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新闻战线》上的《究竟信谁的?!》专栏,颇受读者欢迎。因为读者在报刊上遇到“究竟信谁的”这一类事是常有的。《究竟信谁的?!》能为读者解惑释疑,它还能促使报刊注意审核,防止差错。这个密切联系读者的好专栏,曾一度停了,后来在  相似文献   

2.
《新闻战线》上的《究竟信谁的?!》专栏,颇受读者欢迎。因为读者在报刊上遇到“究竟信谁的”这一类事是常有的。《究竟信谁的川》能为读者解惑释疑,它还能促使报刊注意审核,防止差错。这个密切联系读者的好专栏,曾一度停了,后来在读者的要求下,于前年下半年又恢复了,为读者提供了好多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自我国互联网论坛出现始,便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谁来管理互联网论坛这个“自由市场”?这是推进互联网论坛健康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今传媒》1996,(1)
摄影镜头对准谁文赵发元曾任香港《南华早报》摄影部主任的陈桥说过:“缺乏判断力,对摄影记者来说,是致命的。摄影记者要捕捉新闻的一刹那,一旦错过那一刹那,以后也没法叫车件重演。”就是说,记者摄影与街市上照相馆里扎势弄姿拍照截然不同。《报刊之友》编发刘一皮...  相似文献   

5.
赵强 《出版参考》2007,(4X):10-10
如今要想探究谁是第一个喊出“80后”词汇的人恐怕还有些枉然,这个词汇的始作佣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80后”如今成全了包装“80后”作家的某些出版社、某些书商、制造“80后”花边新闻、八卦新闻的某些报刊、网站。他们一是利用社会经验近乎稀少的“80后”作家的作品狠狠地赚了一把,二是利用“80后”的轻率和狂妄所产生的一些新闻,或多或少地霸占了读者的眼球。  相似文献   

6.
上海《报刊文摘》去年12月31日三版,刊登了一篇文摘,它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币上的汉隶是谁写的?》一文,说“中国人民银行”几个苍劲有力的隶书,是马文蔚书写的。可是,《新民晚报》1984年6月30日曾载文说这是冀朝鼎的手笔。那末,“中国人民银行”  相似文献   

7.
当前,社会公众的注意力成了最宝贵的资源,谁能从社会公众中吸引更多的关注,谁就拥有了宝贵的市场资源。报刊竞争也是如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报刊市场竞争就是吸引注意力的竞争,就是报刊品牌的竞争。报刊能否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能否在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品牌,成了市场竞争致胜的关键。报刊实行以创品牌为中心,以创意策划为  相似文献   

8.
台海两岸已经到了“统与独”、“战与和”的关键时刻。谁当选,当选后执行什么样的大陆政策,直接关系到两岸已经风起云涌的紧张局势。两岸是否会刀兵相见?事实上,2月21日祖国大陆发表的《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已经交出政策底牌:不管谁上台,只要喊“台独”,就等于宣战。国内外媒体都注意到,在白皮书里,有“三个如果”引人注目。它假设了祖国  相似文献   

9.
黑竹沟,究竟谁在制造假新闻?娄汝壮因传媒的宣传,四川黑竹沟成为海内外关注的“中国百慕大”,可去冬今春,《南方周末》等一些报刊突然发难,指称黑竹沟是“新闻骗局”,引起强烈的社会震动。本文作者曾四进黑竹沟,他根据自己的调查所得,大声质问—去冬今春,曾报道...  相似文献   

10.
“转企改制”,肯定是2012年传媒人都得面对的话题.因为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说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须在2012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转企改制任务. 2011年11月26日,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在深圳“文化发展与传媒创新”论坛上说,“全国共有报刊11833种,涉及法人出版单位4591家,除小部分是肩负党和国家重要宣传使命的时政报刊,绝大多数是非时政类报刊.”  相似文献   

11.
上海《报刊文摘》去年12月31日三版,刊登了一篇文摘,它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币上的汉隶是谁写的?》一文,说“中国人民银行”几个苍劲有力的隶书,是马文蔚书写的。可是,《新民晚报》1984年6月30日曾载文说这是冀朝鼎的手笔。那末,“中国人民银行”六字究竟出自谁手呢?  相似文献   

12.
电视作为音视频兼顾的媒体,和广播、报刊相比,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网络视频、手机电视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电视未来的替代品。网络媒体观看奥运,有电视不可能具备的显著优势当然,便携性的手机电视,作为媒体的优越性又大于网络视频。网络和电视部是科技奥运的一部分,谁主沉浮?我们先看看网络的这两个优势“不同时空‘同趣人’聚合的虚拟现场”、“有两个同步虚拟时空:比赛和网民点评”。  相似文献   

13.
美国语言学家 A.肯伯说,“要让受众接受宣传,你所宣传的东西要为受众所需要,否则就不会在受众身上发生什么反应”。的确,报刊传播的任务最终是要通过受众(即读者)接受来完成的。读者是报刊传播的对象,也是报刊传播过程的终端,如果读者不接受,报刊工作者的一切劳动和物质代价都将是毫无意义的。也就是说,谁把握了读者的需求,谁就拥有了读者;谁拥有了读者,谁就拥有了市场;谁拥有了市场,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在社会转型和经济变革的冲击下,不少报刊发行量急剧下降。这与报刊对读者研究不充分,缺乏读者意识是很有关系的。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报刊要赢得最广泛的读者,就必须把倡导读者本位的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精神作为办报刊工作的重中之重,它理应成为报刊工作者的永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2001年曾经是中国体育报刊的黄金年,那么,2005年就是让它们不寒而栗的“黑洞”年。这一年,残酷的市场吞噬了一家又一家体育类报刊,与往年不同的是,被吞掉的不是“虾米”“小鱼”,而是曾经在市场大潮中游刃有余的“大鱼”。今年7月辛酸告别读者的《球报》发行量最高纪录曾经高达100多万份,而8月份黯然退出市场的《南方体育》尽管背靠财大气粗的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但最终也难逃厄运。几年前曾经对体育报刊抱有复杂情感的中国足协“掌门人”阎世铎曾说:“现在全国有7000多名足球记者,如果一味要把中国足球扒光、搞臭,你们将来也面临着再就业的危险。”尽管能言善辩、口若悬河的阎世铎把中国足球搞得无法让人恭维,但是他对中国体育报刊前景的评价却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前瞻性。须知,那个时候全国体育报刊正得意洋洋、踌躇满志。而短短几年过去,体育报刊的生存状况已被阎世铎不幸言中了。  相似文献   

15.
于慎忠 《图书馆》1991,(1):49-51
县图书馆过期报刊的管理巳经形成一套自我“约定俗成”的方法。但是,随着资料的不断积累和增加,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管理同使用、积累同空间、数量同质量等等方面的矛盾。对此,本文提出县馆过期报刊分级管理的方案,作为县馆过期报刊科学管理的一个探索,谨请同行讨论指正。  相似文献   

16.
有的报刊常常是一条消息刚发表,否定该消息的消息便接踵而来。如有的报刊先登出“中央已不再建立第三梯队”的消息,后来又说这是“误传”;更有甚者,有的报刊竟把一位健在的知名人物说成已作“千古”,不少报刊还争相转载。如此“肯定——否定”,真真假假,弄得读者晕头转向,不知信谁的好。这样势必会引起人们对报刊的不信任感。  相似文献   

17.
传媒业界与传媒学界供求关系的变化,一直被业界与学界所关注.透过两者从“蜜月”到“供过于求”“互相抛弃”的矛盾凸现的过程,供求双方都应从现状中深入反思.我认为,谁都没有将谁抛弃、谁都不应把谁抛弃,探求适应媒体发展趋势的人才成长之路,是业界、学界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有关我国报刊退出机制问题,不仅早有讨论,而且2005年12月1日实施的《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对报刊退出机制进行了明确规定,2006年10月出台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在“新闻事业编”中也重点提到了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报刊退出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该奖谁     
大年初二,我得知本人的一篇拙稿在中央某大报“好稿”评审过程中“中奖”了。在过年的喜庆日子里,得到这样的消息不能说不喜。 然而,当我向告知此消息的友人进一步说明,第一不知哪篇拙作中奖,中几等奖,既没有得到通知,又没有收到奖金或证书时,友人告知“这是内部评奖,只奖编辑,不奖作者”,于是我不由得喜而转“悲”了。 其实,我得到这样的“获奖”喜讯,既不是第一次,也非第一家报纸了。 我想说的是某些新闻单位,应该界定“评奖”的概念:评什么?评谁?奖励谁?鼓舞谁? 如果评的是好稿,而且名单上的署名又是作者,那么荣誉和奖励当然应该首先是作者。如果要奖励、鼓舞编辑,  相似文献   

20.
据报刊透露,某家广告报西北记者站与西北3省8市23家企业签定合同,由记者站牵头组织十几家新闻单位的几十名记者前往采访,而这些被采访企业支付费用11万元。活动组织者除支付记者各项费用,可净赚人民币6万余元。人们不禁要问:这些搞有偿新闻、广告新闻的记者究竟充当了谁的“喉舌”? 广告报可能是以刊登广告,增加收入为目的,但被拉进记者团的其他各家报紙未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