到别人的夸赞,…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是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字锤句炼,意蕴深远,值得揣摩学习。本文仅以 《祝福》为例,试作浅探如下。 一、精选动词,活现情态 鲁迅擅长于选用恰当的动词活现人物的情态,揭示人物的性格,从而增强表达效果。比如描写祥林嫂的婆家逼她改嫁一段中,作品通过卫老婆子之口写道:“闹是谁也总要闹一闹的,只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祥林嫂的婆婆把祥林嫂嫁到深山里去,实际上是把她当作商品出卖出去。对于这种卖婚的行  相似文献   

10.
眼睛,是人的心灵的窗户。要表现出一个人的“灵魂”,无论画家还是作家,都不会放过对人物眼睛的描绘。鲁迅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画眼睛”。他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祝福》对祥林嫂的眼睛描写了三次:一次不如一次有神,真切地反映了人物每况愈下的生活历程。《伤逝》对子君眼睛的两次的描写亦是神情毕肖。在鲁迅的创作中,大量的“画眼睛”却不局限于肖像描写,而是指最能显示人物精神世界的典型细节。孔乙己那件“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就是孔乙己的“眼睛”。在《故乡》里,二十多年后的闰土见“我”不再喊“迅哥儿”而虔诚地叫“老  相似文献   

11.
佟欣 《现代语文》2007,(2):94-94
看过《祝福》的人一定都记得祥林嫂吧。她命运多舛,死了男人再改嫁,改嫁后男人又病故,留下个儿子还被狼叼走。她喋喋不休地向人们诉说自己的不幸,人们在咀嚼了她的故事后,她却像被嚼得没有滋味的甘蔗渣一样被人们吐掉,还要受人唾弃,就是死了也还要被鲁四老爷之流骂为“谬种”。鲁迅在作品中从多方面对祥林嫂的悲剧命运进行描绘,有三纲五常对她的约束,有周围人们的冷漠,也有其自身的性格因素。这里我们抛开那些大的方面,仅从鲁迅在作品中所描写的几个小小的细节——祥林嫂的工钱,祥林嫂的身价和替身(门槛)的价钱来看祥林嫂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学》一九八○年第一期发表的张浩逊同志《怎样看她的红眼圈——对《祝福》一句话的理解》一文,正确肯定了四婶是“虐杀祥林嫂凶手之一”,然而他对“凶手之一”的四婶“眼圈就有些红了”作的解释则是“为祥林嫂讲的‘亡夫丧子’悲渗事件本身震动、伤感”的结果,并指责别人“把鲁四太太眼圈发红说成是虚伪的表示是不符合作品的实际”,而只有他的论点:四婶“为祥林嫂‘亡夫丧子’震动、伤感”才可从作品中找到论据.据他自己说这论据是“祥林嫂与鲁家”无仇,所以祥林嫂的不幸不会“被他们当作喜事庆祝的”.张文论点论据,我很难苟同,故作此文与张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3.
“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是深刻的创作经验之谈。鲁迅先生在这方面始终在作着认真的探索,“画睛”艺术手法高超,造诣精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祝福》中对祥林嫂眼睛的传神描摹,已有许多细致深入的分析和恰如其分的称颂。这里只想简要分析一下人们还注意不多的《药》中的“画睛”艺术。小说《药》中的各类人物,除了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勾勒的夏瑜之外,鲁迅无不刻意画了他们的眼睛。着力最多的是刽子手康大叔。一般论者往往着重分析他“满脸横肉”、衣衫不整的外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是先生创作体会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前辈作家作品的规律总结,真可谓慧眼独具,慧眼识“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外化,也是人物肖像描写的中心。“画眼睛...  相似文献   

15.
《祝福》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中的传统篇目。鲁迅的作品总是以深刻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著称的。《祝福》里的人物描写独到的地方是通过细致的语言描写和传神的肖像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表现反封建礼教的深刻主题。 祥林嫂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她性格的形成是与那个特定环境分不开的。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旧中国,封建思想、封建势力对中国农村的统治根深蒂固,中国农村的广大劳动群众深受其害,妇女的命运就更为悲惨。在这里就这篇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小说多处对祥林嫂的语言、肖像作了细致的描写。在小说的开头部分,“我”与祥林嫂在河边相遇的一段对话,对祥林嫂的肖像作了这样的描绘:“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这一段描写把一个受尽精神折磨、生活无依无靠的悲惨  相似文献   

16.
白雪 《学语文》2004,(11):1-4
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巧妙地把祥林嫂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集中在“祝福”这个特定环境里;并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尤其是眼睛的刻画,揭示了祥林嫂的悲惨 命运及其社会根源。细读《祝福》,不难发现,小说冠以“祝福”这个标题,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是以祥林嫂的一生的悲惨遭遇为主体安排的。祥林嫂在生命走向终结之前曾执着地问“我”:“一个人死后究竟有没有灵魂?”到底什么是人的灵魂?“灵魂”即一个人的精神。祥林嫂活着的时候是有精神的。在她饱含辛酸和血泪的生涯中.祥林嫂是满怀希望而且执着地守护着自己的生命之魂。  相似文献   

18.
陈海琳 《读写月报》2022,(34):16-19
<正>丁玲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为什么所有人都一样把祥林嫂往死地里赶?为什么所有人都一样在增加她的精神痛苦?这似乎是一场共谋。细心的读者会发现,《祝福》有大量重复性语句,鲁迅这样一流的小说家,他是不会写毫无意义的重复句的,重复叙事中必有他的匠心。笔者试图从重复叙事入手,来探寻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9.
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子,透过它可以看到你的思想和灵魂。文章也应具有这样的一扇窗子,即“点睛”之笔。作为文章的眼睛,运用得好,能使文章生动传神,大放异彩。要想借点睛之笔助自己妙笔生花,我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精雕细刻:  相似文献   

20.
侧面描写就是间接描写 ,对象不出场 ,通过其他人或物的言行状态来表现对象的特点。侧面描写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一、案例分析(一 )祥林嫂能干肯干到什么程度。第一次到鲁镇时 ,祥林嫂很能干 ,也很肯干 ,四婶很快就收下了她。她能干肯干到什么程度呢 ?文中除了正面的描写外 ,还有三处精彩的侧面描写 :1.“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 ,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这句话的重音在“着”字 ,那意思就是鲁四老爷家雇对了人了 ,实在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雇了祥林嫂 ,真是鲁家意外的收获。通过这句话 ,我们可以发现 ,祥林嫂的能干和肯干确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