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报纸一版的内容往往严肃有余,生动不足。而头条新闻又是整个版面的重心,我们为了使湖州日报在读者手里停留的时间更长些,对头条新闻的采编采取了一些措施。在内容上,报社领导帮助记者讨论题材提供线索,选择报道的角度。并积极参加浙江地市报头条新闻竞赛,鼓励记者采写头条好新闻。在形式上,我们视稿件的新闻价值,不拘一格上头条,发挥记者采写新闻的全能水平。不仅消息上头条,通讯和言论也可上头条。去年以来,有17个一版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山西日报一版上强化的倒头条形式,受到读者的好评。在本报编辑部,从前被人看不起的“报屁股”,现在成了编辑、记者发稿竞争的“第二战场”。在报纸同行中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什么是倒头条?就是指编排在一版右下角,按着接近头条新闻的规格的方法,强化处理的新闻,由于  相似文献   

3.
门户网站头条新闻五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大门户网站的头条新闻其第一来源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在十月份的头条新闻中,网易来源于新华网的头条占45.%;新浪占48.4;搜狐占25.8%。在三大门户网站转载的头条新闻中,至少有一半的新闻其标题经过了网站编辑的加工。”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山西日报一版上强化的倒头条形式,受到读者的好评。在本报编辑部,从前被人看不起的“报屁股”,现在成了编辑、记者发稿竞争的“第二战场”。在报纸同行中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什么是倒头条?就是指编排在一版右下角,按着接近头条新闻的规格的方法,强化处理的新闻,由于它的位置和头条产生了对应关系,所以称为倒头条。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信息量的聚增,我们的报道面也必须拓宽,增加层次,同志们提出了倒头条的编排方法。从多年实践来看,倒头条,吸引了更多的读者群,对改革报纸是有积极意义的。一、为多层次的重要信息提供了新的阵地。读者打开一张报纸希望看到的是可读性强、趣味性浓、时效快的新闻。再者,不同的读者群,构成对报纸不同的要求,要满足全部读者的愿望,这实在是一件太难办到的事。作为面向全省的一张党报,虽然它是各种内容的综合版,但不可能把凡是群众欢迎的消息,都处理在版面的重要位置。比如社会风气不正问题,群众人人关心,但你不可能将此类消息天天放在头条位置。如果我们不刊登这类消息,就会难以满足读者心理上的要求,甚至还会因此丢失读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当寻找新的领域,来满足读者的需求。倒头条  相似文献   

5.
开春话头条     
每到春来,万象更新。时代掀开新页,报纸也扩大了几版。多版面、多篇幅是我国今年报业一个比较广泛的特征。预示着新闻改革从普遍关心时期已转向务实发展时期。有新形式就要有新内容。首先要让头条新闻活起来,也算是新年里加大新闻改革的祝愿和企盼。中宣部副部长徐惟诚在第二届现场短新闻研讨会上,曾建议今年开展头条现场短新闻的竞赛。为搞活头条新闻拓宽了视野,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理解是: 抓头条好新闻首先要有宏观意识。事关全局、影响全局的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重  相似文献   

6.
<正>头条新闻是整档新闻节目水平和质量高低的集中体现,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往往是一些很重大的新闻才能上头条,以致于不少记者站的记者、兄弟台的同仁和各地的通讯员都误认为来自基层的新闻很难上头条。其实不然,福建  相似文献   

7.
办好一张报纸首先要办好一版。作为要闻版,要中之要还在于头条。头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张报纸的特点和质量,涉及办报方针和方向重点。对头版头条的选择,无疑是办好一张报纸须着力经营的重点。目前,不少报纸的头条普遍存在着五类“瘤疾”:一、分量不足的比较多;二、会议新闻多;三、时间性不强的新闻多;四、长篇新闻多;五、可读性不强的新闻多。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报纸将注意力转移到一版上,致力于头条新闻的改革,已出现可喜的新变化。笔者就此对《中国青年报》的头条走向与特点试作一些分析。经统计,1995年在《中国青…  相似文献   

8.
隐瞒新闻背景记者为编辑埋"地雷" 例一:"男子助残、20元义卖晨报"(重庆晨报2006年5月22日7版头条)  相似文献   

9.
如何写出精彩的头条新闻,是许多新老记者关心的问题。梁衡结合自己在“没有新闻的角落”屡屡写出头条新闻的经验,总结出头条写作的“三点一线法”。他说——  相似文献   

10.
我们浙江宁波报就如何经营好头版头条新闻的问题,专门组织了几次讨论。最近我们发动大家对本报前一时期的头条,提了许多批评和建议。今年5、6、7三个月共刊登92则头条新闻。这些头条大多数是好的,是站得住的。但也有不少的头条,内容一般化,缺乏新意,舆论影响不大。有的是出于照顾关系;有的是属于编辑对读者的需要了解不够,记者、通讯员报道思想不明确和采访  相似文献   

11.
新闻节目的后期编排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 首先要选准头条,吸引眼球。一期新闻节目。头条无疑是重中之重,必须精心选取,着力打造成节目的亮点与看点。头条新闻的取舍应该取决于其新闻价值的大小。新闻价值大、时效性强、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新闻选题,  相似文献   

12.
一版是报纸之首,可谓寸金之地;头条又是一版的“眼睛”,可谓闪彩之点。一张报纸,有一个好的头条,整张报纸就显得有神彩。改革报纸,首先要精心抓好头版头条。我们改进头条新闻,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发扬“新闻民主”,选好头条。所谓“新闻民主”,就是让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充分陈述所推荐头条稿件的意义,广泛进行比较。经过议论比较,可以较为准确地认识稿件的意义。但能不能把大家的好意见都集中起来,又与主持碰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从抽样分析一版头条新闻中发现有“五多”:头条分量不足多;会议消息多;时效性不强的新闻多;长新闻多;可读性不强的新闻多。头条新闻“五多”的问题,在新闻界具有一定代表性,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它同采编人员缺乏读者意识有关。党报是为读者办,办给读者看的,就要研究读者对报  相似文献   

14.
去年2月,我们《南通大众》与观音山镇联合举办头条新闻竞赛。征稿启事刊出后,来稿十分踊跃。1至6月底,本报共挂牌刊登33条头条新闻竞赛稿。这些稿件,不仅得到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也打动了上级报台编辑的心,它们当中,有3篇被上级报纸配评论员文章或编后刊出,其中有两篇放的位置就是头版头条;这种现象,是本报自1980年2月5日复刊以来所未见到的。头条竞赛强化了编辑、记者、通讯员的头  相似文献   

15.
摄影报道被电台广播的,不多。然而,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中国妇女报三组一版头条的摄影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及时报道了,有的还被作为《新闻和报纸摘要》栏目的头条新闻处理。报纸报道的新闻一经中央电台广播,它的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就大大超出了原载体的效果。作为这些摄影报道的图片编辑王裕量每一次听到电台转发他亲手编发的报道,便有一种丰收的快感。  相似文献   

16.
我当了多年编辑。工作时常想,采写新闻有公认的五要素,组织版面能否也找出五要素呢?拙文把版面“五要素”试提出来,以求与新闻界同仁共同研讨。一要有一个好头条。头条是每个版的带头稿,抓不到一个好头条,整个版就立不起来,显得没看头。因此,版面编辑要花精力选头条、编头条。  相似文献   

17.
报社为了抓一版稿件的质量,大都制定不少鼓励措施,激励记者想方设法采写重大新闻、头条稿件.作为记者,时时想着采写重头稿件是绝对正确的,但实际情况是,并不是每一条重头稿件都能上头条、上一版,也并不是每条重头稿件的价值别人都能理解、认识.碰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正确的态度是:能争就争,能等就等,不能争、不能等,就赶紧发.新闻贵在新.要相信广大读者,是金子终会发光的.好的末条稿,有时比头条稿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要闻版是党报的"门面"。要增强党报的必读性,必然要增强党报要闻版的必读性,使党报要闻版"活"起来。一、抓一则好头条精选头条是党报要闻版争取读者的关键。那么,如何抓好头条新闻呢?笔者认为,作为头条新闻应具备如下特点:1、时新性。新闻事实时间近,内容新。为此,本报在要闻版开设了"昨日新闻"专栏,并规定新闻价值相当的两则头条候选稿以"昨日新闻"优先。因此,近段时间以来,大量新闻性较强的"昨日新闻"成为本报要闻版的头条稿,如《从"蹩脚货"到"抢手货"(副)一亿老外戴上杜桥眼镜(主)》、《厂房可按揭、落户更轻  相似文献   

19.
新闻工作者每天都和新闻稿件、新闻线索打交道。编辑要安排版面,哪篇稿子做头条,哪个新闻应突出,哪条要配篇言论,哪条放报尾就行,所有稿子摆到面前,上版前心中必须有数。那么作为编辑,他是凭什么做出决定的呢?当然要凭稿件本身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大小,而对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判定,每个编辑却是不尽相同的,这里面就有编辑对新闻的分量掂量得是否准确的问题。记者也是如此,得到线索或采访前后,一般心中要有一个初步的判定,这样的内容适合写消息  相似文献   

20.
晚报的事业红红火火,晚报的读者群越来越庞大,甚至晚报的编辑、记者们也自然而然或多或少地沾了点“牛气”。然而,晚报的质量到底怎样?晚报的总编、编辑、记者的新闻观念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为了探个究竟,笔者对1997年《新民晚报》、《羊城晚报》、《钱江晚报》、《北京晚报》、《齐鲁晚报》5种近500份报纸的一版、二版的头条新闻稿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