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离不开多元主体适时的新媒体运营赋能,也离不开高校新媒体教育的协同赋能。高校新媒体教育赋能数字乡村建设有三大路径:助力“新农人”培育与优化、开发“新三农”优质线上课程、输出“新三农”创意内容资源。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和发展前景。人工智能具有精准把握思政课教育对象、精准供给思政课教学内容、精准评价思政课教学效果等价值意蕴。然而,当前高校系统内普遍存在着思政课教师的整体人工智能教学素养不高,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合力不强,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体制机制不尽完善等现实问题。因此,需要重点在提升思政课教师人工智能教学素养、多方主体参与开发与建设、健全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体制机制等方面着力,促进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建设,以期有效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大语言模型(LLM)作为一种先进的AI技术,正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与传统AI技术相比,LLM能够处理大量的文本数据,并在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LLM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推进已经对AI教育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与学习平台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这些影响也迫切要求青少年AI教育课程与时俱进的变革。为应对这种变革,该研究从课程内容框架、基于LLM的教学模式以及LLM辅助学习平台三个维度设计了一个面向LLM的青少年AI课程架构,并以教学活动设计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如何使该课程架构与学科核心素养紧密契合。基于此架构,设计并开发了一门高中LLM示范课程,重点展示了如何利用自主开发平台(LLM 4 Kids)进行人机协同教学。选取了示范课程中《面向LLM的提示与评估》的单元内容,解释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应用和整合LLM技术。通过提供面向LLM的青少年AI课程架构以及解释案例,为AI教育实践者提供面向LLM的框架体系与课程参考,推动最新的人工智能前沿知识进入中小学课堂,从而有助于青少年适应AI快速发展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进入加速阶段,引领着教育理念变革、智慧教学环境构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综合评价改革,从而全方位推进教育领域变革创新,重塑和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赋能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助力形成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共同富裕是一个复杂深刻、影响深远的社会议题,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要更好地服务共同富裕的使命,为共同富裕建设不断赋能。“自我赋能”“授权赋能”“协同赋能”三种重要赋能模式彼此相关,构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概念框架。运用三重赋能模式,持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为:一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自我赋能”,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二是政策支持下的“授权赋能”,不断推进政策导向和健全创业服务保障;三是多元主体的“协同赋能”,驱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数字教育赋能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大变革与重塑.教育数字化赋能学校体育教学具有促进教育现代化、加速教学改革创新,转变教师教学模式、构建体育教育新模态,关注育人质量、提升学生主动健康能力的时代意义;呈现出数字化教育赋能多场景育人的深度、多维度评价的广度、高效能教学的效度和智慧型治理的温度四个维度的形态表征.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教育管理、教师教学、支持体系和学生数字教育交互等现实困境与挑战.为此,要从构建“学校为中心的多场域整合”发展模式、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强化支持体系建设、优化教学交互生态四个方面综合治理,促进数字化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的纵深渗透和横向拓宽发展.  相似文献   

7.
具有实效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具备内在性、实践性和延续性,对其进行有效检验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检验仍存在检验方式经验化、检验内容复杂化和检验成果长期性等问题。大数据技术能够打破实效性检验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拓宽实效性检验范围。因此,应通过加强大数据赋能实效性检验宣传、确立大数据赋能的内容和方法、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库等措施,助力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检验。  相似文献   

8.
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给全球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加速了高等教育变革。2023年5月,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组织(EDUCAUSE)发布的《2023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从社会、技术、经济、环境和政治五方面,阐述了当前和未来影响全球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十五种重要趋势;介绍了助力预测性和个性化学习的人工智能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学习模式间界限的模糊、混合弹性课程模式、微证书和培养学生归属感与连结感六项对高等教育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实践;预测了未来高等教育教学四种可能的走向与情景,并分享了七位专家的反思。本文从高等教育教学变革预测的变化、人工智能驱动高等教育数字化是大势所趋、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全民终身学习,以及智能技术赋能高等教育需考虑伦理风险四方面进行了反思,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变革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教育技术在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及重塑教育生态等方面均能为其提供多维度、多领域的助力,并赋予各类教育主体改善之新动能。教育技术赋能体现了技术赋能教育和教育反赋技术的双向统一,存在于教学、服务、评价、治理、科研等五大领域,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思维、应用、器物等形态的革新。以“双减”改革为例,当前教育技术赋能“双减”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赋能主体、治理难度、教育公平、价值追求等方面的问题,可采取提升理念认知、完善规则体系、促进协同行动和教育公平等方面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风建设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而在校学生的学力是营造高校优良学风的 关键元素。学力的培育可经由规训式教育和赋能式教育两种方式实现:前者借助于时空分割,硬性约束受 教育者身体,迫使其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后者则是通过技术和能力的赋权,将决策权与行动权赋予教育 对象,促进其逐渐具备社会生存能力。比较而言,后者更符合现代社会对高校在校生学力建设的要求。美 国中部高校实践经验启示我们,提升地方高校在校生学力水平,创建优良学风,需要构建以赋能为主规训为 辅的动态演化机制,探索以项目为载体的分类赋能路径,开发以赋能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迎接未来学习——重思教育技术》作为美国教育部于2016年最新发布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从技术赋能的学习、技术赋能的教学、教育技术时代的领导力、教育技术时代的学习测评、教学生态系统建设等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近年来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对美国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影响与冲击。结合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趋势,文章分析了技术赋能的学习内涵、技术赋能的学习内容、技术赋能的学习实践、消除数字鸿沟、技术赋能的学生、技术赋能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技术的未来,旨在对该计划技术赋能的学习部分进行解读,并简要概括了其对国内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研究及其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促进新发展阶段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教育基金会能够通过高质量支撑发挥更大作用。然而,高质量支撑也给高校教育基金会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教育基金会可从筹资模式、筹资项目、保值增值三个方面,助力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技术》2016,(10):18-23
《迎接未来学习——重思教育技术》作为美国教育部于2016年发布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从技术赋能的学习、技术赋能的教学、教育技术时代的领导力、教育技术时代的学习测评、教学生态系统建设等五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近年来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对美国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影响与冲击。文章结合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和趋势,从六个方面分析了技术赋能的学习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变化和教学特点,并从两个方面叙述了技术赋能时代的教师教育和教师职业发展,最后给出了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教育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即培养并发展技术赋能的教师以回应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梳理出高等教育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十大事件: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爱国主义教育法,第一次以法治形式规范爱国主义教育任务和举措;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以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成功举办,有助于加快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步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将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兰州倡议”为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全面振兴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从学生身心健康协同发展层面助力时代新人培养;新一轮教学成果奖出炉,引领高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方向;“国优计划”推动高校为中小学培养高素质教师,从源头上夯实强国人才培养之基础。通过梳理这十大事件,多维度呈现了2023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沿动态,有助于理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脉络以及进一步思考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能力的程度和水平直接影响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实现的进程。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不同利益治理主体价值共创和行为协同的过程,为实现“共治”“善治”的治理目标,在“放权”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对治理主体进行“赋能”,促进和发展其治理能力。“赋能”是动态发展的,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结果,突出对高等教育治理主体认知和行为的改善。依据价值共创网络的分析框架,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赋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宏观层面网络环境的结构赋能、中观层面信息技术的技术赋能和微观层面治理主体的心理赋能,不同层面的赋能都有具体的途径和方法。综合发挥价值共创网络的赋能优点,可以创新和发展高等教育治理能力,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程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重要载体。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建设要以突出价值引领为统领,结合高校继续教育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义务,以及新时代教育教学、教育评价等特点和内涵式、高质量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基于此,系统分析和研究了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定位、指导原则、治理体系、制度供给、教育要点、实施赋能、质监评价等基本内涵,为建设高校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实践经验和方案路径。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重大创新。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在变革、激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内在动能、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认识层面、技术层面、融合层面的现实难题。为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亟须培养教育工作者的大数据思维,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数据应用能力,构建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与教育融合不断深入,以“互联网+”赋能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变革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促进城乡美育教学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当前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存在美育观念相对落后,师资、教学条件不足,课程开设和评价方式单一等现实问题亟待解决。研究从互联网空间的特性深入剖析了“互联网+”赋能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变革的内在机理,认为“互联网+”可以拓展农村学校美育课程教学场域、补充农村学校美育教学资源短板、细化农村学校美育教学评价结果、推动农村学校美育教学群智协同、构建农村学校美育新型师生关系和促进农村学校美育联动有机发展。基于此,研究进一步从夯实基础设施、优化技术手段、落实发展任务、完善课程建设和健全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互联网+”赋能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变革的实践路向,以期助力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工作者正确认识与践行“互联网+”赋能农村学校美育教学。  相似文献   

19.
数字技术是数字化的核心,数字技术的应用为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数字技术促进思政教育模式变革,优化思政教育资源配置,创新思政教育管理服务。高校思政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统一,是守正创新与系统观念的统一,是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统一。数字赋能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路径,应从主体素养、教学方式、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四个方面发力,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教育强国建设,充分发挥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介绍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和体系架构基础上,探讨以信息服务、教育管理、资源共享和教学应用为核心的高校云计算平台的功能结构,期望能促进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