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志军 《收藏》2013,(15):94-98
绞胎瓷器让我心仪已久,更多的原因是朋友在1992年时花了100元钱在北京后海小花园花鸟鱼虫市场买了一件青花缠枝莲纹盘和一个陶罐。洗干净让我欣赏时,我发现以60元买的青花缠枝莲纹盘是当年景德镇烧制的仿宣德青花瓷器;花40元买的陶罐身上的纹饰似瘿子木般行云流水,通体施透明釉,积釉处闪黄绿色。找出《中国陶瓷史》逐章比对器型,发现是唐代晚期烧制的绞胎瓷罐。如此的收藏机遇令人神往,为此我还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3,(3):9
胎釉的区别:景德镇元代至正期青花亮丽滋润,胎釉白中泛青,被收藏界认知。据胎釉观察与考证:以上手察看江西九江市博物馆藏元代元祐期青花兽头塔式盖罐、江西高安县博物馆藏元代至正期青花龙纹梅瓶、晚期青花缠枝花卉高足杯等代表元青花三个时期的典型实物标本,以及景德镇出土元青花瓷片的研究发现,不是仅有胎釉白中泛青  相似文献   

3.
明正统(空白期)青花鱼藻纹大罐器物特征:明正统(空白期)瓷器画工一般较草率,粗犷有余,细腻不足。而这件青花鱼藻纹大罐上的画面不仅分为5个层次,而且画工非常精细,其第一层画为锦格纹,第二层为缠枝莲,第三层是鱼藻,第四层蕉  相似文献   

4.
正花卉在瓷器装饰中多有运用,如南朝时佛教盛行,莲纹风靡;隋唐时期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西域风格的花卉纹出现在瓷器上;宋金磁州窑、定窑、耀州窑、吉州窑等以绘画、印花、刻划等各种技法表现出各式各样的花卉纹。到了元、明时期,花卉纹饰更为丰富。在桂林博物馆所藏200多件明代青花梅瓶中,以花卉纹饰为主题的共有19件,可分为缠枝纹、折枝纹和庭园小景三大类。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6,(13)
正史庆:13487079301青花缠枝牡丹纹盘口瓶,高45cm,口径1 5.8cm,底径15cm。该器物盘口束颈,广肩弧腹下收,平底浅足,白胎坚硬,火石红明显,通体施亮青釉,细腻莹润,玉质感强,以苏料绘缠枝牡丹,辅以扁菊莲瓣纹,绘画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3,(10):74-77
旧时唐代陶瓷器的收藏,以唐三彩最为人称道;越窑与邢窑瓷器较常见,绞胎瓷器的数量较少;而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是长沙窑即铜官窑瓷器,这与它被发现的时间较晚,且又属一个地域性较强的窑场有着很大的关系。长沙窑——一个未见于文献著录的古代瓷器窑址,经过近年来多次的考古发掘,证明当时的长沙窑瓷器在烧制时已能在釉中和釉下成熟地运用包括铜红色在内的各种颜色。这一工艺开创了中国釉下和釉中彩的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近年来有人提出四川的邛窑瓷器在铜红色的运用上要早于长沙窑,但邛窑瓷器的地域性更强,  相似文献   

7.
《收藏》2006,(3):18-18
常见的莲瓣、缠枝莲、卷草等图案。它和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纹罐的画面的构图形式和笔意完全一致,像一人所绘,是元末青花中的稀世珍宝。此件作品和青花“鬼谷子下山”纹罐一样,由张浦生先生监制,由黄云鹏先生精仿。  相似文献   

8.
沈晨光 《收藏》2008,(10):53-53
2001年初春笔者受托鉴定几件瓷器,碰巧看见一件残破的青花斗彩缠枝莲大圆盘,底书“政”字款。据介绍,瓷盘系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同志所赠,是盛装主席最爱吃的红烧肉用盘,顿时想起了自己家藏一件完整的青花斗彩缠枝莲椭圆形鱼盘(如图),没想到这件珍爱30多年的藏品,竟然会有不同寻常的来历。  相似文献   

9.
张丽 《收藏》2008,(3):74-75
绞胎器与绞釉器是两个独特的占陶瓷品种。绞胎是唐代的一种新工艺,其采用高岭土或铝质粘土焙烧制胎,烧结程度较高,由深(如褐色或棕色)、浅(如白色或牙黄色)两种或三种包调的瓷土重叠糅合在一起,然后拉坯成型,胎上即具两色相间的花纹,具有木纹、水波、编织、团花、菱花、羽毛、旋涡或盘旋蹙结等纹理,最后上釉烧制即成绞胎瓷器。这种装饰纹理变化多端,  相似文献   

10.
《收藏界》2007,(10)
前些年,笔者收藏了一件青花缠枝牡丹纹"喜"字罐(见图)。该罐高21.5厘米,口径9.4厘米,底径16.5厘米。罐口收敛,露胎。肩上饰有一圈回纹,罐腹分别有三个"喜"字和缠枝牡丹纹,构成此罐的主题纹饰。瓷罐内外及罐底施透明釉,圈足内外斜削较尖,并有火石红。整个瓷罐釉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