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最近,有许多患者因新冠病毒感染后眼部不适前来就诊并询问:“我眼睛红、分泌物多,是新冠病毒引起的吗?”“我新冠感染康复后,发现眼睛看不清了。”“新冠病毒很可能存在眼部趋向性”这一话题也冲上了热捜。也有核酸阴性的眼病患者“全副武装”地来看病,他们戴着眼罩、面罩,生怕病毒“钻”入眼中。那么,新冠病毒会感染到我们的眼睛吗?它又会不会通过眼睛感染到全身呢?下面我们来解答以下几个疑惑。  相似文献   

2.
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大猩猩也未能幸免.美国加州圣迭戈野生动物园内的几只西部低地大猩猩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有的已经出现咳嗽等症状.据称,它们可能是被动物园的野生动物护理团队传染上的,因为团队中此前出现了无症状感染者.研究表明,非人灵长类动物也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但这是世界上首个新冠病毒自然传播至类人猿的案例.猿类和人类有着极高的基因相似度(98%),导致它们容易感染人类的病毒和细菌.人们也担心,那些能被病毒感染的动物可能形成病毒池,病毒在其中变异、进化,最后变得更强,甚至传染给人类.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监控数据为研究对象,在传统的SEIR模型基础上提出新的Q-SEIRS传染病动力模型,分析严格管控前后的新冠疫情变化趋势,寻找新型疫情严格管控时机,减少疫情蔓延,降低民众恐慌。2019年末,中国新冠疫情自武汉爆发,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积极防控下,疫情得到控制,并趋向稳定。新冠病毒作为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不稳定,极其容易发生变异。变异后的毒株有一定概率突破当前疫苗防控体系,使得人群在接种疫苗后仍然有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2022年3月,新一轮疫情开始在中国上海出现。上海普陀区发现第一例新冠确诊病例,之后半个月内,上海市内发现一系列新冠肺炎感染者。  相似文献   

4.
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家应该会在朋友圈、社交群里看到各种各样的谣言,比如"双黄连口服液可以预防新冠病毒""每天喝红糖、生姜、葱白、大蒜熬的水,感染病毒的概率几乎为零",以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说2月11日是唯一可以让扫帚站立的日子"。这些谣言千奇百怪,我们该如何识别呢?  相似文献   

5.
<正>刚过不惑之年的李女士,去年年底感染了新冠病毒,转阴后竟然开始出现频繁失眠,好不容易入睡,又很快会醒过来;白天工作时,时常感觉像在云雾中一样,自感记忆力明显下降,丢三落四。对于这位此前一直在同龄人中自诩睡眠好、记性好的女强人来说,实在是不小的困扰和打击。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全国不断出现的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备受关注。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他们的传染性如何?复工复产后如何应对无症状感染者传播风险?公众应该如何做好自身防护?焦点一:"无症状感染"并非新冠肺炎特有无症状感染者并非新冠肺炎所特有,很多病毒、细菌导致的疾病,都可能出现无症状感染者。临床上将这  相似文献   

7.
<正>2023年春节,是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的首个新年假期,回家团圆、亲友聚会,大家的兴奋之情不言而喻。在这佳节之际,需要提醒大家:过年一定请生活节制,因为在之前的几周里,大多数人感染过新冠病毒,“阳康”没多久,身体还需要休息。一定要避免酗酒、熬夜、暴食、过度锻炼等消耗身体机能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正新冠病毒会攻击中枢神经?最近的消息让人们不得不相信有这样的可能性。最初,一篇在预印版网站medRxiv上的回顾性文章引起了关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胡波团队提到:在观察的21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超过三成的患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3月4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也首次证实了存在新冠病毒攻击中枢神经系统的病例。这个病毒为什么总在出  相似文献   

9.
正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以下简称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者。无症状感染者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经过14天潜伏期的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始终为无症状感染状态;二是感染者核酸检  相似文献   

10.
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后,俄罗斯卫生部网站上发布的《新冠病毒(2019-n Co V)预防、诊断和治疗》文件中提到:"新冠病毒是一种由蝙蝠的冠状病毒与未知来源的冠状病毒重新组合形成的病毒。"有人将此解读为:俄方认为目前的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的;也有人认为,这种观点其实是指,新冠病毒不是一种全新的病毒,而是一种原本存在于动  相似文献   

11.
正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英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称,新冠病毒几乎一周变异一次,变异速度比此前估计的高50%以上,新变种毒株的出现或许会比我们想象得更快。此前的研究显示,新冠病毒每两周突变一次,但来自巴斯大学米尔纳进化中心和爱丁堡大学科学家的新研究表明,这一估计忽略了许多已经发生但从未被测序的变异。  相似文献   

12.
正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专家们坦言,还没有明确的特效药。但是医药工作者们并没有放弃,中西医各显神通,老药新用也来解燃眉之急,最近一个阶段,一些药物已陆续进入人们的视野,有肯定,也有质疑,到底谁会成为治疗"新冠肺炎"的"救命稻草"?特免血浆制品从临床病理发生过程看,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经过治疗康复后,身体内会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可杀灭和清除病毒。"血浆治疗"是把治愈康复患者富含抗体的血液经过处理再输给其他患者的一种被动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3.
正进入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一直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我们的对手不光是新冠病毒,还有其他的病原微生物,它们也能推波助澜,导致合并感染,加大整个治疗过程的难度。病原真菌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其实,这并不是病原真菌在历史舞台上首次登场。在人类对抗病毒的漫长战争中,真菌屡次出现,帮助病毒给予人类重创。除了作为"帮凶",病原真菌还曾作为主力军给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14.
正2020年的春节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变得分外特殊。原本喜庆、热闹的城市一瞬间变得寂静,我仿佛听到新冠病毒在城市上空叫嚣、大笑。因感染新冠病毒,那段时间很多人来不及告别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爸爸说,那些死亡数据不仅仅是几个数字,更是一个个真实存在过的人,是病毒给我们下的战书!这份战书,他接下了!  相似文献   

15.
<正>肺炎支原体(MP)感染是一种呼吸道感染疾病,表现为持续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且儿童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MP感染后,慢性咳嗽是一种典型的并发症,患者出现持续性、刺激性咳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活和心理负担,影响生活质量。目前,针对MP感染后慢性咳嗽的治疗多集中在抗生素和对症支持治疗上。虽然抗生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缓解感染,但由于耐药性和副作用的问题,其治疗效果有时并不理想。对症支持治疗也常常无法根除,患者复发率较高。在中医学领域,通过调和人体内外环境,实现机体自我修复和恢复功能平衡的方法备受关注。小儿推拿和穴位敷贴法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手段,具备显著的抗炎、缓解支气管炎症、改善呼吸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流言:90%的新冠病毒能在1分钟内被茶水杀灭,99.9%的新冠病毒能在10分钟内被茶水杀灭。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乔贵宾的视频验证了此结论。真相:网传的这项研究指的是日本奈良县立医科大学微生物感染症学教授矢野寿一带领的研究小组对"不同茶对新冠病毒的灭活效果"的研究。该篇文章的结论是:本次研究并未能验证"可以通过喝茶达到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新冠口服药     
李岩 《中国科学基金》2022,(3):441-442+446
<正>吞下一粒药丸就能使新型冠状病毒消失,这是人们的愿望。现在,这个愿望变成了现实。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几天的病人服用辉瑞公司的一种抗病毒药物后,可将住院的几率降低89%。美国政府已经订购了价值100亿美元的这种名为Paxlovid的新药。这款新药的成功研制并不只是黑暗中一次幸运的尝试。针对一种能够调控新冠病毒进行威胁性复制的关键蛋白酶,化学家们设计了这款药物,用于阻断病毒的自我复制能力。事实上,其他类型的冠状病毒中也存在类似的蛋白酶,  相似文献   

18.
正吃水果必须削皮?使用红外线体温计会伤害眼睛?口罩越厚越好?消毒液浓度越高越有效?疫情期间,错信了谣言,不仅不能起到防护作用,还会得不偿失,伤害到自己。只有科学防控、科学战"疫",才能取得胜利。这些谣言,让我们一起抵制吧!疫情期间吃水果必须削皮?流言:水果表面会吸附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吃水果必须削皮真相:新冠病毒是一种动物性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两种方式传播给其他人,而在水果、蔬菜上存活的可能性很小。再者,大家在食用水果前都会清洗。采用流动的水对水果进行15~30秒的冲洗可有效减少水果表面的农药残留、细菌病毒的污染。所以,食用洗干净的水果都是安全的,不会有传染病毒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正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经历的一场巨大灾难。令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生活中一个平常的举动——摸脸,竟然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医学工作者指出,当人们用沾染病毒的手触摸脸部时,病毒会通过鼻子、嘴巴或者眼睛上的黏膜组织进入体内,并在喉咙的细胞中开始自我复制和扩散。病毒还可能从脸上或者脖子上的一个细小伤口进入血液中导致人感染。  相似文献   

20.
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上经常会有负面新闻出现,当新闻中主人公距离我们很近时,我们也会受新闻主人公所表达的情绪的影响,产生愤怒、失望、悲伤等负面情绪。这种现象被称为情绪感染。情绪感染的心理学意义情绪感染是我们通过捕捉他人的情绪来感知周边人的情感变化的过程。如果感染我们的是正面情绪,我们也会产生正面情绪,从而反馈正面情绪。例如,在迪士尼乐园中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快乐;看完喜剧电影、参加完聚会后,我们就会感到开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