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小的苔藓植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伟大的拓荒者地球上原本没有土壤,苔藓植物和地衣等分泌酸性物质,“溶解”了岩石,促进了土壤的形成,让地球变得更适合其他陆生植物的生存。所以,苔藓植物常被称为大自然的拓荒者、先锋植物。在一些不毛之地,例如新诞生的岛屿,苔藓总是最先出现,当苔藓长到一定厚度时,其他植物就能在这里生根发芽了。  相似文献   

2.
1.“地球”——谁见过地球?(支老师的这一问题看似问法显拙,却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让学生明白地球在我们的脚下,和我们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曹明 《新高考》2006,(5):104-105
地球上的全部海洋是一个巨大的海洋生态系统,约占地球面积的71%。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较,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其一,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植物的主要种类,只有在浅海和大陆架周围才有一些大型的藻类,没有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更没有高大的乔木;其二,从数量来说,以浮游动物为主,海洋中的动物大都能够在水中游动,但不具备快速奔跑的能力;其三,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温度、盐度,而不是水。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一般分为潮问带或称沿岸带、浅海或亚沿岸带潮问带以下、半深海带和深海带、大洋带四个带。海洋生态系统不仅在维持生物圈的稳态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且蕴藏着地球上80%的生物资源,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贵刊2003年第10期在“问题·争鸣”栏目刊登了郑昌军老师的《〈两小儿辩日〉答案之我见》的文章。该文对教学参考书中的答案提出质疑,这是很可贵的。但是,对于郑老师的结论,我们有不同的看法。郑老师根据对地球自转和地球上某点在不同时刻面对太阳的情况进行的分析,得出结论:相对于早晨来讲,中午太阳离人更近。这种说法,表面看似有理,但没有注意到太阳离地球是非常遥远的这一情况。正是由于太阳离地球非常遥远,地球上的人在早晨、中午同太阳的距离的差别就显得微乎其微,可忽略不计,以至于无所谓远近之分了。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郾2千米。地球…  相似文献   

5.
在南极,目前已经辨认出来的地衣只有400种左右,苔藓有75种,仅有4种开花植物,还都是生活在南极圈以外的南极半岛上。而在北极,地衣有3000多种,苔藓有500多种,各种各样的开花植物则达900种之多。在北纬66°~71°之间的阿拉斯加北坡及加拿大的诸岛屿上,生长着53个有花植物科的450种开花植物。而在北纬80°左右的格陵兰岛北部地区,仍然可以看到90多种各种各样的开花植物,它们无疑是地球上纬度最高的开花植物。如果你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转为优势,极地的这种…  相似文献   

6.
刘怡 《中学科技》2008,(5):24-27
你知道吗,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看似洁净安全,事实上却潜伏着一些不速之客。它们弥漫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泥土中、水中、空气中、甚至在我们的身体里,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它是无处不在的隐形杀手,却也是和我们分不开的“密友”,它就是——细菌。  相似文献   

7.
第一课时一、谈话解题1.“地球”——谁见过地球?(支老师的这一问题看似问法显拙,却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让学生明白地球在我们的脚下,和我们息息相关。)2.“只有一个”——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作者为什么单说“只有一个地球”?(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基本天体常识。)二、读出情趣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各自把课文读一遍。2.形式多样地轮读课文。支老师首先请喜欢读1、2自然段的学生站起来读,却“不客气”地劝举手犹豫、迟缓,有从众心理的学生坐下——“机会是争取来的,举手迟的同学请坐下,你们没有争取到这次读书的机会。”支老师这招反其道而行…  相似文献   

8.
声如苍蝇,却也会"狮吼功";面不带笑,却十分幽默;看似慈祥,却是严厉之师。这便是我们的历史老师——邓彬老师。在此之前,我只知道他很凶,所以十分怕上他的课。星期四第二节课,邓老师风风火火地走进来,声音小得像蚊子:"上课!"我还没听清老师说什么,坐在前排的班长大喊一声:  相似文献   

9.
教学细节,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一种流露,是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是教学功底的一种展现。它看似平常,却在平常中蕴涵着智慧;它看似简单,却在简单中孕育着深刻。细节虽小,但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个性成长中的价值和意义,却举足轻重。有了教学细节,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思辨与灵性。关注了教学细节,才能演绎出我们精彩的语文课堂。笔者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细节进行关注。一、在异想天开中发现亮点。有些教学细节表面上看似信手拈来,实质上却是教师的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它的背后是一种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意义     
余雅 《辅导员》2014,(13):63-63
世间每一种生物都有求生的本能,比如一颗普通的石头、一株平凡的小草,亦或是身临绝境的动物,当然还有强大的人类,他们看似平凡,却有着强大的力量。顽强、拼搏、勇气、毫不畏惧……每一种生物都在向我们诉说着生命的意义。在这些微小的小生命不凡的经历中,小作者们也用他们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生命的真谛,写出了小小年纪对生命的感悟。  相似文献   

11.
<正>在这个迷你植物王国里,每天都在发生着有趣的故事……育儿园我们可以在苔藓丛林中找到很多小动物,如蚂蚁、蜗牛、跳虫等。有些昆虫还会把卵产在苔藓的孢子体上,这样既能晒到温暖的阳光,又能防止被雨水淹没。孵化后的幼虫也通常活动在附近,吃吃东西,躲躲天敌。冬季餐厅冬季,极地寒冷,普通植物根本无法生存,只有雪下的地衣和苔藓能正常生长,于是便成了驯鹿和旅鼠的食物,帮助它们度过难熬的季节。科学家发现,北极熊有时也会吃苔藓。  相似文献   

12.
绿色氮循环     
<正>在了解到2023年的环球自然日年度主题为“见微知著——自然界的小角度与大视野”时,我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一本关于蕨类植物的书。书里提到了一种叫满江红的水生蕨类植物。满江红虽小,却能和鱼腥藻一起合作固氮,将大气中植物无法吸收的无机氮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有机氮。固氮不仅可以促进满江红的生长,还可以给其他植物提供养分。这么微小的植物居然有那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萨曼莎·普莱斯:我们觉得蓝鲸可能是有史以来生活在地球上的体积最大的哺乳动物,不过它们却捕食那些微小到有些甚至用显微镜才看得到的磷虾和浮游生物。这看起来很奇怪,它的体型如此庞大但吃的东  相似文献   

14.
泥鳅的秘密     
科学课上,老师让我们做一个生态瓶——就是将少量的植物和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放入一个密闭的玻璃瓶中,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人和植物在生物圈中对生态平衡的维护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生态系统中还有许多动物和微生物是维护生物圈内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链条,这两大类群的生物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是我们的地球——“生物圈I号”赖以正常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张sir二三事     
张sir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这个看似老实的小老头有着胖胖的身子和一个聪明绝顶的大脑袋,脸上总是笑眯眯的。为什么说张sir“看似老实”呢?你看看我们和他的几次过招就知道了。某下午上课中,张sir在黑板上洋洋洒洒地写着他的狂草,下面小强正闭着眼睛摇头晃脑  相似文献   

17.
生命的历程     
在我们人类目前所能探知的宇宙范围内,只有地球才是生命的方舟。除了人类外,各式各样数量众多的生命充满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即便在你的床上,也有几百种微小的生物。仅就动物而言,曾在地球上生存过的和正在地球上生存着的极其地繁多和复杂,它们的个体有小得用肉眼不能看见到大得有3辆并列公交车那么大,其差异之悬殊令人惊奇。尽管地球上存在着如此丰富的生命,但它们从诞生发展演化到今天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毁灭性的波  相似文献   

18.
许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命悄然遍布在大自然这个家庭的每个角落,它们与动物、植物共同组成了生物大军,使大自然湿得生机勃勃,他们是地球上最早的“居民”,  相似文献   

19.
明初爱连湾已是黄海鲱的中心产卵场,但由于海湾环境的变化,产卵青鱼集聚区由岩礁向海草海区转移。明代前期系在青鱼岛,明后期之后转移到青鱼滩。这种变动的推动力是车道河所引起的海陆变迁。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河流,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其作用却相当关键。  相似文献   

20.
闵正威 《中国教师》2009,(13):51-53
<正>自从地球上出现了生命,生命就与其环境形成了生态系统。"教育是在环境中进行的"[1]。环境则被理解为"在一特定地域单位内所有动物与植物彼此互动并与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