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9月25~28日,“网络时代的报告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举行。会议由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家联谊会、湖北省散文学会、十堰市语言文学学会与湖北郧阳师专四家单位联合举办,郧阳师专承办。来自中国作家协会、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家联谊会、贵州社会科学院、甘肃社会科学院、苏州大学、湖南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集美大学、福州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5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网络时代的报告文学”这一话题展开热烈研讨。  相似文献   

2.
2004年9月25—28日,“网络时代的报告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武当山下、汉水之滨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湖北省丹江口市举行。会议由全国报告学理论家联谊会、湖北省散学会、十堰市语言学学会与湖北郧阳师专四家单位联合举办,郧阳师专承办。来自中国作家协会、全国报告学理论家联谊会、贵州社会科学院、甘肃社会科学院、苏州大学、湖南大学、曲阜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3.
20 0 2年 12月 9日至 12日 ,由报告文学理论家尹均生、周政保、张立国发起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讨会” ,在山东里能集团招待所召开。此次会议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 :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长祝金焕两次到会并致贺词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理事、资深编审刘茵同志到会致词 ;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光明代表省作协讲了话 ;山东里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务顺同志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里能集团、鲁西监狱的发展和改革状况。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王兆山、中共济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段向阳专程到会看望了与会代…  相似文献   

4.
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于2006年8月8日~11日在呼和浩特市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主办,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承办。归纳起来,本次年会的成果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于当前报告文学创作现状的分析;二是对于创建报告文学独立的话语方式及理论体系的思考;三是关于报告文学边缘化与中心化问题的论争;四是对于报告文学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责任承担的期待。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的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依据本土报告文学丰富的创作实践,在前人理论建构的基础之上形成恢复、发展和创新三个阶段。总体上看,20世纪的报告文学理论研究虽然在话语设计、方法优化与体系建构等方面问题不少,但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中所显露的诸如独特的文化人类学视角、恢宏的历史框架、深厚的文化生态等新维度,昭示着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个性化、体系化品格的渐次生成。  相似文献   

6.
中国报告文学有自己的历史渊源,就是中国古代的记实文学。但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文体,它又确实在外国报告文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下,与"五四"新文学同步而蓬勃发展起来,如今已成为国际报告文学的强盛劲旅。但对于报告文学"文学性"的质疑,至今不绝于耳,笔者认为,许多经典报告文学以真实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而成为时代的艺术化文献,独立于世界文坛。我们只有从国际报告文学发展的视阈,才能正确地认识中国报告文学的时代价值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报告文学创作理论是建立在违反逻辑思维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演绎发展形成的,其创作理论的根基在逻辑推理上是站不住脚的。本文指出了其创作理论的逻辑悖谬性,得出了重建报告文学创作理论的必然性,力图恢复“Reportage”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8.
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的成果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于当前报告文学创作现状的分析;二是对于创建报告文学独立的话语方式及理论体系的思考;三是关于报告文学边缘化与中心化问题的论争;四是对于报告文学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责任承担的期待。  相似文献   

9.
国际报告文学产生已经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产物,记录了国际工人阶级奋斗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宏伟历史。恩格斯不仅是革命导师,也是最早书写工人苦难的作家,马克思以最快的速度将轰轰烈烈的巴黎公社斗争以气势磅礴的气概和惊天地、泣鬼神的笔墨展现出来。他们开创的底层书写和英雄战歌引领了国际报告文学的发展。这一时期世界各国都出现了许多跨国写作的杰出报告文学家,为世人留下了许多经典报告文学作品,堪称近代“艺术化的历史文献”。国际报告文学不仅受到革命领袖的重视,也成为广大人民认识历史进程的教科书,日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不少国外有识学者将经典报告文学评为“20世纪百佳文学作品”,国内学者多次举办国际报告文学作品研讨会,德国开展了“国际报告文学评奖”活动。这些都表明了“国际报告文学”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的时代文体,得到国际作家和学者的共同认可。“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筹划编选《国际报告文学经典作品选》,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初步梳理了国际报告文学近200年的产生发展历史,作为编选者的思路参考,并借此和同行学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1月19日~25日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在福州市凤凰假日酒店举行,来自全国七省一市的报告文学评论家、理论家、作家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中国报告文学如何面对日益多元的写实分解局面、在坚持与创新中走向新的辉煌;"中国梦"的理想实践过程与报告文学创作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关系;海峡两岸报告文学、报导文学比较研究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  相似文献   

11.
何建明是我国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其报告文学思想富有针对性,具有报告文学作家论报告文学的独特眼光和思路.他主张"生活比文艺本身要精彩",报告文学作家应"在关注现实中显示出直面社会的人格力量","‘国家叙述'其实是报告文学文本本身所决定的","要按照文学规律塑造人".这些报告文学思想是其创作经验的理性总结和升华,对我国当代报告文学理论的创新与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降,报告文学创作迎来了一次新的高潮,报告文学理论创作也出现了新的特质.与此相对应的,新世纪的报告文学理论研究在综合研究的系统性和前沿性,个案研究的剖析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总结和发展.新世纪报告文学理论研究,还应该在理论研究方面有新的发展,创建报告文学独立的话语方式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报告文学脱胎于散文,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处于新闻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性体裁。报告文学的特性是其真实性、新闻性与文学性。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所在,文学性是其对现实的艺术性反映。二者既有内在的统一性,但又有各自的实质与内涵,共同建构起报告文学的总体骨架和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4.
张立国 《远距离教育》1997,2(1):58-61,64
当代文学史一般对大跃进时期的报告文学一笔带过,一口否定,这种定性分析的思维惯性影响着学术界,有必要进行探讨,大跃进时期的报告文学和大跃进报告文学,是两个重要概念,前者包括后者,然而作为一个时期的文学思潮表现,后者却具有一定的代表者,大跃进时期的报告文学包括两部分,即大跃进报行文学与非大跃近报告文学,非大跃进报告文学应该肯定的,大体可分为三类,大跃进报告文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其基本特征是,以褒奖之笔实录浮夸的“真实”,这也是它经不起历史和实践核验的根本症结,大跃进报告文学的特点是:1、唯意志论无限扩张。2.非本质真实的“真实性”,3.知识的罪与罚。4.概念化,模式化。5.艺术上的粗糙。  相似文献   

15.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I0001-I0002
由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主办,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承办的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第四届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8日-11日在美丽的塞上“青城”呼和浩特市隆重举行。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报告文学的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文学在新世纪该以何态势迎接新的挑战?文章分析了新时代的趋势和特征对报告文学的影响,并对报告文学进行了回顾与前瞻,对新世纪报告文学的走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方澍 《考试周刊》2011,(89):18-19
本文结合经典的报告文学作品,探讨报告文学的时代性特征,凸显报告文学体现时代精神、表达人民心声的功能.指出报告文学的时代性必须与真实性统一,并探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媒体发达对报告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伴随19世纪末到2O世纪初的历史风云,中外文坛出现了一批批报道重大历史事件的优秀报告文学,其社会价值和文学创造在20世纪文学领域独树一帜,风行全球。但困于传统的文学观念,一些文艺理论家将其贬为"非文学"或"亚文学",不将其纳入文学史范畴研究。如果从时代需要、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创造等方面来解读,可以发现20世纪国际报告文学特有的社会价值和文学定位。这个问题的正确解决,有利于推动新世纪报告文学创作的繁荣和理论研究的演进。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发展与对国外报告文学的借鉴密不可分,国外报告文学在理论与创作这两方面对中国现代报告文学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从报告文学的正义性、真实性与艺术性,来探讨国外报告文学的理论影响;从社会参与感与艺术技巧这两个角度探讨国外报告文学的创作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题材、结构、叙述方式、语言四个方面描述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认为新时期报告文学在题材形态上复杂化,并运用立体思维处理题材,报告文学的结构由微观走向宏观,其叙述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报告文学的语言则是多种文体语言的糅合。新时期报告文学实现了文学与非文学的有机兼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