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布与钱牌     
蔡炳根 《收藏界》2010,(7):87-87
罕见的“安阴二”连布 连体钱币是当今的一项热门藏品,如今的人民币不仅有二连体、三连体,更有40连体、80连体,钞票的连体越多收藏的价值就越大。连体钱币,起源于战国时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楚国,就铸造有“四布当忻”的连体币,是将两枚“四布当忻”的双足连接在一起,成为“合二而一”的一枚连体布,古钱学上称之为“连布”。连布在流通使用时可以连体使用,也可以“一分为二”把两者截开独枚使用。在古钱目录中就有“四布当忻”截开后的单体币和联体币的两种拓图。  相似文献   

2.
李近朱 《集邮博览》2018,(12):74-75
新中国第三代邮票雕刻师董琪编著的《雕刻时光》一书,已付梓出版。这部书以中外“凹版雕刻”艺术为主线,多层面、多视角展示了这一界域的来龙去脉与魅力。与凹版雕刻要有聚焦一样,《雕刻时光》叙说的聚焦点正是人们熟悉的邮资凭证,即有着“国家名片”誉称的“博大”,而“精微”的邮票。  相似文献   

3.
喻战勇 《收藏》2007,(7):145-145
美国流通使用的杰弗逊5美分镍币是从1938年开始发行的。杰弗逊是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1801年当选为美国第三任总统,1804年连选连任,1808年离任后回到蒙蒂塞洛故居。镍币的正面是杰弗逊总统面朝左的胸像,左侧环书“我们信仰上帝”,右侧有“自由”铭文和发行年份。背面主图为蒙蒂塞洛故居,上缘环书“合众为一”,  相似文献   

4.
张海军 《收藏》2008,(6):122-122
2003年秋,笔者于河北唐县偶得几枚战国方足布,其中有一枚出谱品(见图)。此布平肩平首方裆方足,高约46毫米,重约6克,正面有一竖线,面文分书左右,左侧为“阝”,右侧为“圼”,背有三竖线,典型河北干坑土绿锈,钱文古朴,一眼开门。  相似文献   

5.
吴志光 《收藏》2008,(12):104-107
关于本文题目中的“内廷刊书”,会有朋友问:为何不采用极为通用的“殿版书”或“敕修书”“内府本”的提法呢?其实这正是本文首先要阐述的。严格来讲,这三种称谓内涵是不同的,甚至对某一称谓的理解都不尽相同。下面就从这个问题谈起,并试探着将有关的另两个问题也梳理得更清晰些。  相似文献   

6.
林南中 《收藏》2012,(7):98-99
【精品点评】 锐角布百涅(成交价格:105000元) 战国时期韩铸币,面文“百涅”。大型锐角布存世稀少,除“百涅”尚可零星见到,其他如“毫百涅”等均为大珍品。是品大型锐角布“百涅”,为生坑品,近未流通,保存完好,锈色均匀,从品种、品相而言,均为可收藏之佳品。  相似文献   

7.
陈祖坤 《收藏》2009,(12):101-101
金甡(shen)行书楹联一对,木质。每幅纵174厘米,横28厘米,厚3厘米。上下联分别为“文章珠璧联霄汉”和“事业夔龙重庙堂”。另上联题“书为杨老先生清鉴”,钤印“维庆光堂”;下联落款“弟金甡”钤印“金甡雨叔”“海住图书章”。三方印之印文均为阴刻篆书,余系行书阴文。书刻流畅,字体苍劲有力,内容对仗工整,排布井然。  相似文献   

8.
陈禾源 《武当》2009,(8):50-50
在武当山南岩的峭壁之上雕刻着四个均为6尺高的巨大红色摩崖——“福寿康宁”。其中,“寿”字为明嘉靖十六年(1537)七月礼部儒士王颐所书,“福康宁”三字为嘉靖二十年(1541)八月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夏言所书。在“寿”与“福”之间又竖刻着“明嘉靖二十年岁次辛丑八月望日刻石”的落款。“福寿康宁”四字虽非一人所写,亦非一时所书,但其摩崖的时间和工匠,则应是同人同时所刻,字迹中隐含着和谐、清静、淡泊的蕴意,默默地向人们昭示着道家修炼的千古秘诀。  相似文献   

9.
余岢 《上海集邮》2006,(9):34-35
一代“怪”人郑板桥,有诗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移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读《郑板桥作品选》之方寸(1993-15)。在兰、竹、石的面影之后,我确实看到了这一千秋不变的七品芝麻官为人之率真。关于这“真”,前人曾评曰:“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又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噢,这“三真”,既是画品、诗品、书品,更是为人之品。读郑板桥作品,当学习其为人之。真”——品格之正,情感之真,人性之纯!  相似文献   

10.
“五禽书”见于明代周履靖编的《夷门广牍》和曹无极编的《万育仙书》。“五禽书”是由华佗“五禽戏”演变而成,有文有图,动作皆为立势,并结合动作提出了行气的要求。两书所载文字略有出入,也有错漏之处。本文参照两书酌加校定并加了标点。  相似文献   

11.
杨觉 《收藏界》2010,(8):72-73
加打“苏维埃”戳记的银币,在华光普先生所著《中国银币目录》一书中有记述:1931年湘鄂西苏维埃政府铸行,系土版银元,铸工较原版粗糙,袁像右侧戳有“苏维埃”三字硬记。限苏区流用。  相似文献   

12.
陈友鹏 《围棋天地》2011,(21):106-107
棋中有三味,棋书是明师。《精妙收官》则是我搜罗的棋书中的“真经”,有它引路,曾经过二十多年修炼的我,也终于混上Tom的面6。当初为求得一本,颇费了我许多心思——为伊消得人憔悴 初识围棋就是比吃子,多年来,中盘决胜负就成了我的招牌动作,往往是盘上刚下数个子,就是肉搏厮杀。  相似文献   

13.
岳岩 《收藏》2012,(24):70-73
蜂箱制作的书,蒸笼布做的书,展开后两到三米长的书……这是延期至2012年11月18目的中央美院美术馆"钻石之叶"展览现场。叶,在中国古代有文集、书页的意思。如钻石般的书页在高大阴暗的艺术馆中散发着璀璨的光芒。展厅入口长长的走道里,第一本书神圣地呈现在那里。这本《沉思》是20世纪第一本艺术家手制限量出版物,由著名作家卡夫卡自己设计并参与排制。这样的环境之下看手制书,与作者的灵魂更近了一步。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站在图书馆流通部的角度,围绕如何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图书利用率,达到优质服务于读者的目的作了如下总结分析:(一)掌握图书外借规律,满足读者要求;(二)多渠道多形式为读者提供信息,提高图书利用率;(三)采取积极推荐的办法,变“死书”为“活书”;(四)认真做好“四优待”;(五)做好采购和读者的中介;(六)用经验管理手段,严格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贾晖  刘伟 《收藏》2014,(12):88-89
华夏古泉网于2014年10月30日推出了聊天室语音拍卖精品专场,共推出拍品46项,成交45项,成交率为98%。此次上拍泉品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全部拍品一出现在预展现场即让人眼前一亮:先秦尖足布珍品“繁峙”传形,首次上拍的“洪武通宝”折二背“京”,及三枚清代雕母更是灿若明星。  相似文献   

16.
阁皂山人 《收藏》2007,(8):73-73
在我的藏品中有一件别具一格的清代进士墨迹。该墨迹为纸本,纵85.5厘米,横27.8厘米。楷书“降福辟邪”四字,四个字上盖有四个满汉文大印,印文为:“安徽省提法使司印”。上款为“宣统三年六月十二日开用新印”,下款为“吴品珩书”,钤“品珩之印”白文印一方。此幅作品用笔劲健典雅,端庄稳重。  相似文献   

17.
王永贵 《收藏界》2014,(8):19-22
网上有很多人在问,李煜的书法是什么样的?关于李煜的书法资料,除了南唐画家赵斡《江行初雪图》上的题字,及李煜的行草《入其国帖》传世,网上能找到的非常少。关于李煜的书法介绍,有三个关键词:他传“二王”执笔法,称为“拔镫法”,传说中的“金错刀”,和大字“撮襟书”。  相似文献   

18.
过去备课要求“三备”,即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正如于漪先生所说的:“胸中有书,目中有人”。首先是“备大纲”要准。不准“超纲”,也不准“低纲”,否则,则被视为教学之大忌。其次是“备教材”要“熟”。要做到滚瓜烂熟,烂诵于心,脱口而出。教学时,教材内容要像面工师傅手中  相似文献   

19.
三体钱欣赏     
张业 《收藏》2006,(6):100-101
所谓三体钱,即一种铸币其钱文采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书体。比如,《南唐史》说:“元宗铸唐国通宝,有篆隶真三体。”又,初尚龄《吉金所见录》:“太宗即位……亲书淳化元宝三体字以铸钱。”《古化杂咏》:“北宋唯淳化与至道钱各三体文”,“元丰、元符、绍圣、圣宋诸钱……易真行草而为篆隶行或篆真行耳”。  相似文献   

20.
戎畋松 《收藏》2006,(5):94-95
毫百涅 战国暑期韩铸币,属大型锐角布,俗称异形布,其面文“毫”,古地名。地望有南、北、西三处,南毫在今河南商丘东南,北毫在今河南商丘北,西毫在今河南偃师西。依锐角布多为韩铸币判断,此乃战国时属韩地的西毫所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