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歌剧《原野》中,女主人公金子的爱情颇为牵扯人心,歌剧第二幕中金子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是她强烈爱情最浓烈的表达,演唱者只有在演唱时熟练、全面地运用声音技巧,才能更深刻刻画金子角色的强烈戏剧性和音乐性。文章从声音色彩变换、声音力度对比、延长的高音渲染三个方面着手,对咏叹调中如何运用声音技巧表达人物情感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分析 《倾听声音》是《声音》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发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本课设计了“寻找声音”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两个活动。  相似文献   

3.
我在语言教学中采用综合手段进行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下面是教《小羊过桥》时的作法: (一)采用表演性口述。我在口述《小羊过桥》的故事时,对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采用不同的声调,如模仿小白羊叫时声音尖细些,模仿小黑羊叫时声音厚实一些。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我就象一个演员一样,面部、眼睛、动作、声音均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4.
《琵琶行》与《明湖居听书》都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又都是以对音乐的出色描写而著称,二者在对声音的描绘时,都不约而同地运用了生动贴切且独具匠心的比喻修辞,状无形之物如在眼前,可触可感。  相似文献   

5.
课时:1课时教学年级:三年级教学内容: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2.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及其他材料再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积极参与即兴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6.
课时:1课时教学年级:三年级教学内容: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2.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及其他材料再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积极参与即兴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不同的评论者运用了不同的批评方法对艾略特的长诗《荒原》进行了不同的解读,但《荒原》的叙事艺术未能引起学者们全面而深入的探究。本文尝试着运用叙事学理论分析《荒原》的叙事艺术,加深读者对《荒原》的认识和理解。首先,艾略特非常注重诗歌的叙述视角,他曾提出过著名"非个人化理论",他强调诗人"我"应退出诗歌,让另一个外化的自我(叙述者)来"表演"诗歌。因此,艾略特在《荒原》中基本上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者,但《荒原》中第一人称叙述者"我"的使用十分复杂,兼容了诗歌中众多人物的不同特质。其次,《荒原》是一部由多重叙述声音构筑的长诗,在其中读者可以听见来自不同身份、不同社会阶层甚至于不同时空的人物的声音。同时,不同声音之间相互对话并与隐含的作者声音遥相呼应,形成了一个众声喧哗的场面。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运用了大量的叠音词,作为修辞手法的一种,叠音词除了可以写景状物、描摹声音、渲染气氛外,在强化诗作音韵、结构、规整诗作句式方面也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诗经》现存305篇,其中有189篇运用了叠音词,本文对《诗经》中的叠音词进行了全面的统计,通过对其分布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叠音在诗作音韵、结构、句式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珺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56-57
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和叙事声音三方面对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的叙事策略进行比较分析,表明除新颖奇特的内容外,别具特色的叙事手法同样是使勃朗特姐妹的小说长久不衰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试论《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抒发感情的方法,描摹声音的技巧,运用语言的艺术三个方面论述《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我们可以考虑用一种新的框架来理解广播声音,即将广播的声音体系划分成“语言性的声音”和“音乐性的声音”两大类.也就是说从声音的心理属性判定电子传媒声音的功能:要么诉诸人的情感,要么表情达意,传达具体事物的信息.这种广播声音的划分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广播声音的内涵,时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也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按照声音的属性——声音的自然属性和声音的社会属性,将声音划分为自然性声音和社会性声音,并进一步分析了社会性声音的六个主要特征,指出这些特征在声音的感知过程中可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且对语言感知的理解及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浅析歌唱心理在歌唱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心理是研究演唱者心理现象、心理特征的一门新科学,了解歌唱心理有助于深刻认识歌唱与发声的内在规律,从而最大程度提高和完善声乐表演艺术。掌握歌唱心理和心理状态,对于声乐学习、演唱发挥起着积极的作用,也是学习声乐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声乐和演唱歌曲时演唱者心理素质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自身的生理活动———发声器官的协调和支配作用 ,从而影响整体的演唱效果。良好的演唱心理素质培养 ,首先要求演唱者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在平时学习和登台演出中要不断努力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15.
和汉字特点相关的修辞方法浅析——从“羊大为美”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许多和其他民族文字不同的特点,修辞是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音韵和谐、声调平仄、谐音双关、多音字词运用、锤炼用字、拆字、合字、拆合字共用等修辞方法就是与汉字特点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揉音是自然形成”这种错误观点,结合在演奏、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对揉音的技术动作、训练方法等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强调了演奏者在学习和训练揉音前应具备心理前提,并在掌握揉音动作后加强对揉音变化的练习,以使其在演奏运用中能与音乐内容、情感表达相结合,展现出真正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关于《木兰诗》中"唧唧复唧唧"历来有三种解释,即机杼声、叹息声和虫鸣声。但大量例证证明,将"唧唧"解为机杼声太僵硬,缺乏美感;解为叹息声太直白,不合情境;解为虫鸣声则最为恰当,既生动贴切,又具有起兴、烘托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声训"与"因声求义"在训诂学著作中经常被看做两个等同的概念,在训诂实践中也往往没有区别地交替使用。其实"声训"和"因声求义"在"训释词"和"训释目的"上都有所不同,这些不同更反映出二者在其适用范围和求义层面上存在着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9.
分别对金属插板式、通透插板式以及装有轨面吸声板的通透插板式3种声屏障进行了现场测试,结合噪声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了等效A计权声压级(LAeq,T)和三分之一倍频程处理。通过同一声屏障的横向和不同声屏障的纵向分析、比较,得出分析结论,并为今后高速铁路的声屏障设计和选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声乐美所包含的音质生成与技能的把握,语言使用的清晰、贴切、生动,音乐表现元素中的乐感,是构成声乐审美的基本要素。在声乐艺术表演中任何一项要素的缺失,都将造成声乐美形态无可避免的缺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