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古代花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是古钱币系列中一个独特的品类。就其品种而言,花钱最走红的是宫钱和秘戏钱,其次为人物钱、吉语钱、庙宇钱、上梁钱和钱文钱等。收集、研究这些铸造精良、文图优美、内涵丰富的花钱,可以直观地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李维 《收藏》2014,(1):64-67
从汉代开始就有了“吉语钱”,又称“口彩钱”,许多吉利祝辞一直流传至今。吉语类花钱是压胜钱中最为庞大的一个门类,有的祈求长命百岁、升官发财,有的祈求兴商利市、安居享乐。  相似文献   

3.
董大勇 《收藏界》2013,(1):70-71
前期介绍了古代花钱中的圆浮雕钱“辟兵莫当”背“去凶除央”边郭站虎钱,本期再介绍几枚古代花钱中的高浮雕钱,与圆雕花钱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0,(8):28-28
“长命富贵”吉语花钱品种很多,约有几十种,并不稀奇,但正面“长命富贵”,背面“水波纹”,直径6厘米的明代大花钱您见过吗?笔者收藏花钱数十年,藏品近千,也是首次遇到,当时眼前一亮,直觉告诉我这是枚好钱。  相似文献   

5.
笔者到市郊农村收集古钱币,一位老先生提供了一枚浙当百"咸丰重宝"刻花钱(见图)。该刻花钱制作规范、工整,刻花细腻、美观,包浆老旧、自然,是一枚不可多得的刻花钱。刻花钱是厌胜钱,是俗称花钱或吉祥钱中的一种。通常是在铸钱局所铸造的普通钱币上,刻上花卉等图案,以增加观赏性。也有的刻花钱是民间铸币,民间刻花,和民间铸造的各种厌胜钱一样。该浙当百"咸丰重宝"刻花钱,就是许多刻花钱中很难见到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郁恩芹 《收藏》2008,(12):127-127
我的藏品中有一枚“咸丰元宝”宝泉局当百花钱。该钱类似宫廷庆典一类特制花钱,为近年少见之品。  相似文献   

7.
董大勇 《收藏界》2012,(5):67-70
1、“当百千当万千”花钱(图1)笔者曾见与此钱相同的实物,方穿六出,有缺角。 2,“天下太平”北周处斩蛟花钱(图2)笔者曾见两枚折十高浮雕周处斩蛟(背仙道人物)大花钱,图案极为生动,蛟龙出水扑面而起,张牙舞爪,人物较小然挥剑而迎毫无惧色,气势磅礴,钱圆形,圆穿,当为隋唐以前之物。  相似文献   

8.
徐浩楠 《收藏》2021,(3):39-41
有一类钱币,几乎历代民间均有铸造,材质多样,形状各异,纹饰粗细不一,但它们并不具备流通货币的职能。从历代泉谱给这类钱币的分类来看,被归为非正用品,并被称为“厌胜钱”或“压胜钱”,现今统称为“花钱”,也有人称之为“民俗钱”。  相似文献   

9.
正马钱,亦称"打马格钱",实属花钱范畴,其面文多以历史名将为文,背面则铸有形态各异的马形图案。据说这种"打马格钱"始于宋代,作为博弈戏玩之物。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打马图经》书中曾详细地介绍了这种游戏的规则,并称之为"博弈之上流,闺中之雅戏"。马钱的种类甚多,有些正面钱文为人们熟知的历史名将或军职,背面是骑马将军或马  相似文献   

10.
镂空花卉钱     
陈联廷 《收藏》2007,(8):143-144
花钱这个名称的出现,最初可能仅仅指有花纹图案的钱币。清乾隆时期梁诗正在《钦定钱录》中,列举2枚有4朵花的镂空钱后称:“旧谱谓之花钱,并镂空两面,意皆撒账钱也。”南宋吴有牧在《梦梁录》中有“凡男女对拜毕,再坐床,礼官以金银盘盛银钱彩钱杂果撒账”的记载。  相似文献   

11.
宋康年 《收藏》2010,(2):147-147
中国古代花钱其钱文和纹饰虽有繁简,但内涵富有哲理,能真实地反映出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宗教观、艺术观、民俗观等。如“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在旧时学子心目中始终根深蒂固。他们认为人生发展的唯一道路,只有耐住寒窗苦读、科举考中,才能获得金榜题名,乃至高官厚禄。这枚清代所铸“状元及第”背穿上“福”字和穿下鹿纹大花钱,就是这类题材在花钱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程思明 《收藏》2013,(2):103-103
吉语花钱是铸有吉祥祝词的非流通钱币,民间又称其为“口彩钱”。形制大多为方孔圆钱,常见的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寿康宁”“平安吉庆”“福禄寿喜”“加官进禄”“福禄双全”“五福双全…‘五子登科”“驱邪降福”等,体现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古代民间风尚和习俗。  相似文献   

13.
杨爱存 《收藏》2008,(9):109-109
笔者于2007年夏季在辽宁某地农村购得一枚“康熙重宝”背双龙纹“宝泉”大花钱,其直径60毫米,穿径8.6毫米,边厚3.4毫米,重66.9克(见图)。该钱铜质精良,色泽金黄,包浆熟旧。面文“康熙重宝”四字为宋体楷书,凝重端庄,“熙”字写法与常见行用钱有别,左边不带竖画,同俗称“罗汉钱”中的熙字写法一致。传说罗汉钱是为庆祝康熙皇帝六十寿辰而铸,当时被称作“万寿钱”,故此双龙纹大花钱亦有祝寿钱之说。  相似文献   

14.
(四)唐宋鱼画维妙维肖 古时候带有鱼形图案的铜制品,属于小型的有一种花钱。花钱虽然也是古钱,但它不是流通意义的货币,系供人玩赏、装饰、节庆、馈赠、纪念、压邪、祈福等用途而铸造的钱币。花钱本身又分不少种类,其中和“鱼”有关的是:无文钱:多采用面、背不同的图案组成;镂空钱:因其两面图案相同,面、背通透而得名。前  相似文献   

15.
罗成忠 《收藏》2001,(6):63-63
《收藏》第96期冯瑞林同志的《熙朝柱石背八宝钱》一。文,将“熙朝柱石”花钱释为“康熙官铸”,并说此钱“极有可能是他《指康熙皇帝》在朝中大臣生日和重大庆典上赏赐臣下之物”,笔者以为,这个结论未必恰当。  相似文献   

16.
正吉语钱,历代官炉、民间均有铸造,品种极多,内涵丰富,是民俗民风的缩影,代表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收集、研究这些铸造精良、文图优美的吉语花钱,可以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民俗文化。清代二十四福寿吉语花钱(见图),直径48毫米,厚2.7毫米。品相精良,古朴雅致,蕴含福寿绵长的良好愿望,是清代花钱中的上品。其钱文字体变化多端,书法优美。从这类吉语花钱字数上来说,其正背的"福""寿"二字  相似文献   

17.
老董观泉     
《收藏界》2009,(3)
一、双龙戏珠花钱董老师:您好!近些年来不断得到您的教导很是感谢,望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得到您的支持与关爱。随信给您寄去本人收藏的一枚青铜花钱双龙戏珠照片,由于花钱在断代方面很难决定,故请您给鉴定一下。  相似文献   

18.
周文昭 《收藏》2012,(2):106-107
花钱亦称厌胜钱、押胜钱、民俗钱等,为非流通货币。自秦汉以来铸行不衰,用以迎祥纳瑞、驱凶辟邪、平安祈福、观赏把玩。根据花钱的文意和图案,以及用途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各种官铸的开炉钱、镇库钱、赏赐钱、祝寿钱、庆典钱等纪念品。  相似文献   

19.
梁永涛 《收藏》2012,(8):73-73
“男钱”是中国古代对一种钱币的称谓,为何称“男钱”?查阅文献资料,发现此提法最早源于唐朝杜佑《通典》:“布泉,世谓之男钱,妇人佩之,生男也。”晚唐段成式《戏高侍御七首》之六云:“诈嫌嚼贝磨衣钝,私带男钱压鬓低。”宋代洪遵《泉志》有言:“旧谱日径寸,重四铢,悬针书,文日‘布泉’。  相似文献   

20.
(一) 往常,李敬上场便有“戏”,这回砸了。砸场的不止他一个,侬强单杠旋体后抓杠失手,麻征的自由体操着着实实地拿了回“大顶”。看台上有的人坐不住了:别介呀,咱花钱不是来看玩儿命的。没上场的运动员里有的小声嘀咕:这不是让我受刺激吗? 去年的“中国杯”体操赛上,李敬、李舸等小将们脱颖而出,着实叫人欢喜不已。随后,第二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李敬、李春阳、樊迪等表现上乘,金光闪闪地回国;随后各报弘扬一番,言称中国体操走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