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阳明创立的心学体系作为明代儒学的发展高峰,其“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主要观点中饱含着经世致用思想。这种经世致用思想风格不仅体现在王阳明的学术体系中,还充分彰显在其创立者王阳明个人的生平实践活动中。王阳明的经世致用思想对当今社会仍有着积极价值。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其进行创新性的解读,实现其创造性转化,使其对我们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立定远大志向、创新精神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明代"通鉴"类史书之普及与通俗历史教育之风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通鉴”类史书相当普及 ,它既是对宋元两代推崇、研习《通鉴》之风气的承续与发扬 ,同时又与明代统治者的重视与提倡密不可分。“通鉴”类史书之普及 ,直接导致了通俗历史教育的风行 ,其主要标志是“通鉴”类史书的不断简约化和通俗化 ,以及“按鉴”通俗演义的兴起 ,它们有效地推动了历史知识的民间化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3.
去年8月,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的《思归轩赋》双钩书迹,从日本回归中国。这是两册由日本人在1811年摹拓的墨迹本,弥足珍贵。今年是王阳明诞辰540周年,面对书迹,我们感到这是故乡后人对先贤之灵最好的告慰和祭奠。  相似文献   

4.
明代文学研究也像中国的其他现代学术领域一样 ,经过约一个世纪左右的历程 ,在研究方式上似乎走了一条由综合到分科并再到综合的发展模式。中国的传统学术是强调文史不分家的 ,所以谈文学总离不开历史、哲学等领域 ,王阳明是著名的哲学家 ,但在早期的几部明代文学史著作中 ,却很少有人不谈到他的 ,从明代的王世贞到现代的钱基博都是如此。可是到了建国后所写的文学史里 ,就再也难以见到有人专谈王阳明的文学创作了。因为 2 0世纪是中国现代学术意义上的形成时期 ,学科分工越来越细 ,当然也就各有自己的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 ,既然王阳明被划分…  相似文献   

5.
孙俊 《文化交流》2016,(12):10-13
正10月,我去贵州。广告词说贵州"大美",确实,那里山水地理独绝、民族风情烂漫,历史人文也有积淀。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到贵阳,纪念中国明代大儒王阳明的专祠是必须游览的——以前读书,一直不忘梁启超对王阳明的评价:"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其伟大,军事上政治上,亦有很大的勋业","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  相似文献   

6.
郭江龙 《文化学刊》2012,(6):181-183
中国古代史学发展演变至明代,到了一个较为特殊的阶段。宋代士人好谈心性,讲究义理之学;清代学者则黜虚崇实,重考据之学。明代处于学术理念全然不同的两个时代中间,在学术发展理路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明代史学的研习可探清自唐宋以来学术史的内在发展脉络,可达“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功用。谢国桢云,“有明一代,史学最盛,若焦骇之《献征录》、王世贞之《四部稿》、何乔远之《名山藏》、郑晓之《吾学编》,恢弘典则,蔚为巨观。”而清代以降,学者对明代史学甚为贬低,尤以四库馆臣之流。厚诬明人,多有訾议,但闻明人史著,多有“明人恣纵之习,多涉疏舛”之语,诸如此议不可谓持平之论。  相似文献   

7.
学术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学术出版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助力中国学术“走出去”,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对于形塑文明中国起着重要作用。学术出版是学术与出版的有机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结合得好可以实现双赢。以学术出版助力中国学术“走出去”,应借助版权贸易,力推学术图书;用好国际书展,适时对外推介学者和专著;联合智库,携手新媒体平台,通过多渠道带动学术“走出去”。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的审美文化中具有某些相对稳定的文化元素,明代是形成这些元素的关键时期。明代北京具有特殊的时代地域因素。随着朱棣定都和北京定名,明都北京在金中都、元大都、南京的文化意识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汉族的、北方的文化心理,决定了沿袭至今的北京审美文化的某些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刘霞  谢梦莹 《文化学刊》2023,(3):121-124
钟芳与王阳明相交颇深,在与罗钦顺、吕柟的书信中反复论及王阳明的学说。在这些书信及为王阳明作的祭文中,钟芳对王阳明学说“置之不与辨”的态度及借用“知行合一”言辞的举措让人误以为钟芳是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的调和论者,甚至是阳明心学的崇尚者。钟芳虽说“不辨”,实则多次表达对王阳明舍弃博学格物功夫及“致良知”学说的不赞同。钟芳“知以利行,行以践知”的观念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也大相径庭。钟芳始终是坚定的程朱理学者。  相似文献   

10.
明代浙籍哲学家王阳明悟道龙场、抗战中浙大西迁遵义,成为浙、黔两地文化、学术联系的重要纽带。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又一次将两地的科学意义作了交流。  相似文献   

11.
明代文学家谢铎乡居时曾创办方岩书院。方岩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平台,本名方城山,位于温岭与乐清的交界处,晋王羲之《游西郡记》记载:"临海南界有方城山,绝巘壁立如城。"唐天宝六年(747)易名王城山。方岩旁边还有一块"剑岩",倚天而立,气贯长虹。沿方山北麓山门拾级而上,梅雨瀑下、峭斗洞旁,  相似文献   

12.
汤麟禹 《文化交流》2009,(11):60-63
今年9月3日,温州龙湾区宁村“七月十五汤和文化节”如期举行。浩浩荡荡的巡游队伍从拂晓到深夜,游经42个村,以其独具特色的形式纪念民族英雄汤和,献礼共和国60华诞。9月下旬,村长徐顺炜带领“拼字龙灯”这一“非遗”项目和部分巡游节目赴杭参加了浙江省国庆文艺巡游及“非遗”项目展示活动。广受欢迎。  相似文献   

13.
晚清重臣曾国藩、曾国荃,在中国占有显赫的历史地位。然而,这个家族里的杰出女性却鲜为人知,曾宪植就是其中很值得称道的一位。她有着与生俱来的美丽和气度,有着东方女性的端庄典雅和西方女性的真率潇洒。  相似文献   

14.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外海洋交通的大动脉,与陆上丝绸之路交相辉映,推进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当下,中国正在启动与东盟及世界多国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友善、包容、互惠、共生、坚韧”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对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与世界更深层次的互动,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与极其重要的意义。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以大量的史料和文物,见证了海上丝路千年繁华,并将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谱写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近日,笔者走进瑞安市民胡嗣雄家,见识了他所收藏的100多件精美的瓯窑青瓷。瓯窑,在今浙江温州一带,始烧于汉,盛于唐宋,终衰于元。担任温州市瓯窑学会副会长和瑞安市博物馆之友联谊会副会长的胡嗣雄,以“穷生活,富藏品”的方式,为下一代保留了珍贵的地方历史文化遗产-通过瓯窑青瓷,看到从三国至宋代1000多年间瓯越(温州及丽水、台州)先民的生活痕迹。  相似文献   

16.
文瑞 《文化交流》2009,(2):64-66
最早对秦淮河的认识,缘于唐代杜牧的《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雾霭如烟,月蒙蒙,夜蒙蒙,酒肆飞歌,人家热闹,商女如花……从此,在我的印象中,秦淮河与风月,与商女、人家、诗人是裹挟在一块的。  相似文献   

17.
双林 《文化交流》2009,(4):20-22
公元1275年,一位威尼斯青年历经4年长途跋涉,来到中国元朝的都城大都。在随后的17年时间里,他南来北往,足迹所至,遍及西北、华北、西南和华东等大半个中国,最后辗转到达被其称为“世界上最华贵的城市之一”的浙江杭州。他就是享誉全球的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  相似文献   

18.
重走朱子之路——访世界朱氏联合会会长朱茂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水华 《文化交流》2009,(11):34-37
2009年8月,大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来自海峡对岸的宝岛,大多是台湾各大高校的师生。他们在中国传统历史方面颇多研习,对儒学尤感兴趣。这次大陆之行,一个主题贯穿在他们所有人的心里:重走朱子之路。  相似文献   

19.
生平事迹 钱恂,初名学嘉,号念劬,别号受兹室主人、积硅步斋主人。1853年生于浙江归安(今湖州),出身书香门第。父亲钱震常,举人出身,曾任礼部主事,后辞官归乡,晚年任绍兴、扬州、苏州等地书院山长。兄妹五人当中,钱恂是长子,其弟钱玄同,早年留学日本,后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语言文字家。  相似文献   

20.
江南第一庙     
“灵祠屹立古江头,潮落潮生几度秋。静夜一轮沉底月,尚疑素魂漾中流。”从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有一座庙有如此虔诚的参观者,也从来没有一座庙让参观者如此惊叹不已。这就是被誉为“江南第一庙”的曹娥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