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诸多有教育价值的内容,高校思政教育创新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  相似文献   

2.
在多元文化和多种思潮的冲击下,帮助高校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政素养,成为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增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可以对提升和巩固思政教育实效起到积极影响。该文首先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角度出发,概述高校学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随后概述了构建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机制的三个关键点,分别是尊重个体差异、整合教育资源、关切实际问题;最后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出发,提出丰富载体形式增强感性认同、创新传播方式促进理性认同、促进文化交融增强理性认同等可行性路径,为发挥思政育人实效提供了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几千年文明历史的精髓,将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的关系,将传统文化实践应用和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开发相结合,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能够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建设,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教学体系中培养优秀的学前教师队伍,并与幼儿园的需求相结合,从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建筑施工专业课蕴含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思政元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四个思政方向为切入点,示例课堂教学设计,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让学生切实感受思政之蕴,以达到价值塑造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下简称“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于新时期思政教育发展具有良好的应用意义与推动作用,能够引导青年学生规范自身思想言行,实现健全人格的塑造养成。  相似文献   

6.
重视中医药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优化,强化课程思政作用与建设,从加强课程教学设计入手,彰显课程教学特色,着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达到文化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7.
荆梦婷  贺霞 《科教文汇》2023,(6):137-140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孕育课程思政元素的重要土壤。文章基于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分析岭南文化融入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内容结构、教学手段、课程评价体系、教师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提出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8.
张淋淋 《知识窗》2023,(11):15-17
高校育人方式与传统文化聚合协同的价值核心,在于能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价值定位在于可以帮助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文章分析高校育人方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合协同的价值维度,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两者聚合协同的实践路径,不仅明晰了大数据环境下育人方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合协同的实际价值,还为各高校开展聚合协同育人活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0,(9)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时至今日,其影响也体现于社会之中的各个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在学生思想建设方面作用至关重要,若能灵活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本文介绍了高校思政教育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同时提出增添传统文化课程以及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环境两项具体方式,以期实现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合,为思政课堂教学传统文化教育发展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0.
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区教育的使命担当和必由之路。选择合适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路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区生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社区教育"化人、育人"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国一代又一代人生生不息的文化命脉。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为中国思政课程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在教学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美德故事结合起来,用故事+的方式,用好教材、用活教材,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底蕴,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之根,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国家强大的需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本文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力军,承担着学习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再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思想、道德规范,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郭晶 《科教文汇》2023,(3):162-165
在来华留学生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该文分析了“中华饮食养生”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意义及方法,通过深挖课程中隐含的思政元素、育人点,在传授专业知识、培养能力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将课程建设与思想育人有效结合,展现中华文化自信,实现思想价值引领,加深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增强留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从而正向介绍、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对培养通晓并认同中国文化的知华、友华、爱华国际人士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古至今一直为世界所称赞,而把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德育教育结合起来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们应当把小学德育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本文主要分析优秀传统文化中德育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并探讨如何把德小学德育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科普教育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辅助手段。文章从国家政策导向入手,结合科普场馆开展科普教育的特点,论述在科普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并通过科技场馆举办科普教育的案例来进行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在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而立德树人应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文以上海健康医学院为例,通过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分析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挖掘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探究将课程思政融入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闫咚婉 《科教文汇》2023,(21):40-43
神话是民间文学重要的研究对象,它是千百年来民众生存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人类各民族早期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朴素愿望,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从其文化资源的属性来说,神话资源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新时代学校思政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思政教育的融入有助于综合提升学生的文化责任感、文化自信心,同时激发其文化传承的使命。以被誉为“神话之乡”的上党地区的优秀神话资源为例,阐述课程思政背景下优秀神话资源融入高校学生教育的三重维度:精神内涵维度、地域情感维度、田野实践维度,既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水平,又有助于民间文学课程思政教育路径的扩展。  相似文献   

18.
郭忠孚  彭国强 《内江科技》2010,31(6):32-32,40
形意拳作为中华武术的一个优秀拳种,其拳理的阐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得益彰。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方法,对形意拳与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分析研究,以利于人们挖掘武术传统文化的内涵,探究形意拳的特性,更好地发挥形意拳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7,(16)
本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展现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专业上的职业教育向融合,通过文献、调查及个案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提高学生个人修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还是解决网络虚拟社会道德问题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利用信息技术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教育功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与人文教育功能进行最大化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仁爱万物""和谐共荣"等生态思想,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通过思政课堂及实践教学等途径,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