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善施 《新闻知识》2004,(12):48-50
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部分报纸编辑校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错别字这类低级的错误,如同一只只可恶的“白蚁”侵蚀着报纸,严重地影响到报纸的质量。报纸差错的出现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和偶然因素外,反映出一些报纸管理和编校工作有所松懈。这个苗头应该引起各个方面和每个编采、校对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去年四五月份,浙江省新闻出版局组织部分新闻出版界资深人士对省内报纸的编校质量作了一次抽查:从抽查的结果来看,全省70家公开出版的各类报纸,大多数重视编校质量,并且取得了成效:然而,这并不是说报纸的编校质量已经很不错了,可以沾沾自喜了。事实上,不少报纸的差错还是比较多的,有的还是相当严重的。有些报纸的总差错率虽然没有超标,但个别版面或专刊的差错率已超出了标准。为了努力杜绝差错,进一步提高报纸编校质量,我们特请参与此次编校质量抽查的吴有德、余丹同志,将报纸差错情况综合分类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质量是报纸的生命,而编校质量则是报纸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张报纸即使内容再好,版式再新颖,但若没有编校质量做基础,也难以取得应有的宣传效果。 编校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其具体和细致的特性决定了编校人员必须注意多方面的问题。 一、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语言文字的规定。 目前,国家有关语言文字的规定主要有: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从1996年6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1996年修订的第三版《现代汉语词典》等。 国家有关语言文字的规定具有法律效力,报纸作为一种有示范性的新闻媒体更应严格遵守。因此,它是编校人员首先应熟悉和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井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领会。 二、了解出现错别字的规律。 一般而言,提到编校质量,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错别字,而且错别字也的确一直是编校差错中的大头。  相似文献   

4.
把握编校质量的整体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刊物的内容和编校质量是统一的,内容好要用编校质量好去表现;如果内容好,编校质量不好,那就会前功尽弃。在工作实践中,要把提高编校质量当作一项整体工程去做,尽可能地把编辑部和印刷厂(所)各方面的力量协调起来。1.认真审读原稿,尽可能消除原稿的差错对收到的稿件,初...  相似文献   

5.
张永强 《新闻窗》2012,(5):69-70
近年来,新闻出版总署加大了对期刊编校质量的管理,从每年对有关报刊检查的结果来看,报刊的编校质量堪忧,尤其是新闻类稿件中的差错现象令人触目惊心,读者戏称为“无错不成刊”。这些稿件中的差错是纷繁复杂,既有文字性差错、技术性差错,也有政治性差错、知识性差错等等。这些差错中的显性差错一般比较容易辨识,而隐性差错似是而非,辩识难度相对要大。  相似文献   

6.
最近参加了一次被称为“政府行为”的全国性报纸质量检查活动。检查的内容包括舆论导向、编校质量等多项内容。现就采编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归纳于后,或许对我们减少差错,提高报纸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差错是新闻人最痛恨的敌人,尽管编校人员设下“天罗地网”对其进行围追堵截,总有漏网之徒。因此,防错纠错成为报纸出版中重要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与数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新闻报道作为现实生活的客观反映和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更离不开数字表述,业内称之为:“用数字说话”。新闻工作的本质要求新闻事实必须真实、准确,这就对数字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许多报社日益重视编校质量,报纸的见报差错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数字差错却呈上升趋势。本结合报纸校检工作的实例,拟对新闻报道中常见的数字差错进行梳理和分析,共同探讨防范之策。  相似文献   

9.
陈春淋 《新闻战线》2020,(5):112-114
差错数量是衡量报纸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一,因差错造成重大损失及负面影响的屡见不鲜。降低报纸差错率,编校人员要拓展知识面,遵守采编程序,也要善于总结经验,找出原因,切实提高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图书出版质量,新闻出版总署2005年修订、颁布了新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再度成为业界高度关注的议题。图书质量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编校质量,编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编校差错的多少;编校差错的多少一取决于编辑的加工质量,二取决于校对的校对质量。众所共识,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组成部分以及延  相似文献   

11.
纠正稿件中的错误是编辑、校对及签版总编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实践中,纠正文字、语句差错相对比较容易,而要发现稿件中的新闻事实方面的差错难度相对大一些。笔者多年从事报纸新闻编辑工作,实践中发现,新闻事实方面出现差错时还是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的,只要抱着严谨作风,仔细琢磨,运用一些技法,就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项工作,要想做好,必须秉持“精益求精”的思想,不断对工作环节进行科学的定位,优化整体工作流程。具体到报纸的出版,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齐鲁晚报在2013年上榜全国“百强报刊”,这是与齐鲁晚报严抓报纸编校质量分不开的。本文结合齐鲁晚报编校工作实践,提出提升报纸编校质量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万无一失”谈起郑梦熊经常听到社会上流传的一种说法:“无错不成报”。这是人们对一些报纸差错多表示不满。其实,绝大多数新闻单位对消灭差错是十分重视的。记得前几年在一次中央主要报纸的编校质量抽查评比中,人民日报差错率很低,受到表扬。在那次抽查中,差错率...  相似文献   

14.
定期在全国省报开展的编校质量抽查评比活动意义深远。 报纸书刊中的编校差错,乃至行政公文中的文字性缺点,一直是我们党以及新闻、出版、教育界十分重视的一件事情,毛泽东同志生前对此甚为关注。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介绍,毛泽东同志在文稿的撰写、印行上,一向严谨精细,一丝不苟,发现脱字、多字、错字等等问题,毫不含糊,多次亲笔写过一些更正。例如,他在1949年就北平解放报刊载的《五四运动》一文。亲笔致信编辑同志,指出需要更正的几处文字上的编校差错,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人员的一次谈话中指出:“报…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2002年-2003年度河南省76种报纸的编校质量抽查评比结果公布,《焦作日报》以万分之零点五的差错率获全省第一名,成为河南省所有报纸中惟一的差错率低于万分之一的报纸(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编校质量合格标准为万分之三)。这是继1996年以来《焦作日报》获得河南省党报编校质量评比第一名以来连续四届(两年一届)蝉联全省第一名。我作为《焦作日报》历届被抽检报纸版面的编辑心里十分自豪,因为这里面也有自己的一点贡献。现就编辑在编校工作中如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编校质量管理应走出误区黎秋萍,姜新祺如何进行编校质量的管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当前应该走出或力避编校质量管理的误区。误区之一:重检查轻分析现在,从国家新闻出版署、地方新闻出版局到各出版社都非常重视图书质量检查工作,尤其是注重编校质量的检查。地方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基于编校合一模式的护理期刊校对工作管理方法。方法:基于编校合一模式下加强护理期刊校对工作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分析,随后探讨了当下编校合一模式下护理期刊校对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相应问题,从多个角度入手,提出了护理期刊校对工作管理策略。结果:应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增设作者校对、采用交叉校对方法、加强传统校对方式改革的方式可提高护理期刊校对工作质量。结论:当前在编校合一的模式下,针对护理期刊的校对工作开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护理期刊的稿件出版质量,必须要加强对校对问题的分析探讨,采取应对策略,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期刊稿件校对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8.
图书编校质量常见差错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中指出:"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合格.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不合格."就是说,连续检查10万字,其中有10个差错,箅合格,如果再多0.1个差错就算不合格了.我在参加图书编校质量检查活动中体会到:对于出版社来说,打造一本编校质量合格的图书并非易事,需要责任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辑和校对人员,付出艰辛的劳动,进行严肃、认真、细致的工作,才能取得.  相似文献   

19.
报纸期刊的差错似乎是个瘤疾一些发行量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报刊.也时常差错不断.漏洞颇多。《新闻出版报》第2064期刊登的一篇校读文章,列举了全国某大报主办的新闻期刊今年第1期上.比较明显比较典型的编校差错19处。如此一本在新闻界有一定影响的期刊.差错俯拾即是。读者不禁要问:既然净化版面.减少差错,消灭差错是刊物质量的衡量标准之一.那么.像这样出现差错的刊物质量意识是不是弱了一点呢!类似这类刊物差错的报刊如今似乎不是少数。随便翻开报纸或期刊.只要稍有留心.就会发现病句、错字、漏字以及逻辑混乱、用词搭配不…  相似文献   

20.
差错的多少,是衡量报纸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各级报社都把减少报纸差错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这几年,苏州日报社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