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近年采,关于电视新闻"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电视新闻编排中,常规新闻又占了较大的比重,如何增强常规新闻的吸引力是值得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思考的问题.本文对常规新闻的制作准则作了分析、并对常规新闻制作创新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枫 《新闻爱好者》2010,(10):78-79
电视节目内容高度同质化已是我国电视行业一个不争的现实,对此人们褒贬不一,但大体以贬为主。我们从学者所写论文即可看出这一点。笔者在中国期刊网上输入关键词“电视节日同质化”.符合要求的共有46篇.其中以同质化为题的达十余篇,分别为《突破电视新闻栏目的同质化瓶颈》、《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的分析及其对策》、《中国地方电视新闻节目的同质化竞争现状与思考——以“南京电视新闻现象”为例》、《凸显思想提升主题——试论民生新闻避免同质化竞争的策略》、《理念创新应对电视节目同质化的有效措施》、《解决电视综合新闻同质化的两条思路》、《斛密电视同质化现象》等。  相似文献   

3.
电视报道是新闻中最重要的一个体裁,如何把电视新闻报道得有益有趣,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不断地探讨与实践。电视新闻纷繁复杂,怎样报道观点鲜明、灵活的新闻?笔者认为主要应从电视新闻主题的挖掘和报道方式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地市级党报置身媒体竞争中,经常会面对报道中新闻源相同、新闻选题相似的情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闻的同质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正>分析了企业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现状,并针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企业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现状问题企业电视新闻报道的都是具有较强实效性的新闻,比如企业的生产动态、安全、经营等内容。当前,电视新闻对企业的报道具有"三多三少"的特点,这一特点限制了企业电视新闻的多样性与可视性,具体体现在:动态新闻多,  相似文献   

6.
刘国喜 《记者摇篮》2007,(7):102-102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对于新闻事件的一般动态性报道,即对新闻事实做深层次剖析的报道。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凭借画、声,形象地对重大的新闻事件、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媒体发展的背景下,电视台新闻评价节目的地位受到了冲击,全国各地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节目也走入了发展的瓶颈之中,而且"同质化"问题倾向严重,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持续降低。为此,本文将分析当前国内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电视新闻评论收视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农业电视新闻主要是以电视为主要报道形式进行,其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因此记者可以选择的报道内容也相对较多。如何对农业新闻切入点进行选择,选择吸引观众的新闻进行播放,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首要问题。本文主要就农业电视新闻切入点选择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虽然电视新闻的贴近性一再被提到战略的高度,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浮在上面搞报道。电视新闻节目中较多报道会议新闻,把新闻的指导性当做指挥权,硬性说教,对受众指手划脚,新闻只有宣传味,缺少新闻味,很难贴近;二,报道群众生活的社会新闻虽有所增加但缺少吸引人的情节和感动人的细节,感染力和冲击力不够;  相似文献   

10.
都市报新闻评论的优点与作用有目共睹,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组建专属的评论员队伍 新闻评论同质化是指媒体新闻评论在选题、视角、观点等方面存在相同或相似.与党报新闻评论相比,都市报新闻评论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一是主题雷同、观点相同或相似的新闻评论经常可见.  相似文献   

11.
新闻深度报道一直以来都是报纸和杂志的强项,近些年来各大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也开始制作电视类新闻深度报道节目,这也是电视新闻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向。当前,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深受观众的喜爱,但是随着社会更加多元化,电视台的新闻深度报道也必须适时的进行改革。如果做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工作,已经成为电视台新闻记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民生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越来越强。与此同时,我们看到民生新闻的表面化、同质化倾向却越来越严重,电视新闻也出现了正面和负面报道楚河汉界的两极趋势。本篇论文从具体事例出发,阐述了记者应该从相关政策中找寻民生新闻的切入点,关注举措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从而扩大民生新闻的选材面。更重要的是要使民生新闻真正做到为党和政府帮忙而不添乱,为百姓代言而不挑拨是非,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电视权威性及作为公共媒体公信力的关键因素,电视新闻报道真实性问题探讨涉及到了真实性及失实两方面的因素,是当前学术界探讨比较多的问题。根据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失实性本文分为两部分阐述,一部分是从现实真实、媒介真实和主观真实三方面诠释了新闻真实性问题;另外,一部分则从新闻真实性的角度出发谈到了新闻失实,具体分析了电视新闻失实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民生新闻成为电视新闻传播层面的一道新的冲击波。当前一些地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存在受众定位模糊、社会监督功能角色错位、视点狭窄、新闻内容日益同质化等问题,需要选择正确的定位,突出地域特色,凸显专业深度,体现互动性,才能被老百姓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视市场的日渐成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视新闻节目面临很严重的竞争环境。电视新闻节目想要赢得观众的喜爱,就要依靠新闻节目的内容和节目的形式。目前,新闻内容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节目的表现形式尤为重要。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电视新闻节目表现形式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论述了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以及改善的策略,以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增加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提高民生新闻质量之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贵平 《新闻前哨》2005,(12):40-41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塑国家媒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当下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成熟且具有独立新闻品质的新闻样式,如何正确认识和报道好民生新闻,如何在把握好民生新闻民本理念的同时,警惕新闻的“庸俗化”倾向,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突出个性化,规避同质化。 电视民生新闻的同质化主要反映在不同地区的节目类型相似、缺乏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内涵;节目构成、主持风格、采编播手段、节目包装以至节目内容上都存在严重的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主要是运用现代先进的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传递新闻的一种手段,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主要是对新闻事件进行严格的观察和记录,并且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因此,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该准确地做深度报道,以此来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以及趋势。为了挖掘电视新闻专题的深度,应该加强全局意识和对受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斌 《大观周刊》2012,(43):48-48
近十年来,电视民生新闻这一浪潮愈演愈烈,已经成为各级电视台,尤其是地面频道的兵家必争之地。在勃兴的过程中,这一电视新闻体裁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报道内容单一,尽是琐事堆砌,同时安于表象;同质化现象严重,使受众心理负担加剧;正负报道失衡,娱乐化向暴力化演变,一些民生新闻已经成为花边新闻、媚俗新闻的代名词;媒体角色错位,从业人员常以“无冕之王”自居,“帮办”色彩浓厚,舆论监督“过犹不及”,新闻传播面窄,关注点过度倾斜,忽略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受众等。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以其拥有的报道性、记录性、即兴性等特点在电视节目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而电视新闻中的记者出镜,是近年来电视新闻改革当中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报道方式。记者出镜就是指电视记者站在新闻现场,面对摄像镜头,以口头播报和评述新闻事实为主要内容的采访报道形式。事实证明,电视记者出镜这种报道方式因其新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不能策划,而新闻报道可进行策划,而且是一种必要的报道方式,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策划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可以有效地提高电视新闻报道的质量。日常提到的新闻真实性问题上,就是指通过记者的发现、甄别、策划、报道,揭示出客观事实的本质。策划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